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事业
一、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全市各级团组织坚持以“构建全国一流、全省示范,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点的城市共青团工作格局”为目标,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以构建统筹城乡共青团和青年组织体系、城乡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青少年思想教育引领体系和青少年权益维护体系等五大工作体系为重点,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提升杭州市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夯实基础活跃基层,统筹城乡共青团和青年组织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1.不断扩大基层组织覆盖
非公企业团建实现新增长。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新增建团1538家;新社会组织团建实现新发展。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加强新社会组织团建工作的意见》,全市律师事务所建团50家,会计师事务所建团28家,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建团率达79%,22家规模以上民营医疗机构完成建团;园区(楼宇)团建实现新突破。建立杭州市大创联盟团委,指导全市9个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了园区团组织。截至年底,在杭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了团组织,市级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实现团建全覆盖,全市10座税收亿元楼宇建立了楼宇团组织。
2.积极探索基层团建模式和格局创新
扎实推进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截至年底,全市200个乡镇(街道)中已有140个乡镇(街道)完成编制外副书记增配工作;积极探索机关、企业等领域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市公安局牵头建立了全市公安系统共青团联席会议制度,汽轮、杭氧、交通集团等市工业企业探索推行团(工)委“部门制”工作;配合开展驻杭流动团组织建设。配合河南周口、洛阳、信阳、安徽安庆、四川眉山、广安、江西抚州等7个地市在杭建立团工委,积极发挥流入地团组织的作用,与流出地团组织建立了团组织联合工作机制。
3.着力加强团的干部队伍建设
积极推优荐才。2010年以来,全市共有54个乡镇(街道)团(工)委书记或副书记岗位通过社会公开招考产生。推出28家非公有制企业团委书记岗位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考,最终录取14名团委书记。加强教育培训。启动杭州市团干部团务资格认证工作,全市共有8075名在岗在职团干部通过培训考试取得团务干部资格证书。依托各区、县(市)团委开展村级团干部轮训,全年共培训村级团干部1867人。
4.广泛开展团内基层民主实践
推行团内民主直选。在全市以团委建制的基层团组织中广泛推行民主直选模式,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52个乡镇通过直选方式产生团委班子,1987个村(社区)团(总)支部通过海选或直选的方式产生。施行团代表任期制。市本级和13个区、县(市)团委以及128个乡镇实施了团代表任期制度,形成市、县、乡三级团代表任期制实施内容和工作机制。此外,团务公开、民主恳谈、民主评议、团情公示等各项团内民主制度也在基层得到了广泛推行。
(二)出台政策发挥作用,城乡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深化
1.抓机制基础,增强志愿服务政策保障
召开市志工委第七次全体成员(扩大)会议,首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隆重表彰了2009年度志愿服务工作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市两办名义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0年市财政批准志愿者工作专项经费预算300万元,落实世博安保志愿服务工作经费250万元;通过商调和招考,录用4名优秀青年进入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工作。目前,市、区两级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落实编制28名,进一步强化了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整体性、跨越式、持续化发展。
2.抓重点项目,提升志愿服务工作品牌
夯实社区型志愿服务。继续推广“社区志愿服务为民统一服务日”,策划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大型社区公益服务活动,联合举办浙江省暨杭州市志愿者“真情十送”新春送温暖活动。5月11日,市委副书记王金财、副市长张建庭等领导专题调研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总结成功经验,明确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型志愿服务。出色完成西博会和动漫节志愿服务工作,共组织27800余人次志愿者,累计服务191200余小时。市委副书记叶明亲自为动漫节志愿者纪念证书签名。精心选派杭州志愿者赴上海世博园、广州亚运会开展服务。亚运会赛会志愿者杭州服务团被评为亚运会穗外十佳志愿服务团队。10名志愿者圆满完成援助加纳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巡回演讲17场,该团队被授予第六届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特别奖。启动实施杭州市关爱“小蒲公英”志愿服务行动,全市138所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学校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深化哥哥姐姐志愿服务队建设,39所在杭高校志愿者与12所民工子弟学校建立了定期联系。