三 东部四城市流动穆斯林人口
(一)东部四城市流动穆斯林数量
根据2005年11月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3]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省内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长速度更快一些。
由于缺少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各少数民族具体数据,因此我们做相关推论的时候,只能按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的各少数民族人口数进行推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126583万人,其中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少数民族中,回族981.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776%;维吾尔族839.92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0.66%;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中,哈萨克族125.05万、东乡族51.38万、柯尔克孜族16.08万、撒拉族10.45万、塔吉克族4.10万、保安族1.65万、乌孜别克族1.24万、塔塔尔族0.4890万,合计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共2032.03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6049%。我们调查的东部四城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回族,深圳大约有回族2千人,上海大约有回族6万人,南京大约有回族7万人,天津大约有回族17万人。
上海沪西清真寺主麻下拜后,穆斯林正走出清真寺 2007年1月摄
关于四个城市的流动穆斯林人口数,我们调查过程中曾不断访谈,试图搞清楚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完全搞清。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权威机构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准确的统计,而估计的方法有多种,相互之间差别较大。我们姑且把这几种不同的估算结果分列于后。
第一种方法是按少数民族的比例和构成来估算。2006年底,深圳总人口数1246万,其中户籍人口只有218.9万,流动人口高达1027万,占总人口数量的82.43%,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比例约为1∶6。[4]按照全国10个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人口比例,即大约占1.6049%计算,1027万流动人口中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应该有16.5万人。同理,上海有流动人口581万,相应有流动穆斯林大约9.32万人。南京市流动人口不到200万,估计应有流动穆斯林3万左右。天津流动人口大约200万,按相应比例约有流动穆斯林3万。
第二种方式是按照穆斯林到清真寺参加礼拜的人数进行估算。按照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成年男性穆斯林(12岁以后)都有到清真寺参加礼拜特别是聚礼和会礼的要求。但是现在由于工作时间紧、路程远、宗教观念相对淡化等原因,坚持每周到清真寺礼拜的穆斯林数量正在下降,加上孩子、老人以及其他行动不便不能到清真寺参加礼拜的人,所以穆斯林的实际人数要远远超过到清真寺参加礼拜的人数。访谈过程中很多穆斯林认为可以按照1∶10的比例进行推算。如2006年深圳市参加开斋节会礼的人数已经超过1.5万(几乎全部为流动穆斯林),以此推算深圳的流动穆斯林人数应该在15万以上;上海市有7座清真寺,沪西清真寺最大,2006年开斋节会礼人数大约有1万人,加上其余几座清真寺会礼的1万人,合计约2万人,其中大约80%为外来流动穆斯林,以此推算上海市的流动穆斯林人数应该有16万;2007年南京市开斋节参加会礼的人数估计已经达到4000人,其中大约70%是流动人口,也就是接近3000人是流动穆斯林,以此推算全市流动穆斯林人数达到3万人;天津有20多座清真寺,每个清真寺的礼拜人数差别较大,天津市伊斯兰教协会的负责人和清真南大寺的负责人等估计流动穆斯林在天津参加会礼的比例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天津整个城市参加开斋节会礼的人数大约有4万人,其中流动穆斯林1万~1.3万,以此估计天津共有流动穆斯林人口10万~13万人。
