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住院及出院的一般程序
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突发事故,需要住院治疗,那么,我们就应该了解一些入院、住院等方面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办理入院手续
办理入院手续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一般凭主治医生的住院通知单就可办理住院了。住院部一般设在门诊的后面,有专门的住院大楼,在住院部交了押金后,相关医护人员会领你到住院病房,并开展手术前期的辅助治疗,一般要3~5天。有时由于病情复杂、手术紧张等待时间会更长,这就需要你随时与手术大夫保持沟通与联系了。
2.入院后的注意事项
(1)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有事外出须向医生、护士请假。
(2)保管好自己的钱财衣物,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
(3)节约用水用电,不能使用电热设备或私接电源。
(4)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小贴士
如何做到“既看了病,又省了钱”呢?
城市的医院按照医疗水平和管辖权限不同而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三级医院,比如北京协和医院、天坛医院、北大医院,规模大、医疗设施完备,相应的费用也高。
在日常就诊时,应遵循“大病大医、小病小瞧”的原则。如果只是一般的发烧、感冒,可以在一级医院甚至社区门诊部接受治疗。如果是比较紧急、严重的疾病,比如突发高烧、意外事故,急需动手术,还是应该选择设备精良、医术高超的大医院。而如果是比较特殊的病症,可以考虑去专科门诊,比如皮肤病、肿瘤、肝病等专业性医院。
(1)注意选准等级适当的医院。各级别的医院因设备和
技术不同,各项收费额度也不一样,中小医院挂号费、检查费、手术费等相对便宜一些,而且一级医院就医人员少,不但看病快,而且交叉感染的几率也比较低。
(2)初诊可挂普通号。其实,无论是专家还是普通医生,在患者初次就诊时都要对患者的病因、病史、病情作初步了解,要安排一系列物理、生化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才能确诊和治疗。而这些初诊工作,完全没必要请专家做。
(3)就诊携带原病历。在就诊过程中,许多患者经常忘记携带在当地医院做的检查资料,结果只能重新化验,从头检查。这样,既浪费金钱又浪费时间。所以,患者应该妥善保存病历资料,以便看病时给医生准确、可靠的参考。
(4)选择恰当的手术时间。各大医院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星期天不做手术,但医院医生基本上都工作五天半,手术时间大都安排在周一至周六的上午,周末休息一般不做手术,除非急诊。如果不是急诊手术,患者最好选择在周一、周二住院。做完手术前的各项检查后,患者在周四或周五就可以排上手术。如果患者在周三住进医院,做完术前检查刚好赶在周末,只能在医院等待,多花两天的住院费。
(5)将疾病对号入座。也就是说,有急病应该去看急诊,骨伤看骨科专业,儿童看儿科专业,不要不同的病只认准一家医院一个内科。结果是费钱、费时,重者还可能因转来转去而贻误了病情。
(6)首选普通药。选择药品时,应该优先考虑普通药品。与价格较高的进口药相比,普通药不仅价格便宜,也更加安全可靠。比如常见的阿司匹林、板蓝根冲剂等,每瓶价格不过十几元,但并不比几十元一瓶的进口药效果差。
3.住院期间的等级护理
住院病人的病情千差万别,生活自理的能力也有不同。为了对不同病人给予不同的护理和照顾,医院一般采取等级护理方法。按等级进行护理的做法,国家卫生部已将其作为医院的一种制度,即分级护理制度。等级护理就是按国家卫生部统一制定的分级护理标准和要求,对不同病情的病人,实施相应的护理和照顾的制度。等级护理共分为四级,即特别护理(特别专护)、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普通护理)。病人入院后,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下达医嘱,并分别在住院病人一览表和病人床头卡上设不同标记。
(1)特别护理。用大红色标记,凡病情危重或重大手术后的病人,随时可能发生意外,需要严密观察和加强照顾。特护的都是危重病人,但危重病人不一定都要特护。特护要求派专门护士昼夜守护,有时需把病人搬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按照特护计划,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密切观察病情,记录饮食和排出物的量,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翻身按摩等。特护的收费比较高,自费病人应考虑自己的负担能力。
(2)一级护理。用粉红色标记,表示重点护理,但不派专人守护。对绝大多数重危病人来说,这就算是高等级的护理。按规定,对一级护理的病人,护士每隔15~30分钟巡视1次,既了解病情和治疗情况,又帮助饮食起居。
(3)二级护理。用蓝色标记,表示病情无危险性,适于病情稳定的重症恢复期病人,或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不宜多活动的病人,如病情有变化或有特殊需要,病人可用呼唤电铃呼叫医生护士。