首次组建“硕博志愿服务团”,选拔27名优秀硕博士到各区(县、市)行业研发中心和相关企业开展为期半年的专业志愿服务;深化管理型志愿服务。组织230万人次志愿者参与世博安保志愿服务行动,有效促进杭州市“环沪护城河”世博安保工作顺利实施。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柯良栋给予高度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实施春运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发动5386人次志愿者,开展志愿者进车站、送姜茶、送指南等活动。不断深化城市志愿服务“微笑亭”行动,全市60个城市志愿服务“微笑亭”积极开展了旅游咨询、交通引导、文明宣传等活动。积极推进“市民之家”志愿服务行动,全年组织志愿者1560人次,为市民办证办事提供问讯答疑、引导指路、电脑操作等服务。广泛发动基层,累计组织志愿者43000余人次在全市主要交通路口、公交站台、各大车站、换乘中心等,开展秩序维护、文明出行、酒驾监督等交通文明劝导活动。
3.抓组织队伍,扩大志愿服务工作影响力
在上城区小营街道、西湖区三墩镇和萧山区南阳街道试点开展街道(乡镇)志工委建设试点工作,总结形成工作经验,召开全市推进会,下发《关于推进全市街道(乡镇)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市已有84个街道(乡镇)按照“五个一”要求成立志工委,占全市街道(乡镇)总数的42.2%。严格履行新进组织备案登记制度,全年共指导成立并批准备案登记市属志愿服务组织10家。组建成立杭州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以互动合作、资金扶持、理念提升等形式凝聚、服务、发展杭州民间公益组织,进一步扩大杭州志愿服务组织网络的外延面。编印《杭州志愿者培训教材》,编发《杭州志愿者》杂志、《援加纳志愿服务纪实》专刊、《市世博安保志愿服务》、《2010上海世博园区志愿服务》等刊物简报,设计制作78块公益广告,在全市沿街60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广告位展出。同时,充分运用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在《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杭州电台等媒体上播放刊登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多渠道宣传志愿服务活动,普及推广志愿服务理念。
(三)搭建平台深化项目,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
1.构建组织培育平台
加强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的组织、项目、机制和品牌建设,并以此辐射、带动区(县、市)、乡镇(街道)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组织的活动开展和作用发挥。截至年底,全市13个区、县(市)和137个乡镇(街道)成立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初步构建起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的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网络。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牵头成立杭州大学生“村官”创业俱乐部,吸收会员158名,组建俱乐部指导专家团和创业导师团,命名首批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基地。
2.构建教育培训平台
针对在校大学生,实施KAB创业教育项目,开展政府职能部门进高校、名企校园行等工作,为9万多名在杭高校大学生提供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培训;针对大学生创业者,联合浙江大学建立杭州青年就业创业学院,启动优化创业型人才培养工程,举办培训班4期,260名创业大学生参加了培训;针对职业青年,举办来杭务工青年免费职业技能培训24期,培训学员943人。880名青工报名参加“学历、技能”双提升免费培训;针对农村青年,深入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在全市2070个行政村评选产生“好青年”2000余名,培训“好青年”800余名。
3.构建阵地支持平台
加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全市共建立见习基地603家,提供见习岗位20207余个,岗位对接10346人,通过见习实现就业人数达3225人;合作联建青年创业基地。在赛博、万轮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基础上,成立道道青年网商创业乐园和恒生创业加速器,推荐810余家创业大学生企业入住基地。各区(县、市)团组织共建立各类青年创业基地10个,免费为入驻企业开展运营培训和管理指导;搭建展示交流宣传服务平台。开展“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十佳大学生创业企业”和“十佳大学生创业导师”评选,举办大学生创业项目成果展示会,创办《创业之星》,编印《杭州大学生创业励志服务手册》、《杭州市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服务手册》、《创业在路上》、《媒体聚焦》等创业杂志宣传手册,建立“创业在杭州”杭州大学生创业联盟网站,为杭州大学生创业者搭建集咨询、宣传、交流、共享为一体的信息平台。
4.构建项目发展平台
启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建设。面向社会征集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通过导师优化、专业培训等,帮助创业大学生注册公司,实施项目。现已征集各类创业项目近500个;开展青年创业竞赛活动。举办“我的地盘你做主”2010杭州大学生创业行动、杭州首届创业实战营销争霸赛、第三届“创业浙江”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竞赛、“创业有道”杭州青年网商创业大赛、“抢滩下一个柯桥”——2010杭州青年创业英雄大会、“创业杭州·商城掘宝”——2010“吴山商城杯”杭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绿盛——渔菓杯”杭州大学生创业项目挑战赛、“杭州银行杯”淳安县首届青年创业项目大赛等8场市级大赛,为青年争取竞赛资金、奖品、商铺等共计价值4103.9万元。
