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遭遇车祸后的故事

遭遇车祸后的故事

时间:2023-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车祸后,李强在医院里待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最痛苦的地方。听说了李强的事,特地来看望,给他介绍假肢。走的时候她告诉李强,她自己也是个残疾人,在19岁时,因为车祸而断了一条腿,她自己现在也安了假肢。父母为了李强的这场车祸赔偿款而东奔西走。
遭遇车祸后的故事_社会工作实务

项目四 遭遇车祸后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熟悉残疾人的基本状况;

2.关注残疾人的婚恋问题;

3.掌握现有的残疾人权益、服务、福利等政策,学会运用现有政策去帮助残疾人并反思现有政策的不足;

4.了解残疾人的问题和需要,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巧开展服务工作。

教学情境一      灾难来临

李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都是老实的庄稼人。姐姐已嫁人,过得挺幸福。初中毕业后的几年里,干过建筑,做过生意,种过地,后来在机箱厂里当技术工,也算是个师傅吧,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虽然说比不上人家那样能挣那么多的钱,但是觉得生活挺幸福的。可是一场灾难来临了,从此也就改变了他的生活。

一天,李强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在104国道上行驶着,这时,前面来了一辆大货车,李强来不及躲避,被货车轧断了双腿。当他醒来时,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上面是许多输液的吊瓶和血袋子及一屋子的人。亲人全来了,邻居们也来了。守在旁边的是他的爸爸、妈妈和姐姐,他们看着他,忍不住眼中的泪水。他没有哭,用手去摸腿,发现双腿已经不在了,他没有哭,也没有吱声,只是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做,身体的疼痛,精神的折磨,他痛不欲生。后来才知道原来那辆车轧完了他后,撞到了另一辆货车上,被撞车的司机给报的警,叫的救护车,因为及时,才留下一条命。李强的女朋友看到他这样,离他而去。

车祸后,李强在医院里待了两个月,这两个月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也是最痛苦的地方。记得醒来后,三天内未进一口水,也没有吃过一点东西,只是靠输液输血来维持,姐姐用棉棒沾湿了水,给他润嘴唇,擦牙。第三天时,姐姐让他试着喝点水,用小勺给他喝了四口水,没想到,就这四口水,让他肚子疼了一下午。开始的那几天里,他躺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因为双腿的疼痛让他难以忍受,五六层厚的褥子把他压得像石板一样,疼得身上不停地出汗,他觉得当时就好像是人间地狱。身体的病痛,精神的折磨让他痛不欲生。当时有好多的病友听说了他的情况,来病室看他,陪他说话、聊天、鼓励他,安慰他。当他可以坐起来时,姐姐用轮椅推着他去医院的外面透风,在医院的外面,看着公路上的人来人往,想着这种场景以前只有在电视上看到过,没想到,今天也到了自己的身上,那种感觉由心而起。他想了许多,想着自己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

住院时,来了一个陌生人,叫仝雪梅,是天津德林公司假肢厂的一名业务员。听说了李强的事,特地来看望,给他介绍假肢。她的到来让李强看到了希望,让他燃起了对明天的憧憬。走的时候她告诉李强,她自己也是个残疾人,在19岁时,因为车祸而断了一条腿,她自己现在也安了假肢。看到她那灿烂的笑容,不能让人想到在那笑容背后也有那么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后来,李强认了她当大姐。在住院的那段日子里,她经常来看望李强,在她的帮助下,李强的伤好得更快了。就这样,过了两个月,李强的腿不疼了,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假肢厂。他当时对自己说,要么就不回家,要回家就得站起来,走着回家。

在德林公司假肢厂的训练室,李强看到许多残疾人在那里刻苦地训练。他们中有年轻的小伙子、小孩儿还有中老年人,有几位穿着白衣服的技师在那里指导着他们。之后他取了模,安了假肢,在刚安时,不适应,只能站着,一步也走不了。而且站时间长了会疼、会累。旁边的技师告诉他,要想走就要先从练习站着开始。在技师的指导下,他扶着身边的双杠可以慢慢地走动了。就这样,他刻苦地训练着,一天、两天、三天……时间长了,在技师和众多残疾朋友的帮助下,他适应了假肢,可以不用拄着拐走路了。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李强已康复,该是回家的时候了,在那里和众多的残疾朋友告别后,他和姐姐坐着车回到了家。

