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10月20日
地点:上海市“十二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现象:有多少人在关心孤独老人
今年是上海“十二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的第四年。四年的时间,“十二邻”的志愿者究竟为多少老人服务过,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十二邻”创始人王俊晓告诉笔者,多年来,“十二邻”一直坚持以一种在他人看来比较另类的方式为空巢老人和残障人士服务。四年发展,不足百人,这在很多人或规模较大的志愿者队伍看来,应该是做得比较“失败”的,但王俊晓和他的团队却很享受这种“小众化”的志愿服务。
来自河南的王俊晓,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2009年的一天,王俊晓偶然参加了一次与表演有关的培训,这次意外收获,让王俊晓不但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新方式,也让他更自信和开朗。
那时的王俊晓还是一个推销员,每天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他看到不少弄堂里老人靠在窗台上,呆呆地望向远方。这些看似平凡的老人,是否有过辉煌的经历或者不为人知的过去?王俊晓有一种上前与老人交谈、倾听他们的生命故事的冲动。
王俊晓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小剧场表演。他认为,如今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全社会都在关注老人这一群体,但真正能让老人发自内心地笑出来的,又有几人呢?不如成立一个公益组织,以志愿者的身份、全新的方式为老人们服务。“十二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就此成立。“十二邻”的意思,就是以一个单元6层楼、每层两户的居民楼为例,为12户居民服务。志愿者们把老人讲述的故事演出来,或者请老人们自己上台来演。每次表演,老人们都很尽兴。
“我们不是文艺演出团队,演出不过是我们志愿服务的内容之一,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让老人们通过互动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从而让他们拥有一个开心的晚年。”
“我们的志愿者没有俊男靓女,大部分人也都没有表演基础,这就注定我们的表演‘接地气’。每次与老 人互动,老人们都意犹未尽。”
现场:新舞台延续生命故事
采访“十二邻”的地点在静安区一个弄堂的仓库里。
这处180平方米的仓库里,3个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水泥、铺地板用的木头堆了满地。王俊晓介绍说,这里将是“十二邻”新的演出地点,地方大,位于市中心,虽然租金贵一点,但更适合开展活动。
“相信在这个新舞台上,志愿者和老人们的互动会更顺畅。”志愿者晨晨指着有点狭窄的弄堂对笔者说,有时老人不愿意或者不能把自己的故事演绎出来,就由志愿者们自己写脚本,然后把老人们希望看到的部分在表演中呈现出来。每次表演前,志愿者们都要精心彩排。过去每次彩排都要借场地,很麻烦。另外,租借的场地让很多老人和残障人士上下楼不便,这个仓库虽然在弄堂里,但对这些弱势群体来说方便了很多。
导演克冰不时与工人耳语几句。这位志愿者是圈里有名的戏剧导演,现在为了给老人们服务,自愿“窝”在“十二邻”。每天亲自监工,哪里做舞台,哪里进灯光,每一个细节,克冰都力求完美。他告诉笔者,新的工作室给了他很多灵感,今后可以在这里用更多形式演绎老人们的故事,比如,让他们拿起画笔画故事,借助道具跳故事,还可以用现有的材料做童年的玩具, “总之,老人们开心就好。”
现状:专职志愿者骄傲又尴尬
2013年10月20日晚上,克冰、晨晨和王俊晓从施工现场直接赶到现在租用的工作室。每周一次例会,负责倾听老人生命故事的志愿者作总结,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脚本基本形成。紧接着排练、串词,这些是每次例会雷打不动的内容。王俊晓告诉笔者,“十二邻”志愿者很有特点,门槛说低很低,说高也很高。
在为老人表演的舞台上,即便是盲人或者坐轮椅的残障人士,也可以是主持人或主角。很多老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越来越不好,总流露出厌世的情绪,而残疾人为他们表演,往往会起到“励志”的作用。虽然表演功底的门槛低,但“十二邻”志愿者不足百人的主要原因在于,志愿者要拿出大部分时间走访老人,甚至可以说,只有专职志愿者才能完成这项工作。由于没有收入,目前,“十二邻”的专职志愿者只有7个人。
乔乔就是7人中的一个。她几乎每天都要与老人交流,并把听来的故事记录下来,整理成“老人图文集”。“希望这些文字和图片能引起全社会对老人的生命价值以及社会诉求的关注。”
因为每天要联系老人,并到其家里听故事,“十二邻”的志愿者个个会说会听,但一切的前提就是给老人以尊重,让他们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对这个世界来说多么美好、多么重要。
真正给老人以内心的关怀,这种新的志愿理念和做法备受好评。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常年邀请“十二邻”为老人们进行志愿服务,多个城市的志愿者组织邀请“十二邻”介绍经验,昆山、杭州等地还仿照“十二邻”模式建立志愿者组织。
尽管获得了这么多认可,“十二邻”的专职志愿者们均表示,压力很大。
并不是每个老人都有故事,也不是每个老人都愿意把故事讲出来,这就需要志愿者前期做大量工作。走访结束,写图文集、写总结报告、编脚本……诸多工作几乎牵扯志愿者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的全部精力。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怎么可能长久?这是让王俊晓最苦恼的事情。
到大学开讲座、到社区表演、给企业演讲,这些会为“十二邻”带来一些收入,但显然是杯水车薪。新的工作室,每月租金7000多元,上海的消费标准高,7个专职志愿者,每人月薪按照最低标准3000元,各种费用让王俊晓焦头烂额,不得不与企业老总联系,以冠名等方式寻求赞助。但这并不是王俊晓希望看到的,他希望志愿者组织能通过与企业、高校的合作盈利,最终达到自给自足。
采访过程中,“十二邻”的志愿者们对笔者反复强调的是:“我们不是文艺演出团队,演出不过是我们志愿服务的内容之一,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让老人们通过互动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从而让他们拥有一个开心的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