5.构建融资服务平台
加强与八大金融机构合作,主动参与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银企对接会、项目对接会等,创新金融产品,简便贷款程序,为创业青年放贷4.2亿元;整合大学生创业担保、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专业投资机构及政府专项资金补助等资源,成功举办四届杭州大学生创业项目交易会和创投对接会,得到风险投资1.1亿元。联合市人才办、市财政、市金融办、市人事局等单位成立首期总额为3500万元的杭州大学生创业风险池基金;联合祐康小额贷款公司发起“阳光伙伴——青年创业助力计划”,首期出资1000万元,为创业者提供20万元至50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
6.构建导师帮带平台
整合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专家学者的力量,积极探索“导师+项目”、“导师+资金”或“导师+产业”等帮带模式;畅通对接渠道,搭建帮扶平台,为创业青年提供产业链接、产品对接、市场对接、信息对接、技术对接、经验对接式的指导,创新帮带形式;通过定期举行“导师坐诊”、“导师接待日”、“创业沙龙”等各种类型活动,深化帮带机制。目前,384名社会责任感强、管理经验丰富的青年企业家先后与416名创业大学生和青年结对,导师以投资入股、贴息扶持等形式,向结对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一期投资4151.2万元。
(四)培育典型分类引导,青少年思想教育引领体系建设切实加强
1.扎实开展“青春先锋”创先争优活动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以及团中央的总体要求,制定下发《共青团杭州市委关于在全市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团员中开展“争当青春先锋、建设品质之城”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成立杭州市团内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团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制度。通过开展非公企业“双争创先”活动,评选表彰五四红旗团委团支部、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杭州市十佳大学生“村官”、十佳“好青年”等先进集体个人,举办2010杭州市第四届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暨第七届少先队员争章技能比赛,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突击队、争做青年岗位能手等载体平台,组织动员各行各业团员青年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2.广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开展纪念“五四”运动91周年主题教育活动。以“青春潮、迎世博、保平安、促发展”为主题,部署开展“青春的力量”教育实践、“争创学习型创新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创新型青年”、先进青年典型评选表彰等活动,掀起“五四”活动青春潮;全面开展杭州市青少年低碳行动。倡导“携手1+6,低碳新生活”,开展“低碳生活——红领巾寒假行动”、环保嘉年华等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征集低碳生活方案、低碳体验场馆、低碳形象代言人等,组织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低碳环保实践;推广DO都城体验教育模式。DO都城全年接待体验儿童超过15.5万人次,成为影响全省、辐射长三角的青少年综合型校外社会体验平台,并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体验教育示范基地”等各级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少儿体验教育的引领者。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对“DO都城”给予高度肯定。以“DO都城”为带动,建成社区青少年俱乐部30家,利用假期以社区为单位组织青少年开展日常体验实践活动。建成开放城西青少年活动中心,探索民投公营的办宫新模式。
3.积极探索青少年分类引导有效载体
针对大中学生群体,成立当代大学生杭州理论读书会,组建杭州西子青年人才学院,开展读书报告会、主题论坛、理论学习等活动23次。组织开展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举办“杭州欢迎你”2010首届杭州大学生旅游节,评选2010“杭州旅游推广大使”10名,举行杭州市第九届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及第十四个成人节宣誓仪式;针对广大少先队员,突出“争当四好少年”主题,开展“少先队齐动员,争当四好少年”、“热爱少先队,喜迎全国少代会”、“2010,红领巾与杭州同行”等系列活动。杭州市学军小学少先队员吴宛谕在全国少代会上光荣当选为第六届全国少工委委员,成为我省唯一的全国少工委少先队员委员;针对职业青年,继续深化职业青年导航计划,全年举办青工技能比武104场,5000余名青工参加比赛。第十四届青工“五小”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征集到科技创新项目127个。召开全市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推进大会,开展青年文明号“服务世博立新功”主题行动,举办青年文明号原创情景剧大赛,表彰杰出青年文明号集体35家。确定2010年度杭州市级“青年安全示范岗”争创集体13个;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组织开展外来务工青年元宵晚会、建筑行业外来务工青年“五四”联谊会、“情定白马湖”百对外来务工青年公益动漫集体婚典、外来务工家庭子女百场公益夏令营等系列活动;针对广大团员青年,深入推进“青春潮·钱塘青年潮人潮事拍客行”系列活动,在普通青年中评选表彰十大潮人潮事。截至活动结束,活动官网访问流量达到137万人次。
(五)突出重点优化功能,青少年权益维护体系建设不断深化
1.不断创新维权工作机制