回家后,邻居们都来看李强,让他感到很欣慰。而乡村的道路对当时的他来说是一个挑战。他开始在那不平的道路上练习他的假肢,终于,他适应了,可以走一些不平的道路和一些坡道。后来他又练着骑自行车,为了可以骑自行车,他不知道摔了多少个跟头,跌倒过多少回,摔坏了多少条裤子。经过诸多努力,自行车被他征服了,他骑上它,可以去离得近的、想去的地方。

父母为了李强的这场车祸赔偿款而东奔西走。事情大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他的车祸赔偿款下来了。这笔钱是他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他以后生活的保障。父亲以他的名义把这笔钱存到了当地的银行。他当时想着,这笔钱虽然不少,但是以后他还要娶妻生子,养家。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到了晚年也得让他们也享享清福。生活,好像又正常地继续了。

【启发讨论】

1.在遭遇车祸前,李强的生活状态怎样?是什么改变了他的生活状态?联系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案例,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2.遭遇车祸,李强从一个健康人变成了一个残疾人。理解残疾人的界定,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的残疾人定义及分类,界定李强属于哪类残疾?属于几类伤残?

3.李强遭遇车祸,被截去双腿。他的家人作何反应?他的女朋友呢?他们的反应对李强有何影响?谈谈,家庭在此类变故后,应采取怎样的做法才是最积极的?

4.手术后醒来,李强没有哭,也没有吱声,只是脑子里一片的空白。试分析李强此时的心理状态。手术后的李强,经历着哪些痛苦?他痛不欲生,是因为身体的疼痛或是其他?试分析。

5.李强如何走出了术后的痛苦?这其中,哪些系统介入,分别分析他们发挥的作用。结合我国的资源,你觉得还应有哪些系统的积极介入和发挥作用?

6.为什么仝雪梅的到来让李强看到了希望,让他燃起了对明天的憧憬?李强后来认仝雪梅做了大姐,为什么李强对仝雪梅特别亲切,仅仅是因为她能帮助自己吗?搜集残疾人之间互助的例子,理解其作用。

7.李强出院后,去了德林公司假肢厂做康复。试分析康复过程中的困难、资源等,最终康复结果怎样?

8.结合我国残疾人工作资源分析,李强除了去德林公司假肢厂做康复,还有哪些选择?如果你是社工,会在这方面为李强提供哪些帮助?

9.适应了假肢后,李强回到了家。此时,他又面临什么新的问题?李强采取了怎样的应对?试分析此时他的社会支持网络的情况,并分析不足。

10.总的来看,遭遇车祸后的李强如何应对?你如何评价?从中你体会到他的什么精神?

11.李强适应了假肢,学会了骑自行车,车祸赔偿也下来了,似乎生活又正常继续了。你觉得李强已经完全康复了吗?设想一下接下来他将面临的是怎样的新挑战?

12.了解残疾人康复的概念,仅仅是指身体的康复吗?或是还包括其他方面?如果你是社工,还将在李强后续生活中提供哪些方面的康复服务?

【教学指导】

一、什么是残疾人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二、残疾人的类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

1.视力残疾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

2.听力语言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是听力残疾和语言残疾的合称。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语言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语言障碍,从而难以同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听力语言残疾包括:①听力和语言功能完全丧失(既聋又哑)。②听力丧失而能说话或构音不清(聋而不哑)。③单纯语言障碍,包括失语、失音、构音不清或严重口吃。

听力语言残疾分为聋和重听两类。

3.智力残疾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智力迟缓;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智力损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

4.肢体残疾

肢体残疾,是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肢体残疾包括:①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而截除或先天残缺。②上肢或下肢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③脊椎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④中枢、周围神经因外伤、病变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

5.精神病残疾

精神病残疾,是指精神病患者病情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从而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和在家庭、社会应尽职能上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和障碍。精神病残疾包括:①脑器质性、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②中毒性精神障碍,包括药物、酒精依赖。③精神分裂症。④情感性、偏执性、反应性、分裂情感性、周期性精神病等造成的残疾。

6.综合残疾

综合残疾亦称多重残疾,是指一个人在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和精神病五类残疾中,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残疾的。综合残疾的等级按症状分别评定。

三、中国残疾人的基本情况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

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其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为:视力残疾1233万人(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24.1%),言语残疾127万人(1.5%),肢体残疾2412万人(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6.68%),精神残疾614万人(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16.30%)。

四、残疾人群体的特征

与社会中的其他弱势群体相比,作为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群体往往具有显著的自身特征:

(1)生理的障碍或缺陷。这是残疾人群体的首要特征,与社会中的其他弱势群体相比,残疾人首先是由于自身的生理性器官(组织)的缺陷、损伤,难以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从而导致其弱势的地位。

