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叶夏姓简说

新叶夏姓简说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叶夏姓简说新叶村叶姓迁徙来以前就有夏姓氏,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研究一下夏姓,特别是古代迁出的新叶村夏姓,而且我们也关心夏姓人最后出走到什么地方去了。夏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我搜寻了夏姓的资料,期望找到夏姓从宋代后迁出白夏叶之前的历史,以探寻新叶村的迷人之处。目前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5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9%。
新叶夏姓简说_宗族政治的理想标本:新叶村

新叶夏姓简说

新叶村叶姓迁徙来以前就有夏姓氏,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研究一下夏姓,特别是古代迁出的新叶村夏姓,而且我们也关心夏姓人最后出走到什么地方去了。

夏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我搜寻了夏姓的资料,期望找到夏姓从宋代后迁出白夏叶之前的历史,以探寻新叶村的迷人之处。目前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5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9%。夏,顾名思义,是夏禹的后裔。在过去的两三千年以来,夏氏的杰出人物不断出现,使这个大家族所享的盛誉历久不衰,也为一部厚重的中华历史益增光辉。

魏晋南北朝以前,夏姓主要活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中原一带。唐代、宋朝以后夏氏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据各地夏氏谱牒记载(江西省德安县夏卫兵初步综合百余部家谱考证),主要由浙江迁江西、苏州等地,江西迁湖南、湖北的黄冈与麻城、安徽等地,苏州迁苏北、安徽等地,河南回迁浙江东部,浙东迁广东,湖广[6]迁重庆、四川、陕南,江西、安徽迁福建、台湾,湖北的黄冈与麻城迁河南南部,江苏、重庆、四川迁贵州、云南;山西迁山东、苏北,苏北、四川迁山东,江西、山东迁东北三省。

寿昌湖岑叶氏后代叶坤进入之前的新叶村,夏姓已经在这里经营多年,村名很可能叫做“白夏”,当艰难的农业条件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发展到一个质变的拐点的时候,夏姓氏终于决定要举家迁徙,并很快付诸行动。可以推测的是,夏家实行的一定是典型的中国式宗族制度的家庭模式。因为历史上的那一次出走,从此这个村落和叶坤有关系的那支夏姓的男性就没有了。

夏氏在此次出走后去了哪里?这个疑问作为明确的目标使我们在建德和杭州的档案馆里找寻了很久,但是我们都没有从已知的夏氏家谱中看到相似的年代和地方迁来的纪录。但是迁徙的纪录却看到很多。在我国的历史上无论什么姓氏,迁徙流布的变化是非常常见的,反倒是新叶叶氏这样扎根在某地超过七八百年的例子却不多见。

2008年的春天我们在龙游考察古村落时查到浙江龙游夏姓家谱《夏氏宗谱》[7]、《夏氏宗谱》[8]、《园星夏氏宗谱》[9]、《前岗夏氏宗谱》[10]。这四种夏姓家谱,发现这里的夏氏和我需要的有相似之处。总结一下就是:“龙游夏姓现在约有5000余人,主要聚居泽随前江、唐里、石佛夏家、塔石蒲塘、湖镇夏家、虎头山圩塘等处。泽随前江、夏峰、鸿陆夏夏氏原籍会稽。五代后周显德间(公元957~公元960年),夏霖殖盐始迁龙游,寓斗潭(地名今无考)之右。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有文霸、文豹两兄弟,文霸迁前江,为前江始迁祖,曾孙询分居华峰(后称夏峰);该支宋代科举极盛。宋末自夏峰出一支,居茶圩村,因茶圩屡遭水患改迁黄麻角山。明初,由黄麻角山徙居夏湖后山,今称鸿陆夏。后有分迁新山水、夏余星。”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接建德县界。《志》云:山北十五里有水山,山多流泉,下有三源,曰鲍源、盛源、缪源,各深十数里。砚山,在县西五十里,高数百丈,盘亘二十余里。山顶平正,有池如砚。其西为陈岭,石路,千有余丈,接龙游、寿昌二县界。《志》云:县西四十余里有白石山,一名玉华峰,山腰有洞,险不可登,前为道峰山,相对白仁山,又名夏山、白下山,山之左又有巨石、飞泉诸胜。县西三十里又有龙门山,状若游龙,夹道如门。二十五里为柱竿山,平地突起,旁有高峰,俗呼将军山。又大慈岩,在县西北五十里,岩洞深广,自麓至巅约十余里,与寿昌县接界。”我们可以查到“泽随前江”、“夏峰”、“鸿陆夏”都是宋代时期的金华周边地区地理名称,其中夏峰就是玉华山或者道峰山一带。并且,玉华山也曾经叫做“白山”[11],很可能就是白仁山。因为中国古代地方上山名和水名都比较具有随意性,特别是村前的小山峰的名称。白姓强盛的时候可能命名为“白山”,而夏姓强盛的时候又命名为“夏山”了。自此,“白下叶”这个名字也解释得清楚了。

但上述一段的文献资料提供夏家出走的时间仍然模糊,虽然细问村中夏姓老人,但是仍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叶坤到来之前,这里叫做“白下”(也叫“白夏”)。他到来之后,玉华叶氏称呼这里为“白下叶”(也叫“白夏叶”),后来一直被别的姓氏称呼为“白下里叶”或白“夏里叶”。

【注释】

[1]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第四章第五节。

[2]括号中的文字为后人根据意思所加,原文字的载体文物破损,个别文字就因此缺少了。

[3]迎娶仪式和陪嫁妆。

[4]指亲上加亲。

[5]很可能因为长子结婚,而导致家庭经济部分破产,影响到下面多个次子的婚姻质量。但是这里也要公正地指出,因为宗谱中通常不能明确记录女儿的排行,所以也没有证据叶坤夫人在其夏姓兄弟中的年龄位置。

[6]指湖南、湖北。

[7]公元1937年重修,藏夏家村夏土宏处。

[8]公元1931年续修,藏唐里村夏炳林处。

[9]公元1932年重修,藏夏余星村夏云富处。

[10]公元1809年重修,藏前江村夏阿七处。

[11]“白下里叶”这个村名中白下指的是白崖山下,也就是玉华山,宋代古语中的“崖”发音为“仁”的声音———《浙江建德方言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