积极争取市综治办的重视支持,将4项青少年权益工作指标纳入《杭州市2010年度区、县(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分标准》,在未保预防体系建设、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平安志愿者队伍培育、未成年人犯罪率控制等方面提出了目标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在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就“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新生代农民工”等主题,开展面对面座谈交流,倾听青少年意见建议,形成事关青少年利益需求的建议提案;创新完善杭州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争创办法,完善评选流程,严格创建数量,有效提升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质量和“含金量”。
2.不断优化“12355”服务功能
在10家大型国有企业中试点推进“12355进企业”活动,举办“心理减压与心理健康”公益讲座、“同伴支持计划特训工作坊”等活动;成立“12355”青少年心灵花园(心理矫正)体验中心,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测量、心理互动、心理释放、情绪管理等各类公益服务。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组长葛慧君为体验中心揭牌;进一步完善“12355”后台管理及数据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全年编制青少年舆情监测报告8份,电话服务总量自开通以来累计达72346个;组建成立杭州市青少年网络舆情引导志愿服务队,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网络舆情的监测干预。
3.不断深化特殊青少年群体结对帮扶
开展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实现结对帮扶96人,新增35人,增长幅度达57%,结对率达100%,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人数扩大至562人;开展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全年新增结对帮扶人数6088人,新增帮扶资金681.85万元,结对率达86%。启动百名青联委员结对低收入农户青少年活动,共有127名市青联委员和17名社会人士参与结对淳安、建德、桐庐、富阳、临安五地共336名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共收到爱心资助款100余万元;实施杭州市青少年支援旱区募捐活动。面向全市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发出“捐一元钱,献一瓶水”倡议,全市累计有32万名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参与活动,共募集爱心捐款约254万元。
此外,团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青年外事工作不断拓展,与日韩、港台青年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巩固深化,与国际青年组织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增强。学联、少先队组织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才。青企协、青年兴业带头人协会顺利换届,社会影响力和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市团校充分发挥在科研和干部培训中的积极作用,《在浙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课题报告获得团中央的褒奖,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重要批示。
二、2011年主要任务
(一)改进完善统筹城乡区域共青团组织体系,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1.着力强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
贯彻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精神,结合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积极争取同级党委重视和支持,联合党政有关部门制定有力措施,使基层团建成为党建工作部署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共青团承接社会事务管理、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确保机构编制稳定、关心和促进团干部成长发展以及阵地、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争取市委召开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认真做好前期调研,主动做好会议筹备,总结经验,挖掘典型,查找问题,建言献策,明确思路,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深入开展。
2.统筹扩大城乡团的组织覆盖
顺应形势发展,强化城乡统筹理念,坚持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思路,积极探索实践产业链建团、商务楼宇建团、功能园区建团、新商业模式建团等新型建团方式,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团力度。全市“两新”领域新增建团1000家,完成亿元税收楼宇100%建团;按照市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部署要求,通过单独建团、联合建团、挂靠建团等多种方式,大力探索在镇乡农村、农村村民小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青年创业组织中建立团的组织;根据青年流动和集聚的新特征,加强外来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将外地驻杭团组织纳入本地团组织工作体系和服务范畴,根据本地外出务工青年流动的实际建立驻外团组织,切实扩大对流动团员青年群体的组织覆盖。