(2)心理的高度敏感。残疾人群体由于自身缺陷导致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的心理压力要高于其他社会群体。生理的缺陷使得他们较为缺乏安全感并容易产生受挫情绪;而生活中的交往能力受限和社会支持的缺乏,又容易使他们产生相对被剥夺感和社会排斥感。这些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残疾人群体容易在生理上产生不满、苦闷、焦虑、急躁等情绪,并且难以自我调适,进而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

(3)经济生活困难。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残疾人群体一般都不具备或只部分具备劳动能力,毫无疑问处于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地位。经济上的低收入带来的是生活的困难和无尊严,残疾人群体的绝大部分收入用于食品支出,在文化、娱乐和人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教育)等方面的消费几乎没有,很难融入正常的大众生活当中。同时,经济上的低收入也带来了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脆弱性,一旦再遭遇其他的灾祸,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

(4)社会生活的弱势。这里的社会生活除了上述由经济原因带来的困难外,还包括社会参与和公共政策生活。由于生理的原因,残疾人很难像普通大众一样进行人际交往,这带来的是其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会资本的缺乏;同时,又由于处在“远离社会权力中心”位置上,残疾人群较少参与社会政治活动,难以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社会生活的弱势意味着残疾人群体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摆脱自身的困境,解决自己的问题。

五、残疾人心理特点

1.认知方面

不同的缺陷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如盲人由于视力障碍,尤其先天视力残疾,就缺乏甚至没有视觉空间概念,没有视觉形象,没有周围事物的完整图像;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视觉信息的干扰,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相应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就比较发达;同时由于他们的语言听觉能力较发达,而且记忆力比较好,所记的词汇比较丰富,也形成了盲人语言能力强的特点,许多盲人给人们一种语言生动、说理充分的印象。

聋哑人因缺乏或丧失听力,他们和别人交往不是靠听觉器官和有声语言,而是靠手势。他们的形象思维非常发达,逻辑困难和抽象思维就相对受到影响,特别是先天失聪者。聋哑人视觉十分敏锐,对事物形象方面的想象力极为丰富。

行为和人格偏离者的患者,由于情绪不稳定,情绪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其认知特点主要是现实性较差,容易离开现实去考虑问题,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

2.情感方面

(1)孤独感:孤独感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某些缺陷,残疾人的行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行为容易受到挫折。残疾人的活动现场太少,且在许多场合常常受到歧视,使他们不得不经常待在家里,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孤独感。

(2)自卑情绪:残疾人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远比普通人更多,且难以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帮助,甚至常常受到厌弃与歧视,极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

(3)敏感和自尊心强:敏感和自尊心强,易导致他们对歧视的情绪反应强烈,有的残疾人以爆发式情感表现,有的则以深刻而持久的内心痛苦隐藏在心,表现为无助与自我否定。

(4)富有同情心: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疾患,往往对残疾同伴还有深厚的同情,这种同病相怜的情感使同类残疾人容易结为有限的社会支持网络,甚至相互依恋。

3.性格方面

孤僻和自卑是残疾人性格的普遍特点,每一种不同的残疾又有其特殊的性格特点。如盲人一般都比较内向、温文尔雅,内心世界丰富,情感体验深刻而含蓄,很少爆发式地外露情感,善思考探索。聋哑人则比较外向,情感反应比较强烈,豪爽耿直,看问题容易注意表面现象。肢体残疾人主要表现为倔强和自我克制,他们具有极大的耐心和忍辱精神。智力残疾人由于整个心理水平低下,难以形成较完整的性格特征。

六、残疾的预防

1.致残的风险因素(发展中国家)

(1)传染性疾病:肺结核、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麻风病等。

(2)营养不良:儿童缺维生素A会致盲,缺蛋白质导致智力发育迟缓;缺维生素C、D引起骨骼畸形和病变。

(3)先天性发育缺陷:父母遗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病毒感染等。

(4)意外事故。

(5)慢性病和老年病。

(6)其他因素: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社会心理因素。

2.主要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如,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卫生咨询、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等(约可减少残疾发生率70%)。

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定期检查身体(可比现在水平减少10%~20%)。

三级预防: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残疾后产生障碍。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康复功能训练方法改善功能,预防或减轻残疾。

七、残疾人康复类型

1.医学康复工作

医学康复是指通过治疗、改善、恢复残疾者的各项身体功能,使其减轻能力障碍和获得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能力,为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提供身体方面的必要条件。它是全面康复的出发点。

