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决策要科学
决策在领导工作中居于首位,是领导者最主要的职能。它贯穿于并影响着领导活动的全过程。领导就是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大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小则关系到某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成败。实践充分证明,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因此,对于每个领导者来说,不断总结历史的经验,学习和研究有关决策理论,提高科学的决策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领导决策的含义,要素与层次
(一)领导决策的含义
决策最简单的含义,就是人们作出的行动对策。决策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目标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这种行为过程的结果,一般表现为决定、决议、决断、政策、办法、战略方案和计划等的制定和形成。
决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方案的选择过程,即所谓“拍板定案”的意义;广义决策,是指做出最后抉择前后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在实际生活中,决策因人们的社会地位差别和职业不同而各有其意义。任何一个人,无不自觉地进行着大大小小的决策。甚至个人的衣食住行也需要决策。一个农民决定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种什么作物,这也是决策。我们所讲的决策,即以各种社会问题为对象的决策。如客观的,全面性的决策与具体的局部的决策(譬如企业经营决策,县、乡镇发展农工、技、牧、林业、乡企决策)。
所谓领导决策,就是以领导者为主体,以本单位整体所面临的问题为内容,同领导权相联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决策,它较之其他类型的决策,规模更大,影响更广,结构成分更复杂。在我国,党和政府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路线、各级领导为了执行上级指示制定的决议、决定、规定等,都属于领导决策。
从哲学意义上来看,决策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类积极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的表现。因此可以说,决策活动和决策现象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二)领导决策的要素
领导决策由谁来进行?决策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决策?怎样进行决策?要的是什么决策成果?回答这一系列问题(五个W)的答案。便形成了领导决策的五个基本要素:
①决策主体:领导决策以领导者为主体,就是说领导者就是决策者,这是领导决策的第一要素。
②决策客体:也叫决策对象,主要是指那些关系着整体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是领导决策的第二要素。
③决策信息:有关整体事业生存和发展的信息,正是促成领导决策的“催化剂”,这是领导决策的第三要素。
④决策方法:怎样进行领导决策的方法,包括决策体制、形式、程序、方案等,这是领导决策的第四要素。
⑤决策成果:任何领导决策的目的和归宿,都是要取得决策的最终成果,这是领导决策的第五要素。
“五要素”之间都显现出一种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复杂
关系。任何一个要素,都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种复杂的决策因素的联系和影响,决定了决策行为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次定终身”。它必须适应主客观各种要素发展变化的需要,适时终止和调整原来的决策方案。为了确保决策行为的准确无误,就要求领导者的决策观念应该经常随着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快速应变。周密考虑决策者要求的发展复杂趋势及其相互关系,切记“一条道走到黑”。
二、领导决策的层次特点
领导组织一般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次,决策也显现出这三个层次的特点:
(一)高层领导决策的特点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制定高层领导决策的总方针。
第二,政治和经济一体化是制定党高层领导决策的战略方向。
第三,控制全局和协调局部是制定高层领导决策的基础。
第四,长远和当前利益相结合是制定高层领导决策的着眼点。
第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制定高层领导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
第六,开拓进取与稳步发展是制定高层领导决策的行为准则。
(二)中层领导决策的特点
中层领导决策也叫中观决策,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三性”:
一是中介性。它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是二重性。中决者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一方面,它必须贯彻执行上级领导有关方针政策的决策;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上级的决策制定自已的决策以指导基层决策,这就是它的二重性。
三是局部性。中决相对于高决的全面性,都是局部性的。这种局部性的特点主要是环境复杂,制约因素多,责任具体。
(三)基层领导决策的特点
同中、高层比较。基层领导决策的主要特点是表现为“五性”:执行性、从属性、具体性、非规范性和紧迫性。就拿基层乡镇领导讲,动态性和随机性是基层乡镇领导的重要特点。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的认识也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动,一些既定的政策要做调整,这对基层领导工作内容的稳定有着重大的影响。同时,上级的一些决策传到基层时,都有一定的时间差,这种“动态式”对基层的影响最强烈,就更加强了基层领导工作的不完全确定性(非规范性)。
三、领导决策的作用与地位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领导决策的重要性,归纳起来主要是:
(一)履行各项领导职能的核心和基础
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是领导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活动,无论哪一个领域,哪一层领导,都离不开决策。从领导的实践过程来看,无论哪项职责的履行和发挥,都离不开具体的决策,制定战略是决策,任用干部也离不开决策。可以说,决策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全过程。领导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包含大大小小的决策。从一定意义上讲,整个领导活动过程就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决策有机联结起来的过程。决策作为领导工作的核心,还表现在领导职能的发挥都是围绕决策而展开的。决策前的调研、预测分析、方案拟订等,均是为最佳决策的制定做好准备。决策后的组织落实,贯彻执行等,则均是为了决策目标的实现。一个领导者遇事不做决策,就等于失职;遇事优柔寡断,决策迟缓,也不是称职的领导者。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但要敢于决策,更重要的还要善于决策。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走科学决策之路。因为在现代领导工作中,科学决策是实现正确领导的基本前提。