第三种方法是按照拉面馆和清真餐馆的工作人员数量进行估算。根据访谈和调查得知流动穆斯林中从事餐饮服务的人数占流动穆斯林总人口的80%左右[5],因此我们只要估计出有多少清真餐馆和拉面馆就可以估算出流动人口数。如深圳有拉面馆和清真餐馆2000~3000家,每个拉面馆至少需要5~ 10人才能正常经营,大一点的清真餐馆更是要有20~30人才能经营,以此推算深圳有流动穆斯林4万~5万人。上海有拉面馆1000~2000家,清真餐馆统计不清,估计与清真餐馆直接有关的流动穆斯林有3万~4万人,另外上海的流动穆斯林中在工厂打工和在公司从事贸易的人口数量明显超过其他城市,合计我们估计上海的流动穆斯林人数应该在5万~6万人。南京市有拉面馆700多家,估计流动穆斯林不到1万人。天津有拉面馆300家左右,因此流动穆斯林只有4千人左右。
综合以上三种方法,我们认为按照民族结构来推算误差必然太大。中国的民族结构比例和流动人口的结构比例明显不同,原因是新疆维吾尔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到东部四个城市来的可能性小得多,而西部由于是穆斯林比较集中的地区,穆斯林的流动首先应在西部城市,因此到东部四个城市流动人口的比例必然会有很大差别。按照拉面馆和清真餐馆的人数进行估计差别同样也很大,因为毕竟还有大量的穆斯林没有在清真餐馆工作,没有办法统计这些人,遗漏必然很多。我们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按照到清真寺礼拜的人数进行估算。一方面到清真寺聚礼、会礼是宗教教义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从来都不参加聚礼、会礼的回族等少数民族也比较稀少。另外,我们调查中还发现有一些汉族穆斯林在清真寺参加宗教活动,并且他们已经明确表示皈依伊斯兰教。汉族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已不是个别现象,同样也是我们研究内容的一个补充。但由于人数不多,我们还是忽略了这部分流动穆斯林的统计。
最后我们估算比较接近实际的东部四个城市的流动穆斯林人数是:深圳15万、上海16万、南京3万、天津12万(表8)。
表8 流动穆斯林和本地穆斯林人口比较(2006年底估算数)
(二)东部四城市流动穆斯林的人口构成
我们根据东部四个城市的问卷统计,分析出流动穆斯林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等自然和社会构成状况。主要结论如下:
从年龄层面看,30岁以下的占65.0%,31~45岁的占25.1%,两项相加,流动穆斯林青壮年占90.1%(表9)。这个年龄结构和汉族非穆斯林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基本一致(略微年轻一些)。根据冯健等人2000年对南京市的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南京市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年龄集中在15~34岁,占到流动人口总数的68%。[6]
表9 东部流动穆斯林人口年龄情况统计表
从文化程度上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6.3%,初中文化的占33.4%,高中文化的为9.7%,大学文化的为7.4%(表10)。可见在外出的穆斯林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占绝大部分,为79.7%。这个统计数据也和汉族非穆斯林流动人口相似。2000年南京市汉族非穆斯林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是,文盲占10.5%,小学占27.6%,初中占40.4%,即初中及以下文化教育程度的占78.5%,原因是流动人口来源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教育不发达,平均教育水平远低于城市地区,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低。[7]
这样的文化水平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面,同时,也限制了他们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就大部分人而言是这样,但现实生活中也有特例,如个别老板,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收入却很高)。文化教育程度的不足还限制了他们的环境理解能力、社会交往面、闲暇时间的安排、家庭生活的照料以及面临特殊困难时的临时应变能力和心理调试能力等,这是流动穆斯林适应城市社会的重要障碍。
表10 东部流动穆斯林文化程度统计表
关于东部城市流动穆斯林的性别比例。从表11、表12可知,流动穆斯林78.7%为男性,16.0%为女性;而52.7%为已婚,43.5%为未婚。这两组数字告诉我们,流动穆斯林多数是已婚的男性,少部分是女性(约占16%)。这个数字也远低于非穆斯林流动人口(2002年春天南京市流动人口中男性占64.9%,女性占35.1%[8])。根据我们的走访情况,小拉面馆的女性一般多是老板娘;大的拉面馆或西北风味饭店,除老板娘外,还有几位女性服务员。在拉面馆工作的流动穆斯林人群中,男女比例为4∶1左右,这与上面的统计数字基本相符。此外,西北穆斯林饭店,除老板外,一般服务员都是单身。