2.教育康复工作

对残疾人进行教育工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现今很多残疾人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接受教育,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也有社会因素,但是一个人要融入社会,没有知识是不可能的,所以针对残疾人的教育康复就是一种措施,即对肢体残疾的人进行普通教育,对聋哑人、盲人、弱智人进行特殊教育,它是残疾人提高自身文化素质,重新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残疾人教育工作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以康复为目的的行为教育、职业教育及培训等,对残疾人进行教育康复,使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存技巧,对社会也是有益的。

3.职业康复工作

职业康复是通过帮助残疾人就业来促进他们康复和发展的方法,它以职业训练为中心,通过职业评估、教育、培养、就业安置、咨询等工作,协助残疾人达到合适的职业适应能力,它向残疾者提供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残疾人由于生理、心理的缺陷,不能像健全人一样胜任一般工作,通过就业他们不但能够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和适当的收入,还有助于他们某些器官能力的恢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融入社会生活。因此职业康复工作是一种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和帮助其发展有效方法。

4.社会康复工作

社会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的活动,其目的是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社会康复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得到社会的公平对待,找到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②依据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为残疾人争取合法权利,保护其利益。③消除家庭中、社区里和社会上的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获得生活起居的方便,并享受社会的公共设施服务。④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得到培训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并且实现经济独立,不受歧视。对于无法实现经济独立的残疾人,争取基本的经济保障。⑤组织残疾人参加共同活动,通过交往,减少他们的孤独感;组织一些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展示他们的才能,对自己更有信心。⑥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社会康复与医疗康复、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共同形成全面康复的基本内容,也是残疾人社区服务的主要内容。

【课堂实训】

1.如果你是社工,针对李强术后的康复工作,制订服务目标和计划,并谈谈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2.结合我国残疾人工作资源分析,李强除了去德林公司假肢厂做康复,还有哪些选择?如果你是社工,可以为李强提供哪些帮助?

【课外实训】

1.了解本地区残疾人工作的现状(服务机构、服务内容),结合世界残疾人工作的趋势,分析当前工作的不足,并尝试提出建议。

2.接触身边的残疾人,或参观福利院等机构,了解残疾人的身心特点。

教学情境二      追求爱情

生活好像又正常地继续了,可是,谁又知道李强心里的苦,由一个健全的人成为一个残疾人,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他完全没有了信心。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从来不提起自己心里的苦。有一次,收听电台节目,突然听到一则交友信息:“我是一名残疾女孩,我叫张小红,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站立。但我热爱生活,我能做家务活,能摆摊挣钱,希望结识更多的残疾人朋友,一起面对困难……”这番朴实的话,深深打动了李强。当日下午3点多,李强给张小红打出了第一个电话,讲述了自己的遭遇。电话的那一端传来甜美的声音:“我从小就受人歧视,但我靠劳动获得了价值。你只要挺住,日子会慢慢过好的。”

以后,每隔几天,李强都要跟张小红通话。后来发展到每天都通话,还互发了照片,渐渐地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有一次,李强手机没电关机了。张小红以为李强出了什么事,或者是嫌弃她了,发了很多短信,一夜未眠。次日清晨,李强看到短信后泪流满面,他连忙回电:“小红你放心,不管你是什么样子,我都会爱你,接纳你!”张小红则泣不成声:“今生今世,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后来,与家人商量后,李强到张小红家里,两人见面了。眼前的张小红比他想象中病情更严重,直立起来只到他的腰间,不过面容清秀。而在小红的眼里,李强虽然双腿残疾,看起来却很英俊、年轻。“小红,我既然来了,要么不走,要么带你走。”李强看着日思夜想的女子,泪水再次喷涌而出。

然而,两人的交往却在张小红家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张小红的两个嫂子指着她大骂,“你一个人连累家里还不够啊,还要加一个拖累!”“要带外人来,你就不要在家里待了。”张小红的父母则表情冷漠,沉默寡言。

张小红家人的强烈反对,让李强有些始料未及。张小红安慰他:“嫂子们有想法是正常的。只要我父母没有撵你走,你就要坚持住几天。”此后的几天,张小红给李强做饭,带他去附近散步。腊月二十四这天,张小红教李强包饺子,两个人吃得很开心。李强渐渐开朗起来:“小红,你比我做得好。我应该向你学习。”而这天晚上,张小红想起嫂子的话,想起两个人的前途,悄悄地哭了一夜。

村民老罗介绍说,小红虽然身体残疾,却很要强。她摆过摊,在村里还开过娱乐室,基本上可以自食其力。但是如果再加上李强,两个人的生活恐怕就成问题了。张小红的母亲说,她并不反对女儿交朋友,李强也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但她担心两个人将来无法面对生活。

后来,李强叫来了他爸爸妈妈和姐姐。李强表示自己有一笔赔偿金,今后能够自食其力,养活小红,恳求小红的父母同意他们结婚。

半年后,张小红父母终于同意了他们的婚事,李强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了。

【启发讨论】

1.身体康复了的李强,心里有什么苦?他为什么在家人面前都不表现出来?这种状态是健康的吗?如果你是社工,如何疏导他的情绪?

