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

留守儿童回到父母身边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4推广建立留守儿童交叉互助型抚养方式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论是单亲抚养还是隔代抚养都有其各自的缺陷,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讨论与建议_甘肃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研究

5.讨论与建议

5.1正确认识留守儿童现象

随着日益高涨的进城务工浪潮以及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种媒体对他们的报道接连不断,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探讨也已涉及他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在社会上人们对留守儿童普遍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大多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人际交往,在生活以及心理上存在较多的困扰,学习成绩较差,有不良的行为习惯等。但通常人们没有认识到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不同群体,这些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很大,本次实地调查的数据结果表明,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儿童,他们在生活、学习以及心理上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较多,生活也更为艰辛;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父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则在各方面与非留守儿童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父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却是留守儿童的主体,占到了留守儿童总数的80.9%。可见,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得很幸福,他们自己也没有认为自己与同龄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他们大多能够在留守的父母以及长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留守儿童们这种特有的生活环境,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往往不仅要负责自己的饮食起居,有弟弟妹妹的还要帮忙照顾其弟弟妹妹的生活,在农忙时还要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无疑这些都有利于他们形成勤劳的品质和坚强的意志。再者,他们也比非留守儿童获得了更多的做事的机会,经过锻炼他们发现自己能够照顾自己,能够为父母分担一定的家庭负担,这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勤劳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无疑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使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外界对这一群体的过分关注则往往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过多的媒体采访,过多的实地调研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甚至可能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对这一群体过热的关注,对他们生活频繁的介入,是否会使他们原本正常的生活难以继续,原本健康的心灵受到影响。因此,社会各界应当如何正确地认识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如何使他们利用现有的生活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如何选择正确的对象、时机和方法对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个体提供援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5.2加大力度关注留守女童

由于我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女性在社会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比较流行。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在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家庭中,如果家中有两个以上的子女,父母通常会选择将男孩或年龄较小的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女孩或年龄较大的孩子则留守在家由祖辈抚养。在那些将子女都留守在老家的家庭中,年长的子女,尤其是女孩将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他们要负责照顾弟弟、妹妹,帮助祖辈分担家务劳动。同时,他们在家中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照顾,经常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有的父母甚至将女儿留在老家,对她们不管不问,几年都不回去看望她们,这在她们的心灵上造成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她们的成长显得更加艰辛。

在研究人员发现的一些极端个案中,女性的比例明显地高于男性。可见,留守女童作为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她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心理健康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应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来改善她们的生存现状,使她们也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5.3着力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扰

对于留守儿童尤其是那些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来说,长期艰辛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的更多是心理方面的困扰,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他们的监护人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一个人的发展是由其自身的遗传基因和外界的环境两大要素共同决定的,遗传基因提供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活环境则直接影响着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不少的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儿童的早期经历,对他们日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是尤为巨大的。留守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并认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危机,正确地处理这些危机是一个人获得完善发展的关键。大多数留守儿童处于埃里克森所谓的学龄期和青春期,学龄期儿童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勤奋与自卑,儿童在各种活动与计划中如果能够获得成年人的积极鼓励和表扬,就会增强他们的勤奋感,但如果成年人总是对他们进行批评或要求他们遵守过于严格的规则,则会强化他们的自卑感;在青春期,个体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认同与角色混乱,他们需要将自己已经获得的各种各样的角色整合从而形成角色丛,进而促进他们的角色认同;但不良的整合则可能导致角色混乱的情形出现。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特殊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员对其关怀的缺乏、家庭教育指导的削弱以及亲情缺失等,使得他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众所周知,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畸形心理,进行矫正型教育要比教育更难。这就要求他们现有的监护人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在这一方面进行弥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存在的困扰。

在具体的措施上除了要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的相关机构外,通过本次的实地调查,研究人员认为,加强留守儿童父母、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以及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只有使这三方都充分地认识到关注孩子心理状况的重要性,使他们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孩子心理,针对孩子特定的心理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确保留守儿童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使他们获得充分的发展。

5.4推广建立留守儿童交叉互助型抚养方式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论是单亲抚养还是隔代抚养都有其各自的缺陷,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在现有的条件下寻找一种恰当的抚养方式,在最大限度上弥补留守儿童这种残缺的家庭生活氛围,尽最大可能创造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是每一项有关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最终办法。

本次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地区留守儿童的抚养方式,不仅仅是以上提到的几种单一的模式,而是呈现出各种单一抚养方式相互交叉和融合的趋势,即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抚养不完全是由其祖父母或是亲戚朋友中的一方单独进行,而更多的情况是由这二者共同承担的;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抚养也不光是由另一方来单独承担,多数家庭都是由父母中的一方同其祖父母共同进行,也有一部分是由父母中的一方与其他的亲属共同进行。

一般来说,其祖父母拥有较多的时间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也较为关心;而其父母或亲属对留守儿童更能采取相对恰当的教育方式。因此,这种相互交叉的抚养方式,就能使双方在对留守儿童教育上形成互补,从而有效地避免由单一的抚养方式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由于这种交叉型抚养方式,使得留守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照顾和教育。这种抚养留守儿童的方式值得在那些居民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推广建立。

5.5通过各种渠道构建和谐的同伴关系

留守儿童尤其是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儿童,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便是亲情缺失,其被爱、被关怀以及归属感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但这种缺失也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条件进行弥补的。有研究表明:与同伴的亲密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由于缺乏母亲(或类似于母亲的人物,无论其性别如何)而可能造成的破坏性的影响。如安娜·弗洛伊德和索菲·丹恩的研究,他们报告了六名有此种经历的学龄前儿童的情况,这些儿童在集中营中始终待在一起,彼此之间形成了非常牢固的亲密关系,尽管他们遭受了极度的剥夺(出生后几周内就失去了父母),但由于同伴的存在而使他们克服了“母性关怀”的缺乏。

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家庭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他们多数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年龄相近,共同的语言较多,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相互帮助,在情感上容易形成相互依恋和获得归属感。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种亲密的关系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克服父母不在身边所造成的亲情缺失,从而有效地满足他们被爱、被关怀的需要及归属感的需要。

同时,在农村地区,由于比较开放的生活环境,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比较频繁,在教师或监护人的正确指导下,使这些伙伴之间在日常生活上相互关心、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在思想情感上相互交流,形成牢固的同伴关系,这种关系也同样能够弥补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对他们造成的不利影响。

5.6外出父母应加强与子女的交流

无论是建立新的对留守儿童的抚养方式,还是巩固同伴之间的紧密关系,这些都只是对留守儿童现实存在的不完整的家庭以及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父母以及一个完整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恰当的关怀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十几岁正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需要父母关爱和指导的年龄。

在当前的形势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也是一些农村家庭面对拮据的生活,不得不做出的艰难抉择。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尽量避免双双外出,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母亲的“外出率”,同时务工的地点也不宜太远,这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外出务工对子女的影响,确保他们家庭教育相对完整。父母外出后,应尽可能在各方面给予孩子足够的引导与支持,注意通过各种方式经常保持与子女的联络,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与沟通,既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身体情况、有没有听爷爷奶奶话等一些较浅层次的问题,更要注意了解孩子的心理情绪波动和性格转变等情况。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并做到常回家看看。

【注释】

(1)叶敬忠等主编,《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参见叶敬忠等主编,《关注留守儿童——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年第1期;叶敬忠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10期。

(3)此处为总体情况,各县研究概况见县级报告及个案报告。

(4)马晓丽:《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J]贵州教育,2004年第6期

(5)王阳亮:《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