为何不带妻子出来谋生?大部分人回答:一是经济压力。由于这四城市房租较高,目前的工作收入难以维系这方面的开支。二是家里走不开。在老家,田地、老人、小孩等都需要照顾,无法分身。三是女性工作不好找。女性本来就业面就窄,外来女性流动穆斯林更加如此,除了到大清真饭店做服务员外,几乎没有什么职业可寻。她们几乎没有技能,加之教规又多,诸如不能穿短袖衣服,不能着短裙,有的甚至要带盖头等。作为生活习俗(如戴盖头)本无不妥,可是作为需要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这些习俗往往与单位的统一着装产生矛盾,面对这样的困难,若单位不让步,她们只有选择在家。
表11 东部流动穆斯林性别状况
表12 东部流动穆斯林婚姻状况
(三)东部四城市流动穆斯林来源
流动穆斯林主要由10个少数民族构成,但是很明显,不同的民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和方向是不一样的。那么东部四个城市流动穆斯林主要来源于哪些民族?不同民族在流动穆斯林中的比例情况如何?我们通过对问卷的进一步分析得知其民族构成大体如下(表13)。
表13 东部四城市流动穆斯林民族构成
从上表可知,回族占流动穆斯林人口的89.6%,其次是维吾尔族,占4.8%,而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共占3.9%。可见,在流动穆斯林中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回族。他们大部分来源于西北,尤其是来源于甘肃和青海(表14)。
表14 东部四城市流动穆斯林来源
若按流动人数多少及所占比例进行排序,应该为:甘肃(51.9%)、青海(16.2%)、新疆(4.6%)、宁夏(4.1%)、河南(1.9%)、陕西(0.1%)。依据上表统计,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的穆斯林占整个流动穆斯林的78.8%,其余省份合计占20%以下。
流出地相对集中的原因:
第一,流动穆斯林流出地的人数与该省穆斯林人数多少相关。例如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穆斯林人口甚多,其中回族人口约400多万(2000年统计),占全国穆斯林人口的20%左右,源于这些省份和自治区的流动穆斯林自然也位列前茅。新疆穆斯林虽然人数最多(其人数约占全国穆斯林的50%),可是由于语言、文化、习俗、技能等因素限制,在东部四城市流动的人数并不多,只排在第三位。
第二,流出地人数与该省(自治区)的农民收入高低相关。一般说来,收入越低的农村,外出流动的人口比例也越高。这里只是说一般情况,事实上不同地方人口的流动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新疆一些农村穆斯林人均收入更低,但是外出移民谋生人口的比例并不高。前文所述流动穆斯林外出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收入,比较而言,青海化隆农民人均收入较低,流动穆斯林的比例也较高。统计资料显示,化隆县2000年农民人均收入仅为788元,以后大量输出劳力,2006年人均收入为1887元[9],虽然提高较大,但仍低于全国3225元的平均水平很多。
第三,流出地人数与地理方位远近关系不大。河南、陕西的穆斯林也较多,就地理方位而言,距上述四城市较近,可流动穆斯林的人数远低于地理方位远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可见,地理方位之远近对于流动穆斯林影响并不大。穆斯林的人口数、农民的收入才是决定流动数多少的关键性因素。另外,河南、陕西都有自己的大城市(如郑州、西安等),在河南、陕西的城市打工、做生意就能够维持一般流动人口生活,满足其需要,因此河南、陕西的省外流动人口数就会少一些。
【注释】
[1]2009年4月全面完成该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并圆满结项,获得良好成绩。
[2]宁夏民建.宁夏民族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http://www.ningxiamj.org/minzujiaoyu.htm
[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4]2007年7月25日《晶报》(深圳)
[5]这是2006年夏天的估计,现在可能已经远低于这个数字,因为流动穆斯林总人口在不断增加,而餐饮业不断饱和,流动穆斯林不得不拓展新的就业渠道。
[6]冯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城市规划,2001(1)
[7]冯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城市规划,2001(1)
[8]董淑芬,殷京生.南京市流动人口总体状况研究.载朱力、陈如主编.城市新移民:南京市人口流动研究报告.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9]化隆县的统计数字来自该县政府网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