2.搜集网上或身边的由健全人变为残疾人的案例,谈谈他们有着怎样特殊的心理感受?

3.对于李强这样的残疾人,出院和初步康复后,家庭和社区各应发挥怎样的照顾作用?还有哪些系统应积极介入?

4.李强与张小红是如何认识,逐步产生爱情的?你觉得残疾人有追求爱情的权利吗?

5.张小红,也是一位残疾人,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站立,直立起来只到李强的腰间。李强为什么爱张小红?试理解残疾人之间的情感。

6.现实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残疾人与残疾人组成家庭的情况。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7.对于李强和张小红的交往,李家持什么态度?张家持什么态度?当事人持什么态度?

8.在李强和张小红的交往中,存在哪些困难和资源?当事人是如何克服,并争取了最终的幸福?

9.搜集有关残疾人婚恋的资料,分析残疾人在婚恋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应如何克服?

10.如果你是社工,在两人交往处于困境时介入工作,你会从哪些系统着手,帮助案主解决困境,追求幸福?

11.李强与张小红最终争取到了幸福。假设,张家一直不肯让步,不同意婚事。你觉得张家的做法合法吗?如何从法律角度帮助他们?

12.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设想一下,李强与张小红成家后,可能还要面临哪些问题和需要?

【教学指导】

一、残疾人的问题和需要

残疾人的问题和需要和其他的人群是一样的,但因为残疾和障碍,所以更加困难,有其许多特殊的需求:

1.特殊教育。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残疾人的受教育机会都比较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尤其是各地农村残疾人对文化教育的需求十分强烈。在教育需求中,学龄前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问题很多。残疾儿童的教育,大量是有时间性的、抢救性的,例如聋儿的听力言语训练越早越好,但受条件的限制,不少聋儿得不到早期教育。残疾儿童入学困难十分突出。

2.经济扶持与救助。残疾人的经济扶持需求十分迫切。各地有大量残疾人生活在贫困线下,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不足。由于经济困难,特殊教育和就业培训受到限制;康复用具和辅助用品用具得不到配置,损坏了也不能及时维修;有病缺钱医治;生活不便得不到专业人士的服务和照料。

3.特殊政策照顾。残疾人普遍有获得特殊政策照顾的需求。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制订了对于残疾人特殊照顾的政策,但是落实得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基层工作者的管理水平还存在差距,也缺乏专业人员的服务,尤其是缺乏社会工作介入。

4.职业康复和就业。残疾人普遍有职业康复和就业的需求。大量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都迫切希望得到职业康复和就业机会,使自己能够自谋生机,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有许多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的家庭,家长迫切需要托管服务,以解决生活照料问题,也可以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或简单的劳动。

5.医疗卫生服务。残疾人的医疗卫生需求,一般在城市有较好保障,但在农村,残疾人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例如医疗卫生网点分布较远,残疾人看病不方便;医疗水平有待提高;大病医疗虽有照顾,但小病还得自己花钱,对于本来就经济困难的残疾人家庭而言,又增加不少负担。

6.辅助用品用具。当前虽然各地开展了残疾人辅助用具的服务,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按各类残疾人对辅助用具的数量和质量需求看,差距还是相当大。主要问题是辅助用具配置网点少;残疾人使用“高科技”的辅助用具缺乏专业指导;一些产品缺少严格的检验标准、产品质量低劣。

7.建设无障碍环境。社会环境的种种障碍,不利于残疾人参与社会交往活动。其中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的社区乃至家庭的物理性障碍,不仅使残疾人出门生畏,寸步难行,而且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体弱者感到不便。无障碍环境还包括信息交流的无障碍,但现实对残疾人而言,信息沟通的障碍还是很严重。

8.婚姻家庭问题。当前男女择偶的第一个条件考虑的就是身体状况,鲜有人愿找一个身患残疾的伴侣,所以残疾人很难找到健全人成婚。残疾人家庭面临的压力也更大,这些压力来自经济、教育、社会偏见等。有残疾子女的家庭,父母因为照顾需求,选择职业有很多限制;有残疾兄弟姐妹的年轻人,往往降低自己择偶的条件,或退迟婚期以照顾残疾兄弟姐妹;有残疾父母的青少年,因为经济困难、家务拖累影响求学;有些感情基础差的婚姻会因为一方的突然事故致残而走向破裂。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

