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团拜会,张晓虎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身份被安排在主桌上就座。当时,记者曾主动与他交谈,深感他是一个行胜于言的人。
其实,在此之前,记者对他的英雄事迹已有了解,因为他在宁夏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英雄。
2009年,宁夏评选新中国成立以来60位感动宁夏人物,时任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区分局刑警大队反盗抢中队教导员的张晓虎便名列其中。
60年,评选60位“感动人物”,入选是很不容易的。而这,与他追捕一名逃犯时的突出表现有很大关系。
那是2009年4月初,银川市公安机关决定选派精兵强将到河南、安徽、浙江等地追捕逃犯。考虑到张晓虎身患糖尿病,每天要靠注射胰岛素来维持,且不能过度劳累,而他本人又刚刚从西安押解两名犯罪嫌疑人回来,分局领导最初并没有安排他。但张晓虎却主动请缨,他说:“我去最合适。这些案件我最熟悉,我不去谁去?只要带上胰岛素,按时注射就不碍事了。”
在此后的22天里,他与战友李智辗转于郑州、商丘、亳州、永城、杭州、上海、周口等12个城市,行程4000多公里,最终在河南周口成功地抓获了在逃犯罪嫌疑人陈某,但高强度的工作和过度的劳累让张晓虎常常头晕、恶心、呕吐、吃不下饭,他依然顽强坚持。4月27日凌晨4点,张晓虎从上海乘火车赶到周口时,在李智的一再劝说下才赶到医院检查。一测血压,医生就建议他立即住院,但张晓虎坚持不住院,他要将嫌疑人尽快押解回银川,以免节外生枝。在火车上,尽管头痛难忍,他还是对李智说:“反正我头疼睡不着,就让我多看一会。”发现嫌疑人陈某情绪波动大,他就耐心、反复地开导,渐渐解开了陈某的心结。4月30日回到银川时,张晓虎两腿重如千斤,浑身直冒虚汗,在李智和陈某的搀扶下才勉强走下火车,一出车站就被直接送到了医院。
检查发现,张晓虎大脑中长了个中型动脉瘤,内膜已有渗血迹象,随时可能爆裂。主治医生惊呼:“你简直是顶着炸弹回来的,必须立即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
5月2日,从北京邀请来的专家为张晓虎做了开颅手术。近7个小时的手术终于保住了张晓虎的生命。
5月7日,张晓虎再次昏迷,又被推进了手术室。一时间,张晓虎的病情牵动了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的心,前来看望、慰问的人络绎不绝。
经过三次开颅手术和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张晓虎与死神擦肩而过,重新站立起来。
其实,张晓虎壮举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止这一次。他临危不惧、不辱使命的壮举,不仅感动了他的战友,而且感动了许多素不相识的人。
现年44岁的张晓虎,当过兵,参过军,在医院当过保卫干部,通过公开招考成为一名巡警,后来又成为一名刑警。从警17年来,他先后参与侦破各类刑事案件1100多起,抓捕各类犯罪嫌疑人500余名,抓获逃犯40余名,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人民的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9年10月,身体刚刚有所好转,张晓虎便迫不及待地投入工作。由于三次开颅手术的后遗症,张晓虎左侧肢体肌力虚弱,行走不便,分局局长便要求他在家休息。为了早日回到工作岗位,他坚持不懈的治疗、锻炼,终于在10个月后回到了岗位上。考虑到张晓虎的身体原因,分局领导决定让他到业务量相对较小的公园派出所工作,但对刑侦工作情有独钟的张晓虎坚持留在刑警大队。在刑警大队,他依然主动承担各自急难险重的任务。没有外出侦察任务时,他就承担接待工作,抢着值班接警,主动负责涉案查扣车辆的管理、建档工作。2012年12月,张晓虎通过竞聘被任命为银川市公安局兴庆区分局局长助理后,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
“工作上舍家忘我,甘于奉献,对待同事以诚相待,乐于助人,生活中敬老爱幼,作风严谨”——这是人们对张晓虎的一致评价。张晓虎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宁夏敬业奉献模范,获得全国“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提名奖。
(原载2014年7月3日《光明日报》,获光明日报月评好稿三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