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永恒的印记

永恒的印记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5年9月,这里建立了中共奉天党支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沈阳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无停歇,直至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11月2日沈阳宣告解放。国家限额以上项目12项落户沈阳铁西区。沈阳第一机床厂1955年改建完成投入生产后,已生产了数千台各种大型工作母机。人们将这些统称为“东北现象”,沈阳成为“东北现象”的代表。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沈阳终于一飞冲天,成为东北振兴的代表。
永恒的印记_振兴沈阳10年成就图文志

见证历史变迁的沈阳故宫大政殿

沈阳是历史的宠儿,给世人留下太多的记忆;沈阳是共和国的骄子,每天都在书写着新的篇章。兴盛与衰落,彷徨与迷茫,曾经的辉煌,“东北现象”的困扰……一幕幕生动的活剧在这里进行着跨时空的展演。

一、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沈水(浑河)之北而得名。沈阳地区孕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西汉设立候城起,沈阳的建城史已有2300年。“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清王朝开启了统治中国二百余年的沧桑历史。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千年古城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北陵公园(皇姑区 供图)

沈阳故宫凤凰楼(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供图)

福陵108磴(资料片)

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盛京四塔”(资料片)

①东塔

②南塔

③西塔

④北塔

始建于辽代的无垢净光舍利塔(资料片)

有“东北第一名人故居”之称的张氏帅府(资料片)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王毅 摄)

皇姑屯事件遗址纪念碑(资料片)

沈阳又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近代文明城市。从1906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廷统治,沈城人民勇敢地加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之中;再到“九一八”事变,沈阳这座历史名城不仅记录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同时也谱写出广大人民群众反日斗争的光辉篇章。1925年9月,这里建立了中共奉天党支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沈阳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无停歇,直至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11月2日沈阳宣告解放。

清时繁荣、民国混乱和新中国开国的辉煌,都给沈阳这座饱经风霜的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深刻印记。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碑(资料片)

东北解放纪念碑(资料片)

二、工业重镇

在现代工业历史进程中,沈阳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风雨中度过了百年历程。1905年一个工业企业在这里萌生,沈阳成为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二五”时期开始,以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指向,沈阳先后创造出100多项新中国的“第一”,无愧于“新中国重工业摇篮”的美誉,全力支援了中国西部、中部的工业布局,“共和国装备部”的称号当之无愧。

三、东北区域中心

沈阳是东北最大的中心城市和经济贸易、金融中心,物流集散地,是东北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金融商贸开发区街雕(杨轲 摄)

沈阳中街夜景(张文魁 摄)

沈阳是辽东半岛与松辽平原来往的要冲,是东北三省与中原内地的交通枢纽,是东北出海入关的咽喉,有东北最大的国际航空港,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空干线;5条铁路干线在沈交汇,有东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最密集的铁路网和最大的火车站;有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网,“一环五射”通往全国各地。密如蛛网的航空、铁路、公路网络,形成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有“神州第一路”之称的沈大高速公路(资料片)

桃仙国际机场T3航站楼外景(陆兵 摄)

通车后的快速干道(姜守凯 摄)

遍布城乡的公路网(资料片)

三好桥(和平区城建局 供图)

四、曾经的辉煌

沈阳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156个重大项目落户辽宁,其中沈阳机床一厂、沈阳风动工具厂、沈阳电缆厂三个装备制造业项目在沈阳建设。国家限额以上项目12项落户沈阳铁西区。在新中国工业化初期的十年,国家把支持装备制造业财政资金的六分之一投到了沈阳铁西工业区。沈阳成为全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成为以机电工业为主体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成为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技术力量雄厚的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支柱企业在全国占有优势地位。

沈阳工业还为国家大规模经济发展建设新兴工业基地,提供大批设备、产品和技术,支援全国各地管理、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

20世纪50年代的沈阳电缆厂

“一五”时期的沈阳重型机器厂

沈阳老工业基地不仅在物质方面为共和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非物质领域也贡献颇丰。建立和改进工业企业管理制度,为建立和改进我国工业企业管理制度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促进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为国家财政提供了丰厚的税收收入。
沈阳第一机床厂1955年改建完成投入生产后,已生产了数千台各种大型工作母机。图为装配车间正在包装该厂生产的165大型机床

沈阳第一机床厂于1954年生产的165车床正在试车

五、沈阳的“东北现象”

作为老工业基地,受计划经济影响深重,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沈阳工业的辉煌黯然褪色,昔日引以为豪的大型国有企业,风光不再,问题丛生,成为沈阳人肩上沉重的包袱。

人们将这些统称为“东北现象”,沈阳成为“东北现象”的代表。铁西区30万产业工人,13万人下岗;企业拖欠职工债务30亿元;国有企业90%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500亿国有存量资产闲置;企业负债率达90%;仅2000年,北二路一年发生下岗工人封堵道路事件多达127起——悲观、焦虑、无助情绪蔓延。希望在哪里?

2002年以前的铁西在全市五城区中长期排名靠后(铁西区委办公室 供图)

2004年3月25日,原沈阳冶炼厂三根百米大烟囱被爆破拆除(铁西区委办公室 供图)

事实上,沈阳人从没停止过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探索步伐。从1986年到2002年的16年间,国家先后投入240多亿元,在铁西进行了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艰难探索。然而,“输血”改变不了沈阳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命运。

沈阳机床研发大楼全景(铁西区委办公室 供图)

渴望振兴,渴望腾飞。志存胸内,路在脚下。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沈阳终于一飞冲天,成为东北振兴的代表。这个让我们忧虑的城市,已悄然走出低谷;这个让我们骄傲的城市,正满怀豪情地奔向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