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原理和方法帮助残疾人服务,恢复和发展其潜能,使得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介入内容和残疾经历与生命周期事件紧密结合。这里的残疾经历指的是从遭遇与致残有关的问题或产生身心障碍的事件开始,残疾人整个一生的发展过程。在残疾开始时,通过短期或紧急干预,给予残疾人以支持和帮助。对多数残疾人而言,干预是长期的,这种干预帮助与残疾人生命周期与人生任务相关。残疾人和普通人一样,也有出生、入学、升学、青春期、离校、工作、结婚、育儿、养老及至死亡的过程,只是残疾人所涉及的问题更加的多,因此需要更为专业的干预。具体内容有:

1.康复。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最大限度地恢复生理功能或进行功能补偿,以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对有残疾儿童家庭的服务,包括提供物资支援、精神支持、及早提供康复、教育资源、培训父母对残疾儿童的家教技巧等。

3.教育。帮助残疾人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4.就业。帮助残疾人寻找更适宜的工作岗位,维持他们的劳动权益。

5.婚姻和家庭生活。通过咨询、介绍、辅导帮助残疾更好地建立婚姻关系、调适家庭关系。

6.倡导和社会预防。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偏见歧视,引导公众关注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人预防工作。

7.增能。调查评估与残疾人在就医、就学、就业、婚姻、家居状况,参与社会、文化、政治活动的情况,研究妨碍平等机会的因素及解决方案;提升残疾人的知晓,组织残疾人集体行动;调动资源提供实际的帮助和辅导;建立支持网络和互助网络。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

1.增强个人功能。残疾人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将残疾人生理上的缺失对个人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尊重残疾者个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改善其周围的环境,促使其能力的发展,协助残疾人解决内在和外在的障碍和问题,以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和个人的福祉。

2.增强自我尊严。根据需求层次论,每个人都有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残疾人及其家庭在这个方面的需要特别容易受到损害。残疾人社会工作在微观层面上,除了要努力增强残疾人个人的功能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工作就是争取缓解并消除残疾人自身及其家庭的心理压力,调整其因残疾带来的社会心理失衡。

3.增强家庭功能。从社会工作的内涵和中国的社会文化传统来看,家庭在残疾人社会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残疾人社会工作往往侧重于家庭功能的建设,通过对家庭功能的提升和发展以及对整个家庭功福利的满足,从而使残疾者个人的福利得以满足。

4.追求基本人权。现代意义上的人权具体表现在对生存权、劳动权、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的享有方面。只有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切实的保证,才能够从最起码的意义上体现出对个体缔结社会的基本贡献和对人的种属尊严的肯定,才能够从最实效的意义上为社会的正常运转确立起必要的条件。残疾人作为社会当中的一员,理所应当与社会大众一起享受上述的权利。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应该争取残疾人这些基本权利方面得以保障并实现,以从宏观社会层面上解决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问题。

5.争取机会平等。造成残疾人残疾的是生理性的因素,但导致残疾人困境的却更多的是社会性因素,而机会不平等无疑是其中相对重要的一个方面。从社会工作的理念出发,社会对生长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负有责任,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追求自己的福利。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在宏观层面上往往致力于改善不平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尽量为残疾人群体争取一个平等发展的社会环境。

【课堂实训】

1.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及他们的需求。

2.与不同类型的残疾人沟通技巧训练。

【课外实训】

1.搜集网上或身边由健全人变为残疾人的案例,深入理解他们的心理感受。

2.搜集有关残疾人婚恋的资料,分析残疾人在婚恋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应如何克服?

教学情境三      创业、麻烦事

成了家,李强考虑得更多了。虽然自己的双腿已经不在了,但是他还是要去挣钱,明知道自己现在的这种状况要比一个正常人难许多,但他相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可是自己还能做什么呢?机箱技术工的活肯定是干不了,也干不了建筑,下不了地了。自己原来干过的事都做不了了,想来想去,只有学点新的技术,体力活肯定不行。后来有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了县残联在招募第六期残疾人家电维修班,他想想自己以前对维修家电比较在行就决定去学。在家人的同意后他来到了青县(当地的县城),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训,通过了省技术资格技能中级鉴定,并取得了合格证。