3.不断深化基层团的组织格局创新
按照《2010—2011年杭州市乡镇(街道)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规划》要求,在全面完成团委班子调整和增配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和作用发挥途径的探索,通过抓队伍、抓载体、抓机制,不断提升乡镇、街道团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针对新型城市化主导下市城镇格局的新变化和农村团员青年流动分布的新情况,大胆创新探索中等城市(县城)、小城市(中心镇)、中心村的基层团组织设置、功能侧重定位和工作运行机制;继续探索和推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团组织格局创新的内容、机制和路径。
4.加快推进城乡共青团互联协作
以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城乡结对、挂职锻炼为主要内容和形式,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团组织间的积极合作和联动发展。按照区、县党政协作工作格局,全面启动“区、县(市)共青团协作共建工程”,深化城乡百团结对共建行动和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关爱行动,细化共建举措,完善协作机制,鼓励和动员更多的市区企事业单位团组织参与结对共建活动;完善校地共青团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校地共青团之间的互联合作,促进高校优质资源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实施杭州市少先队统筹城乡“蓝天工程”,以区、县(市)少先队组织互联共建为载体,积极开展城乡少先队组织、少先队员、辅导员之间的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
5.深入开展团内基层民主实践
全面推进民主选举。结合县、乡、村三级组织换届工作,进一步提高基层团组织通过直选(海选)产生团的领导班子比例,力争到年底,全市乡镇通过直选方式产生团委书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基层团支部(总支)海选比例达到80%以上;深入实施团代表任期制。大力探索和创新团代表任期制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实践方式,力争到年底,全市乡镇团委实行团代表任期制比例达到100%;普遍推行团员青年民主恳谈、团务公开等制度,切实维护和保障团员青年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6.全面强化团干部队伍建设
以三级组织集中换届为契机,积极举荐优秀团干部进入镇乡、村领导班子;充分发挥高校团干部到县市团委挂职、乡镇格局创新编制外副书记以及大学生村官团干部的作用,不断巩固和扩大基层共青团工作骨干力量;切实抓好团干部教育培训,按照分级培训、分类实施、层层办班的原则,继续实施团务干部资格认证制度,努力实现新任团干部全部持证上岗。举办“两新”组织团干部专题培训班,举行市第二十期青干班,继续开展农村(社区)团干部轮训,切实提升基层团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深化“共青讲坛”活动,不断创新和提升活动的形式和质量,切实把“共青讲坛”打造成为加强团干部教育、提高团干部素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健全完善团工作综合考评体系建设,改进完善指标体系,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切实增强考评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二)做大做强城乡志愿服务体系,打响社会文明和共青团工作品牌
1.加强保障,完善体制
落实政策文件。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志愿服务条例》和“两个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杭州市志愿服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切实落实志愿服务工作“四个有”保障,促进我市志愿服务的全面提升和跨越发展;强化工作体系。继续加强市、区(县、市)两级志工委建设,推动志工委向街道(乡镇)延伸,深化统筹管理,明确工作职责,争取到年底,全市80%街道(乡镇)建立志工委。启动实施杭州市志愿服务模范街道(乡镇)争创活动,进一步调动基层加大志愿服务工作力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继续加强各级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建设,增强基层管理力量, 健全指导中心工作例会、挂职锻炼和业务培训制度,要求各区(县、市)、街道(乡镇)志愿者工作专职人员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组织动员和社会招募的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志愿者服务时数统计和表彰激励机制,继续做好服务成本保障和相关保险工作。按照“提出需求—项目申报—专家评审—梯队培育—指导实施—效果评估”的实施流程,扶持优秀项目,优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全市形成“十佳百优”志愿服务精品项目库。
2.强化项目,凸显作为