(4)三级护理。这是普通护理,不做标记,适于病情较轻的病人,护士每3~4小时巡视1次。
大家了解了医院里关于护理方面的这些规定,在住院期间就可以更好地配合医生、护士,使病情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早日康复。
4.医院病人的基本饮食
住院病人的基本饮食,一般分为普通饮食、软食、半流质饮食、流质饮食、要素饮食、小儿饮食、产后饮食、少数民族饮食、照顾饮食及特别饮食等许多种。
普通饮食,一日三餐,适用于一般病人。软食,一日四餐,适用于疾病恢复期消化能力较差者,此类饮食细、软、易消化、无刺激性、不会引起胀气、含纤维素少。半流食,适用于高热、消化不良、手术后的病人。流食,一日六餐,比半流食更易消化和吞咽,还可以从胃管给食。要素饮食,适用于消化吸收不良的特殊病人,要素饮食为粉状,食用前用水冲服。小儿饮食,适用于7岁以下的小儿,又分婴儿奶、婴儿辅助食品、幼儿饮食和小儿饮食。产后饮食,适于产后1~2天,为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饮食,除一日三餐主食外,下午和晚上各加一餐。少数民族饮食,根据不同民族饮食习惯和病情需要制作的饮食。照顾饮食,是特殊病人自己选择的食物。特别饮食,对于特殊危重患者,如癌症晚期病人、高干和外宾等都较为适合。
5.办理转科或转院手续的一般规定
当您生病后住在一些中、小医院,由于该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有限,在明确诊断或治疗方面有一定困难时,就需要转院诊治。有时由于您的病情涉及您所住医院的其他专科,或者有的是入院时分错了科,有的是另外又出现了别的病,在这种情况下都可在院内转科治疗。转院、转科要办理手续,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其具体要求是:
(1)转院须由所在科讨论或科主任提出,病人和家属也可向科主任或主治医生提出要求,经医务部门与医院领导批准,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对方同意后,方可转院。
(2)需转外地医院住院时,公费报销者须征得病人所在单位的同意,有时还须报请卫生部门批准,开具相关证明,才能办理相关手续。急性传染病、麻风病、精神病和截瘫病人,一般不得转外省治疗。
(3)对病情较重的病人,医院要派人护送并带上急救药品。估计途中可能有生命危险的,不能转院,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后再转院,病人和家属也应积极配合。
(4)转院时应带上病历摘要,医疗资料最好也带上,以免重复检查和减少费用。对上述资料也可办理借阅手续,治疗终结出院时,将借阅资料再退还给医院。
(5)在院内转科诊治时,须经转入科会诊同意,必要时由医务部门决定。转出科会派人将病人送到转入科,并交接病情,交代有关事项。转入科又按新入院病人的一套程序进行检诊,写转入记录,并通知门诊和营养室。
6.办理出院手续的一般程序
住院病人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症状消失,临床和辅助检查正常,达到治愈标准,经所管医生或主治医师决定同意出院时,即可出院。或者病情虽有好转,但达不到出院标准,而家属或病人执意要求出院时,也可以办理出院手续,离开医院。
病人办理出院手续,一般于出院前1天,先由医生下达出院医嘱,停止一切治疗、饮食及护理医嘱,将病历送收费处计价、核算、开具账单,病人或亲属持出院通知单到收费处付款、结账后,将发票拿回科室。科室见到结账发票后,才给出院证,同时向病人交代出院注意事项以指导康复,并交代一些保健和饮食方面的知识,约定复查或随访的有关事宜。然后,清理物品,向护士交清医院的用物,配给病人使用的一切物品都应清点交回,领回押金,再到住院处更换病员服,并将出院证加盖医院公章以作凭据。至此,全部出院手续办理完毕。此时,您不应忘记在离院前向医生护士告别,留下您对医院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医院改进工作。
住院期间的病历、各种检查报告单等有关资料,是医疗档案,也是法律依据,尤其是您再次住院时诊断、治疗的参考资料。因此,需认真保存好这些资料。
7.病愈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
(1)向医生护士请教出院须知和自我护理知识。出院前应向医生了解自己目前的病情,还需做什么治疗,注意哪些问题,是否需要复查和什么时间复查。向护士请教和学会自我护理、自我保健的方法,必要时可请亲属参与,以便能得到亲属的帮助和关照。
(2)注意观察病情有无变化。病人出院时,肌体抵抗疾病的防卫能力还较弱,加之环境转换后,有个适应过程,此时如果饮食、休息、情绪调节等方面稍不注意,很可能导致疾病复发。如果发现有疾病复发的征兆和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能麻痹大意。
(3)注意合理的饮食营养、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便尽快恢复体力、提高抗病能力。工作、学习和劳动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过于疲劳。
(4)注意保持稳定和乐观的情绪。这对于心脏病、高血压和精神病患者尤为重要,以防止由于情绪和精神因素诱发疾病。
(5)要遵守医嘱。严格遵照医生、护士出院前的嘱咐,按时服药治疗。
(6)按时到医院复查。要按医生约定的时间复查,最好能找到为自己治病的医生复查,因为他对您的病情、治疗经过、出院时的情况最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