拿到了证书,他觉得有工作的希望了。可是找工作的过程中,他屡屡碰壁。人家一看他是个残疾人,都不愿意要他。况且,很多公司都说不需要家电维修的人员。李强再次陷入了痛苦之中。难道残疾人就养活不了自己吗?他决定回老家自己创业。在家人的帮助下,买了个三轮车,李强做起了家电维修。他买了很多家电维修类的书籍,不断自学,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渐渐的,各种普通家电他都能维修了。

创业初期可谓举步维艰。很多人看李强是残疾人,对他的技术水平表示质疑,找他修家电的人很少。偶尔有人拿着有小毛病的家电找他修理,他修好了也不收钱。久而久之,因干活细致、心肠好的李强,被人一传十、十传百,成了远近闻名的家电“维修师”。有一次,村里有户人家彩电没画面了,找了很多人也没修好,大家都说该换新的了,可没想到这台电视机到了李强手里后,第二天就修好了,收费还很合理。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强的生意也日渐兴隆。为了拓展业务,李强决定开着三轮车“走出去”,到较远的乡村开展上门服务。因为其真诚的态度、娴熟的技术和身残志坚的魄力,不少人都对李强格外青睐,家电有问题主动联系他。仅仅三年的时间,李强靠一辆三轮车,走遍3个镇的40多个村。现如今他不出村,也会有不少业务,有时一天就能接几个维修活儿,生活也还过得去。可是不久,又遇到了个麻烦事。

一个亲戚给李强介绍了一个她的朋友。她的这个朋友叫郑健,是青县人,大约1米8左右的个子,是个瘦高个儿,在青县路政上班。亲戚告诉李强,“他不光在青县路政上挣那点工资,他背地里还有外款,他在外面放高利息,就光这外款一个月也能挣不少的钱。今天叫他来是为了让他给你规划一下你那笔赔偿金,拿出一部分让他给你放高利贷。”李强当时想,这不可能,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会轮到他的头上。不过时间久了,出于对亲戚的信任他拿出了3万元给了郑健,郑健说这笔钱用不了多长时间会还回来,而且有着很高的利息。当时郑健给他打了一个借条给他后就拿走了。大约过了半个月吧,郑健带着2000元到了他家,说这是回来的利息,告诉他那3万他又给放出去了。李强家是农村人,没什么文化,也没有经过那么多的事,当时也没有多想。

有一天,亲戚打电话给他说起了郑健投资的事。郑健和李强说他大舅包了青县段的高速铁路投资了不少的钱,托他大舅的关系,他也在里面包了一些活,运送沙石料,说一车可以挣多少钱,一天运几车。不过他现在就是没钱投资,当时他说他的母亲和他的几个舅在青县有一个煤炭厂,即使到时候真没挣那么多钱,他让他母亲给我们还上这笔钱也是没问题的。当李强问到他母亲这么有钱,为什么不找他母亲借点呢,他说他已经不小了,不想靠家里,想自己在外面做一番事业。并让他不要和外人说这个事,更不能告诉他的父母。李强的亲戚也和李强的父亲说:“大哥,你就放心吧,你要是害怕就把钱借给我总行了吧,到时我给你这笔钱。”就这样,前后郑健以干高速铁路的名义在李强那里借走了10万余元,说等他挣到钱后多给他点利息。就这样,郑健以说要帮他、想给他多挣点钱的名义借走了这10万余元。之后打了5个月的借条,亲戚在上面做了担保。但5个月后,郑健不见了踪影。想着自己的那笔赔偿金完全打了水漂,以后靠什么养家糊口,李强傻了。

【启发讨论】

1.李强为什么要参加残疾人家电维修班?他的家人持什么态度?你是否赞同李强的学习行为?

2.什么是教育康复?他对残疾人的康复有何作用?如果是社工,你会如何对案主李强进行教育康复服务?

3.访谈残联等机构,了解他们在残疾人教育康复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有何不足?

4.李强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挫折?李强的这种经历,很多残疾人都曾经有过。查阅资料,了解残疾人在就业方面存在的苦难,应如何克服?

5.怎么理解:劳动就业是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有一种观点是,把残疾人供养起来而不是让他们就业,你赞同吗?为什么?

6.是什么促使李强走上了创业之路?在创业过程中,李强遭遇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并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看李强创业的过程,你有何感受?

7.查阅资料或联系你身边的残疾人创业案例,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8.李强先后借给郑健十万余元?最终怎么样?李强为什么会被骗?说明什么?李强的赔偿金被骗,将对他及全家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此时,他需要怎样的帮助?

