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宗族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宗族的发展史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叶村以阴历三月初三大典最为隆重。祠祀是宗族的头等大事,每年必设。供奉祖宗各家祭祀祖先新叶村的祠堂有序堂等众祠堂扮演着严父慈母的角色。宗族内部的有效调解,达成敬祖收宗睦族之目的。内部惩治的办法,有记过,抽打,削去族籍,张榜公布,甚至处死。如果叶氏本族和族人受他姓氏欺辱,事件重大的,宗族领袖召集族众,先于总祠拜祖宗,再商议全族支援,或诉讼,或械斗,一经宣布,全族都要遵行。
宗族管理_宗族政治的理想标本:新叶村

宗族管理

礼乐射御书数枝分派衍

智仁信义忠恕源远流长

———公元1938年叶瑞荣修谱圆工祠堂祭谱联,收集于前人手抄本

中国的古村落里,最豪华的标志性建筑往往是祠堂。祠堂是村庄中宗族的眼睛,不仅俯瞰着村中族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关注着宗族将来的繁衍和发展。从一个村庄中祠堂的数量、规模和大小,就可以准确地判断这个宗族人口的多少以及宗族兴旺的程度。与之异曲同工的是现在中国城市中最豪华的建筑是银行和市政府,如此也就不难想象为什么每年报考公务员的考生之多、竞争之激烈的原因。

叶克诚办的第三件事就是修造祠堂,他在村外西山冈修建了玉华叶氏的总祠———西山祠堂,称为“祖庙”,它于历史中始终在村落之外。以后叶克诚先生又“作堂以聚族属。匾曰有序”。有序堂是为外宅派的总祠。却成为后来新叶村的中心。有些学者就是因为西山祠堂不在村子的内部,而认为是叶坤入赘的依据,其实不是这样,叶克诚先生原本希望以西山祠堂为中心,里宅和外宅分列总祠两边,共同发展壮大,没曾想,里宅没落,外宅发展壮大,并且围绕有序堂为中心,在其东、南、西三面包围发展,所以西山祠堂至今仍然在村落之外,和叶坤先生的婚娶行为没有关系,上面已经细说,无需赘述。

“相逢哪用通名姓,但问高居何处村。”这里讲的风情,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在今天的江南仍随处可遇。就是路人相见,互相招呼,无须报出各自的姓名,只要说出住在哪个村子,那么您的姓氏就自然清楚了,然后就有了可以拉近距离的话题,开始打听亲眷、朋友的近况。这比西方人从“今天天气真好啊”的交谈来得亲切多了。北方世家大族迁到江南以后,与祖先的时空距离越来越远,这时,如何振兴宗族,如何凝聚人心,成了他们迁到异域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所以,建造宗族的祠堂就是一件重要工作。像新叶村这种人丁兴旺的大族,捋顺人心,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img32

祠堂是村庄中宗族的眼睛,约束族人在祠堂中的行动,不仅俯瞰着村中族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关注着宗族将来的繁衍和发展。

13世纪上半叶,即公元1240年至公元1245年之间,叶坤叶氏家庭有了第一次分家,叶光隆嫡系长子系统的后代称作“里宅”(嫡),叶光赞次子系统称为“外宅”庶。西山祠堂是叶坤及叶坤父母鳞辈祖先魂魄的栖息之所,如果老祖先的魂魄能栖息在富丽堂皇的祠堂里,不但老祖先自个儿高兴,对整个宗族来说也是脸上有光的事情。自西山祠堂始,宗族内部各宅为了光宗耀祖,开始互相攀比,大兴土木。新叶村叶氏家族,建造的祠堂在其鼎盛时期就有十余座之多。在后面本章第五节“频繁分厅”中有详述。

祠堂祭祖是宗族活动中最隆重的大典,祭祖一般由族长或宗子主持。新叶村后来因为宅族发达,根深叶茂,堂口分支多,于是把三月三这样的大典分为各宅轮流开办。凡参加的人员,必须整衣肃冠,严格遵循祠规。古代祭祖惯例是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秋季祭祢,江南古村落宗族的祠祀则以春秋二祭或春冬二祭最常见,也最隆重。新叶村以阴历三月初三大典最为隆重。祠祀是宗族的头等大事,每年必设。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工作人员。要发送告知、安排祭器、雇用车夫、领唱祭仪、分发胙票、收支做账……事情繁多庞杂,常常必须成立一个40余人的工作委员会。分管每一个礼仪细节的工作人员叫“礼生”,常常是村落内的名流或者有才德者才有资格。准备工作也是十分复杂和辛苦的。门外升旗、大门挂红绸、二门红绸彩球、中堂红绸、挂画四幅、摆古玩八件、八仙桌多少张等、炮仗两百、瓶花红烛酒菜不可累述,宗族权威就是这样“摆”出来。祭祀期间,宗祠内香烟袅袅,气氛庄重。对参加的群众来说,“分胙”和“饮福”是整个过程中最实在的一个环节。犯错误的人是分不到胙食的,这也意味着失去了和祖先精神上的联系,得不到祖先的保佑[2]。德高和有功名的族人往往可以得到额外数量的分胙(宗族特权反应宗族政治)。