突出统筹主题。围绕“三型”城市建设和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主题,全面梳理志愿服务主体项目,主动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继续深化大型赛会、社会文明、公共应急、假日旅游、扶贫帮困、生态环保等志愿服务重点领域,深入实施动漫节、休博会、八残会志愿者专项行动和“微笑亭”、“清洁杭州,洁美乡村”、“文明出行”、新农村建设等志愿服务重点项目,积极推动城乡志愿服务一体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全面启动“百名博士志愿服务团”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市区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提供项目对接、信息咨询、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为区(县、市)科技创新进步、文创产业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和区域经济转型献计献策;夯实社区服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办〔2010〕9号),围绕“安全、便捷、文明、和谐”主题,以扶贫帮困、便民利民为重点内容,以结对式、定期日、超市型为重点服务形式,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指导督促基层切实做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推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常态化和社区志愿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到年底实现规范建站率达到50%;关注民生服务。以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困难群体等为重点,以春运志愿服务、“关爱小蒲公英”志愿服务行动、“手拉手”、新春送温暖等活动为载体,推广“一助一”、“多助一”等结对服务方式,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奉献爱心,提供帮助。
3.壮大队伍,精细管理
健全队伍体系。加强各级志愿者协会建设,切实发挥协会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鼓励、指导、扶持相关单位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大力推进局(公司)志愿者团队规范备案登记,实施“备案登记—年度考核—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2011年全市实现70万注册志愿者队伍;强化素质培训。加强市志愿者培训学院建设,开展志愿者通用知识和岗位业务培训,实现志愿者持证上岗。启动“志管”和志愿者骨干专项培训计划,提升志愿者领队和骨干的思想理念、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加强对公共应急、12355服务台、社区矫正、青年文明号、创业导师、硕(博)士、哥哥姐姐等各类专业化志愿者队伍的联系与指导,不断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强交流合作。强化杭州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按照“平等、合作、发展”的原则,提供资金、场地、培训等帮助,突出服务亮点,凸显服务成效,进一步联系、整合、凝聚“草根”志愿服务力量;提升志愿文化。通过推出志愿者动漫形象,举办志愿者公益电视晚会,发布志愿服务公益广告,开展志愿精神宣讲,进一步扩大宣传,普及理念,形成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着力提升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
1.深化服务平台建设
完善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网络。以大创联盟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网络和学校、企业等相关创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知识学习、政策宣传、项目孵化、团队合作、权益维护等工作。建立大创联盟网上网下“服务中心”,为创业青年提供零距离、窗口式、一站化综合服务。按照“面上示范、资源下放、上下联动”的原则,在全市共青团组织中开展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先进集体、十佳乡镇(街道)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组织和十佳高校创业社团评选表彰活动;加强支持青年自主创业融资服务功能。要积极帮助创业青年申请各类政府专项资助资金,扎实推进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贴息工作,积极实施杭州大学生创业风险池项目,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与创业风投、创业导师对接会、洽淡会等活动,探索建立各类青年创业基金,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入实施扶持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全年新增放贷3亿元。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帮助创业青年解决资金瓶颈,深化以青年创业担保、小额信贷、风险投资、贴息贷款、保险支持于一体的融资服务平台;加强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阵地建设。要进一步推进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加强对接和管理,提升见习率和留用率,全年新增见习基地100家。同时,以统一打包的形式,帮助大创企业成为享受政府资金补助的见习基地。充分发挥赛博、万轮、道道、恒生等创业基地(园)的作用,大力举荐宣传我市各地各类大学生和青年创业园区,吸引和帮助更多的创业青年和大学生入园创业,享受优惠政策,增强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成功率。通过开展创业先进典型选树,开设创业论坛,举办创业沙龙,运营创业网络,编印创业刊物等途径,搭建青年宣传、交流、展示平台,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年创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品牌项目建设