9.社会上有很多残疾人被骗的新闻报道,搜集一些这类报道。分析,为什么残疾人容易被骗?被骗后残疾人往往存在求助无门的情况,应在法律援助等方面建立起怎样的救助体制?残疾人自身可以积极通过哪些现有途径捍卫自己权益?

10.如果你是社工,面临李强被骗的危机,如何帮助他?需要哪些系统的介入?

【教学指导】

1.残疾人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残疾人就业与就业总体水平有较大差距,整体就业质量不高。

①残疾人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全国的国有企业中有残疾职工下岗,再就业率不高。

②残疾职工的收入水平偏低。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的平均工资不到社会平均水平的,许多地方残疾人工资甚至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

③残疾职工劳动保障水平差。残疾职工参保率低,欠缴社会保险费和下岗残疾职工中断参保情况严重。

④残疾人在就业机会、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现象,同工不同酬、劳动价值和收入不对等的问题较突出。

(2)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亟待完善。

①福利企业发展面临挑战。福利企业的退税政策对企业和残疾人的保护作用减弱。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仅依靠退税政策已不能保证企业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追求到合理的利润。一大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人才短缺、资金匮乏、产品老化的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甚至停产关闭,同时,对福利企业投资主体和经营范围的限制性政策,影响了福利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最终导致了残疾人就业人数锐减的局面。

②按比例就业缺乏统一规范的强制性规定。按比例就业的主要特点是社会用人单位平等履行义务,由于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处罚措施,致使一些单位既不接纳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保障金,破坏了已有法规政策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其次,实施按比例就业的行政执法主体不明确也严重影响工作开展,目前按比例就业主要靠各级残联的积极协调与争取,缺乏相应的权威性。此外,残疾人就业的奖励和补偿机制仍须不断建立与完善。

③灵活就业的扶持力度亟待加强。灵活就业已逐步成为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渠道,有着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是,残疾人开办小型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面临着不利的政策环境,在税收、信贷、场地、服务方面都存在障碍和困难,一些优惠措施缺乏刚性规定,随意性大,相关政策明显滞后。此外,依照目前实行的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出资构成社会保险费基金的模式,贫困残疾人个体从业者难以支付由个人承担的部分,参保率极低,使原本技能单一、适应能力较差的残疾人个体从业者,面临较为严峻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生活保障前景堪忧。

(3)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亟须改善,残疾人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迫切需要提高。

①从客观环境看,残疾人处于就业竞争的弱势地位,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形成了严重的障碍性环境,限制残疾人平等参与就业竞争,阻碍有关法律、政策的落实,影响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

②从主观上来分析,残疾人整体素质、就业能力与社会要求不适应的矛盾非常突出。各地普遍出现了残疾人不能适应按比例就业岗位要求的情况,灵活就业的残疾人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低,福利企业残疾职工普遍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残疾人的就业观也有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问题,等、靠、要意识还比较普遍,对就业预期超越现实,合作意识、社会能力也有待提高。

2.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模式

(1)集中就业。集中就业主要形式是将残疾人集体安排在福利企业之中。

(2)分散按比例就业。按比例就业是企业根据国家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雇佣残疾职工的就业模式。

(3)自主就业。目前,我国残疾人个体就业的规模超过了集中就业和按比例就业,体现了残疾人寻求工作机会的主动性较高。

3.我国相关残疾人政策法规及特点

我国政府一直比较关心和重视残疾人事业,把社会救济和残疾人保障事业放在突出位置,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残疾人群体的救济与保障给予确认和规范。具体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关残疾人权利保护的内容,可以看出中国残疾人政策的基本特点:

(1)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家庭共同承担残疾人事业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采取措施,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组织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残疾人工作。

(2)在确定家庭对残疾人的法定监护责任和社会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社会保障的基础上,政府实行和推动一种积极的残疾人福利事业,即以康复、教育和就业促进为主的残疾人事业。

(3)国家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号召社会尊重和关心残疾人,鼓励残疾人自力更生,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全社会应当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应当履行光荣职责,努力为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亲属、监护人应当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增强自立能力。”

【课堂实训】

1.选择某一社区,并根据社区残疾人分布特点,制订一份社区残疾人工作方案。

2.模拟写一份关于本市残疾人工作的提案提交至相关部门,并在课堂讨论现实可行性。

【课外实训】

1.访谈残联等机构,了解他们在残疾人教育康复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有何不足?

2.联系一个社区,了解居民对残疾人的认知与感受,结合社区调研,做一个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宣传。

3.在社区内探访一家残疾人家庭,评估他们的需求并在能力范围内作出回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