(二)决定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如果决策错了,就是从根本上错了,即使其他什么都正确也没有意义,同样,如果决策是正确的,那就是根本上保险了,即使其他方面出现毛病、也无碍大局。实践证明,正确的领导决策,能引导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使整个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而错误的领导决策,则会导致重大的挫折或损失,导致一个年代甚至几个年代的落后。所以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是事关全局方向目标的重大问题,是决定整个事业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三)决定领导行为方向的重要基础
领导决策和领导行为是密切相关互为依存的。决策是行为的选择,而行为是决策的执行,两者谁离开谁也不行。归根到底,一切领导行为产生于一定领导目标的追求,不追求任何目标的领导行为是不存在的。而要达到它所追求的领导目标,一方面取决于领导行为的调节功能,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领导者对领导行为的合理选择。所以领导决策是决定领导行为方向的重要基础。
(四)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制定决策、实施决策是一切领导工作最基本的内容。我们衡量一个现代领导者水平优劣时,主要是看他的决策水平和能力所取得的业绩和效益。所以领导决策是一切领导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
四、从经验决策上升到科学决策
划分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标准,主要是作出决策的依据。
(一)经验决策
所谓经验决策主要依靠领导者或其参谋者的个人经验,知识智慧的能力等,对行动目标作出决定性的选择。人类社会自有领导活动以来,绝大部分决策是行政官员根据自己从政经历,生活体验和社会阅历等个人素质作出的。例如,汉初“文景之治”时的休养生息决策;东汉末年刘备根据诸葛亮的“隆中对”而采取的争取三分天下,联合孙吴抗击曹魏的决策;唐太宗李世民“举贤纳谏”决策;朱元璋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决策等;还有李冰父子设计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系,妥善解决分洪、排沙、引水等一系列为民除害的决策;战术决策如孙膑为田忌赛马献策而胜齐威王等,都是历史上闪耀着科学光辉的卓有成效的决策。至于中下层官员的领导活动,尤其存在“政从己出”的现象。故中国古代所谓“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的说法,便反映和说明了经验决策的普遍意义。决策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阅历是否丰富,知识是否是渊博,智商是否过人。有时也可用智慧人物相助,但主要的仍是靠他们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智慧。所以,历来的决策从本质上讲都是依靠人的经验,叫做经验决策。经验决策是在小生产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并且同小生产的生产方式相适应。
(二)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一种在决策科学理论和思维方式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选择和决定未来的行动目标和方案的活动。科学决策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科学决策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严密性、精确性和可行性。在今天,科学决策越来越作为一种主要的决策方法。因为它可以把领导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主观性减少到最低限度,能有效地保证决策目标的实施。
科学决策的普遍性并不排斥经验决策的存在。应当肯定,在领导活动中,经验决策的辅助作用和补充作用仍是需要的,因为经验作为人们认识活动的积累,有可行性和运用性,特别是在处理一些经常出现的、反复出现的社会问题时,经验总是首先和直接出现在人们的决策意识中,影响着人们作出决策。但在解决前所未见的新问题时,就显得捉襟见肘。当然在现代大生产的情况下,领导者凭个人的知识、经验、智慧和胆略决策有时也可能正确,并取得成功,问题是失误的可能性更大。而是一旦失误,其危害的巨大和深远的程度都不是小生产所可比拟的,因此,决策从经验上升到科学势在必行。
五、坚持领导决策的科学原则
决策的规定和实施并取得有效的成果,关键在于在决策过程中是遵循了各项有关的科学原则。这些原则除了实事求是原则,民主集中原则,系统原则,科学可靠原则等等,主要的还有: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任何领导者进行决策时,都不能只把眼光局限于眼前,即局限在本国、本地区、本单位范围之内,而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把视野扩展到更大更远的空间,去寻求自己发展战略的立足点。
(二)以人为本原则
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分层决策原则
所谓“分层决策”,就是指在某一系统内部,不同领导层次各部门的领导,对全系统的领导决策,都要分别承担各自相应的责任。
(四)可行择优原则
最优方案未必可行,而可行方案又未必最优。所以既可行而又有效能或效益最好的方案,便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最佳方案。从决策类型上讲,是属于最优与满意原则。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大科学、大工程、大企业这三大具有许多共同特点,它们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输入和输出信息量之巨大,是过去小生产的经济方式无法比拟的。因此,对之决策时,就要从战略到战术,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局到局部,从经济价值到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应,进行周密的方案论证工作。在国外,一个大项目的决策,往往要用一两年的时间花占总投资10%的费用,来进行各项技术经济的分析比较。即使已决定上马之后,还要论证许多问题,如分阶段上马,还是同时上马?什么时间上马?哪个部门负责?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追踪检查?可行性研究采用科学方法,对拟订的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求得定量和定性的可行解,同时运用优化方法寻求最优解的一种科学方法。