img33

供奉祖宗

img34

各家祭祀祖先

新叶村的祠堂有序堂等众祠堂扮演着严父慈母的角色。明清时期,家族制度和村落宗族势力随着儒家理学的发展而发展,国家政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而宗族组织及乡族势力参与地方事务的控制与管理的权威却相应得到强化。在同一区域内,以系谱观念为组织基础的宗族团体,更具有内聚性及排他性的特征,以宗族意识为价值导向,为本家族的利益而与其他家族发生纷争时有发生。而以地缘关系为主要纽带的乡族士绅公亲、权贵合流,从维护本族的荣誉和共同的利益出发,相对较有亲和性与中立性,以乡族意识为价值导向,常能起到调和矛盾的功用。[3]为了敦睦族亲,一些家族也望“正朔”,自订家法族规,反对争讼[4],所以村落精英的劝讼习气也契合家族的宗法伦理及文化规范。因此,在家族之间或家族内部发生纠纷而导致冲突时,代表宗族势力及村落精英一方等常借助其所掌握的权威来施加影响。宗族内部的有效调解,达成敬祖收宗睦族之目的。而宗族势力用“私约”“辅助”“国法”,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国家政权掌控基层社会的部分权力,节省乡村治理的成本。祠堂有时是宗族自设的法庭,在这个法庭里,各宅族长是大法官。有序堂墙边陈列着形形色色的兵器。[5]族人犯了过错,古代新叶人的宗族通行的做法都是先内部惩治,迫不得已才送去官府法办。内部惩治的办法,有记过,抽打,削去族籍,张榜公布,甚至处死。“削去族籍”在中国古代不要说是白下里叶最为让人震撼和畏惧的惩罚,甚至比处死更甚,对于其他姓氏的宗族而言也是如此。如果叶氏本族和族人受他姓氏欺辱,事件重大的,宗族领袖召集族众,先于总祠拜祖宗,再商议全族支援,或诉讼,或械斗,一经宣布,全族都要遵行。此时祠堂门大开,所以叫“开祠堂门”。当然,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名宦功德、尚义为善”的人,就要在宗祠进行表彰活动,花红鼓乐,喜气洋洋,那时的宗祠,又是另一副慈祥温和的面孔。

新叶村祠堂中的族谱是“家之大典”,定期修订,《玉华叶氏宗谱》现在已经修复十余次。在国内现存的各类族谱中,江南各地族谱数量居全国最多,各类信息也最全,这也反映了宗族观念在江南地带的根深蒂固。谨慎妥善地保存好族谱,对保存者来说,是十分神圣而又光荣的事情。保存,不仅仅是要保证族谱不能遗失,而是要保证族谱的内容不被他人(这里主要指外人)篡改或冒宗。冒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谱版上做手脚;另一种便是在谱书上进行伪造。为了防止冒宗事件的发生,新叶村的叶氏宗族都要限定印刷的部数。印完限定的部数以后,通常采用的做法就是重要部分使用刻板印刷,印刷完毕即将印板毁去。另外,在印制的族谱中还要编上字号,以确定保存者的责任。我和我的研究小组多次进入新叶村,时间长达两年,遍访老乡,开始的时候我还希望在他们的家中能够看到《玉华叶氏族谱》,可是他们都说自己家中没有此谱牒,这样给我的研究带来巨大的困难。玉华叶氏宗谱每版只有几部,分别由各支派宗族政治领袖存管。族谱到了保存者手里,这已是防止冒宗的第二道防线了。这道防线离下次修谱还有几十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宗族成员的变化最大,有的族人增多了,有的支脉迁移了,嫡庶关系、收养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冒宗作弊的隐患也最大。这个时候如果保存者不小心弄丢了族谱,处罚将是非常严重的。对旅游者来说,了解新叶村的宗祠和族谱,就是了解了新叶村历史发展的脉络。然而要想看到真正的族谱,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其实这也反映出宗族管理者的有序工作和认真态度。

宗族日常管理事务可大可小,为典型的人治模式,新叶村这艘大船运行了800年,不能不说历代家长起到了关键作用。

宗族管理在本书的各章节中均有段落描述,为了避免重复,这一节描述得非常简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