继续推进“导师带徒”项目。要统筹整合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专家学者的力量,探索激发导师的荣誉感、责任感与满足其项目扩张的内在利益驱动机制相结合,以“项目+导师”模式为重点,开展各种灵活多样的对接活动,为创业青年提供产业链接、产品对接、市场对接、信息对接、技术对接、经验对接式的指导,帮助创业青年全面提升创业技能。全市2011年新增聘各级创业导师200名。成立杭州青年创业导师“专家诊所”,开展创业导师“二十佳”的评选,组织实施“创业企业、创业导师、创投机构县(市)行”活动;继续实施培训提升项目。针对职业青年,深化实施“职业青年导航计划”,通过开展百场青工技能比武、青工“五小”创新创效、青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中小企业青年人才培训等活动,切实提升职业青年的职场综合素质。针对创业青年,继续实施“优化创业型人才培养工程”,2011年拟新增文创类企业创业型人才培训科目,全年开班4期,培训创业青年350名。针对农村创业青年,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行动,以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好青年”为重点,以农村青年兴业带头人协会和大学生村官创业俱乐部为依托,开设创业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农村“好青年”培训班,壮大农村青年兴业带头人队伍。继续开展“双证制”和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争全年培训农村青年1万人。针对在校大学生,继续推进“就业创业校园行活动”,积极开展名企校园行、公共服务进高校、KAB创业教育、大学生网商培训等工作,全年培训覆盖大学生6万人次;继续实施创业竞赛项目。要积极主办、承办或联办各类青年创业竞赛项目,建立各层级的优秀创业项目库,围绕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资助资金申报、孵化项目推荐、导师帮带对接、创投风投联系等服务。市大创联盟将组织开展“好苗子训练营”活动,对各类创业竞赛选拔出的创业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辅导,积极参与承办杭州市第二届“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主动对接团中央“挑战杯”、团省委“创业浙江”以及各类创业竞赛项目成果,着力做好“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建设。
3.推进工作机制建设
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各级团组织要把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要有总体工作方案和各阶段工作安排。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合力抓,层层抓好落实。有条件的区(县、市)和镇乡(街道),可以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建立由党政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共青团具体协调落实的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例会制度,加强对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完善资源整合机制。按照“用好政府政策、争取市场资源、整合团内力量”的工作原则,根据各地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切入点、侧重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探索并构建资源整合机制。要推行项目领办制,主动领办政府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项目。要推行项目合作制,按照合作共赢的原则建设一批共青团与市场主体的共建合作项目。要推行项目承接制,充分动员团属各类青年社团和优秀成员承接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任务和项目;探索课题研究机制。要把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列入年度重点研究课题,调动各方力量,明确课题项目,多角度、有侧重地研究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以调查研究反映青年就业创业诉求,促进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完善和落实。以课题研究促进工作实践,以实践成果验证、提升理论研究水平。
(四)探索创新青少年思想引领体系,增强青少年群众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以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五四”运动92周年为契机,以“十二五”宏伟目标为引领,深入开展“高举旗帜跟党走,青春奉献十二五”和“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杭州同发展”创业创新宣讲会、“红歌飘过90年”杭州市青少年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会、追寻党的足迹——团学干部“红色之旅”、青少年党史知识竞赛、党史图片展等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是非观念,团结引领广大青少年在为“十二五”发展建功立业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身价值;以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精神,以“青春先锋·创先争优闪光言行”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第十届“十大杰出青年”、第八届“十佳农村青年兴业带头人”和“十佳来杭创业务工青年”以及农村“好青年”、“创业之星”、“四好少年”等青少年典型评选,深入挖掘和选树一批在全市共青团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以“生态型城市”建设为中心,全面启动“三江两岸”青年生态实践工程,广泛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点燃爱心希望”杭州市中小学生“回收牛奶饮料纸盒”大型环保活动,深入实施“争创绿色文明号,争当环保志愿者”活动,组织动员百万人次城乡青少年参与“清洁家园”、“美丽乡村”生态环保教育实践。