可行性研究同一般的技术经济论证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从研究的目的看,它是在项目未确定前研究该项目该不该上;从程序上看,它是先研究后决策;从时间上看,它的前期分析多,而设计周期短、投产快;它注重动态分析,防止方法类同;从研究效果看,它可以事先揭开矛盾,提早研究解决,所以成功的把握大。
可行性研究要注意组织内外条件的综合计算和评价。即一方面要符合国家计划要求和适应市场需求等外部条件的约束;另一方面内部条件的限制,使目标建立于扎实的主客观条件基础之上。可行性研究必须同合理性联系起来进行。所谓合理性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方案要先进合理,同时又必须是经过努力可达到的。定得过高会挫伤积极性,定得过低则无法发挥潜力。另一层含义是说该方案应该体现“扬长避短”原则,具有合理的方向,使本组织朝着这个方向的努力能够发挥优势。方向合理就是说组织要干自己该干和能干的事。
(五)跟踪反馈原则
首先,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决策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很难一下就看准。其次,现代社会事物复杂多变,如果情况变了,原决策也必须改变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这些都必须在决策贯彻实施以后跟踪验证,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反馈进行调整,才能保证决策的最后成功。由于现代决策的复杂性和决策者个人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已经做出的决策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事情经常发生。这就是要求决策者在进入决策实施的阶段之后,必须注意追踪和监测实施的情况,根据反馈原理对决策不断进行调节。反馈是控制论的主要概念。管理的实质就是一种控制,因而也存在着反馈问题。所谓所馈,从字面上有“反过来赠送”的意思。它是由控制系统将信息输送出去,又把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简而言之,反馈是用系统活动的结果来调整系统活动的方法。
六、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决策决定成败!对于具体事物而言,决策正确,才有可能成功,决策错了一切全错,操作再有方,管理再周密也是无效的。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美国兰德公司的专家分析认为:“世界上每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决策不慎造成的”。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组织发展的盛衰,关系到组织的生死存亡,是生死之地,存亡之道。决策正确,置之死地而后生而后存;决策失误,置之生地而后死(死亡)。正确的决策,能指导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合理的路线前进;错误的决策就会使组织走上错误的道路,可能导致组织的失败、消亡。由此可见,一个领导者的决策素质是领导者的核心素质,是导致领导工作和领导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一是实施“群策群力”。发挥员工智慧,克服官僚主义,帮助单位或部门(企业)创建了一种每个人都开始积极参与,每个人的想法都开始被注意,领导者更多的是引导员工而不是控制员工的文化,有利于避免权力过分集中这一弊端。让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主人,从而真正为单位、部门(企业)的发展着想,在集体智慧的推动下,各项事业将发展得更快更好。要实施“群策群呼”,就要坚持“全员参与决策制度”。“全员参与决策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将所有能够下放到基层管理的权限全部下放,对员工抱以信任的态度,不断征求他们的意见。这让领导和管理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得到职工的广泛支持,那种命令式的家长制作风被完全排除。
二是有效的市场分析和预测是决策的前提,是决策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预测能为领导者提供决策对象可能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正确的战略决策必经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决策程序的第一步,是通过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而认识现在和预测未来。决策是面对未来的,对未来的事态只能估计和预测。如果对决策所需的信息资料,掌握论证比较全面,准确及时,如果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实事求是而又符合逻辑,那么对未来的预测就会相对精确,对各种状态的全部优先计划会基本符合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所作出的决策承担的风险就会较小,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增大。所以,精确的市场分析和预测才能有效决策,没有预测活动,就没有决策的自由。
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是领导经营决策的前提。在作出决策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在实施决策前,必须研究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及应变的对策,这样才能应付和适应变化,赢得成功。
三是不用一个人的大脑取代集体智慧。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作为一名决策者在世界风云变幻复杂的今天,应该依靠集体的智慧,不搞一个人说了算。美国社会学家戴伊说:“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如果一个人说了算,大家就不会去干”。作为一个决策者,如果妄自尊大,大搞一言堂,用一个人的大脑取代集体智慧,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势必导致决策失误。当今,国内一些企业的决策往往是由总裁垄断,即所谓“总裁=独裁”。决策由一个人垄断,一个人说了算,一个人包打天下,个人决策企业的命运,真可谓“成也总裁,败也总裁”。这种情况若得不到根本改变,其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领导者来说,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一个成功决策的制定,不但需要决策者的智慧,更需要集思广益。同时,决策者还要善于对不同决策意见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开阔视野,深化思路,从而使群体智慧发挥最大限度的优势,保证决策的成功。
作为一个领导者,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决策时都要听取下属与自己相反的意见,这样可以使你的决策更有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