2.扎实推进青少年分类引导工作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以西子青年人才学院为重点,依托当代大学生杭州理论读书会,创新工作载体,丰富活动内涵,进一步引导大学生理论骨干自觉学习、宣传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实施“青”字号品牌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工“五小”、青年安全示范岗等品牌创建,通过技能导航、素质导航、就业导航、创新导航、心理导航等,扎实开展青年突击队、青工技能比武、青工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引导青年职工岗位学习、岗位创新,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贡献青春力量;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积极总结经验,选树典型,大力开展“好青年”评选表彰活动,通过政策引导、素质提升、平台搭建、环境营造等多种渠道,努力把“好青年”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3.探索青少年思想教育新载体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依托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和青少年发展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区(县、市)团属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的新建、改扩建力度,推动乡镇青少年宫建设,扩大社区青少年俱乐部、流动少年宫的组织和活动覆盖,初步构建以实体阵地为主体,体验教育、文化活动为两翼,政府主导、民营资本为有益补充的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四级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阵地网络;顺应当代团员青年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趋势,积极探索QQ群、BBS、博客微博、彩信飞信等新媒体有效引导青年的方式手段,推进短信平台、视频会议、团属资源数据库等电子团务建设,探索建立青少年互动式网络交流平台,进一步提高杭州共青团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健全完善青少年权益维护体系,探索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1.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继续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探索建立集意见征集、专题调研、座谈交流、新闻发布、民主监督为一体的长效性机制,加强培训督导,规范工作流程,推进“倾听”经常化,发挥互联网络优势,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受益面;实施“青联委员提案制度”,定期收集各位委员所代表群体的青少年社会舆情和提案建议,积极反映青少年的主张、呼声与利益诉求,建立健全青少年舆情收集、分析、研判的常态化机制;提升“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继续深化“12355青春健康行动”、“1235进企业”、心灵花园(心理矫正)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功能开发,拓展服务领域,加强“12355”的基层网络覆盖。以现有“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深化青少年舆情监测系统建设,不断壮大青少年舆情监测员和平安志愿者队伍;着力打造青年婚恋交友服务平台。依托全市共青团组织网络,坚持公益性、时尚性和文化性,构建青年婚恋交友网络平台,广泛开展融休闲、娱乐、健身、交友等为一体的青年交友联谊公益活动。
2.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配合政府推进青少年社会管理创新,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建议、项目支撑和队伍建设,完善考核体系,规范档案管理,强化工作基础;以贯彻实施《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安全自护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行为规范培养等,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执法检查落实工作,切实把惠及未成年人的各项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市、区(县、市)、街道(乡镇)未保和预防组织机构功能,深入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大力实施“平安志愿者行动”,不断拓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组织网络。
3.关注特殊青少年群体
关注外来务工青年及其子女,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继续实施外来务工青年“蒲公英行动”,加强调查研究,把握根本诉求,分类服务引导,深入推进十佳评选、技能培训、文化活动、权益维护等工作;关注困难家庭子女,不断深化“希望工程”、手拉手、宏志学子就业帮扶计划等,有效拓展勤工助学、职业见习、就业帮扶等服务领域和内容;关注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大力开展以“助学、助医、助困、助业”为重点的结对帮扶,着力加强关爱行动的长效机制建设;关注罪错青少年,广泛发动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深入未管所、看守所等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文化补习、法律援助等工作,增强帮教实效;关注流浪未成年人,联合民政部门积极参与关爱流浪未成年人工作,协助公安、司法等部门严厉打击操纵未成年人特别是盲聋哑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黑恶势力;关注社区闲散青少年,继续深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探索队伍建设、项目设置、数据完善、机制保障等运行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共青团杭州市委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