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重镇,青春焕发

工业重镇,青春焕发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后,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思路做出重大调整,总结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工业是沈阳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振兴沈阳关键在工业,工业是立市之本、振兴之基。目前,在输变电、冶金矿山、石化设备等重大产品领域,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装备和产品中,有44个“沈阳制造”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世界级产品已达51个,18种产品位居国际前10位。
工业重镇,青春焕发_振兴沈阳10年成就图文志

一、“工业立市”,重振雄风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挽弓当挽强”,高明的弈者总能发现一盘棋的“棋眼”——沈阳的优势在工业,沈阳的出路也在工业。改革开放初期,沈阳一度在发展工业上出现模糊认识,工业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跌入低谷,徘徊不前。中央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后,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思路做出重大调整,总结沈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工业是沈阳发展的根基和命脉,振兴沈阳关键在工业,工业是立市之本、振兴之基。于是,一个个决策应运而生: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将国家战略与沈阳实际相结合,确立“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强化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发展空间,建设工业集聚区,打造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铁西开发区雕塑一角(铁西区委办公室 供图)

二、改革——卸下历史包袱

沈阳是门类齐全的老工业基地,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曾创造过许多“一骑绝尘”的纪录。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沉重的历史包袱让人们如病牛负重,全市30%以上的企业破产,60%以上的企业亏损。仅铁西工业区就有90%的国有企业停产或半停产,13万产业工人下岗失业。

身处崩溃边缘的沈阳工业,没有理由选择等待,没有理由选择后退,更没有理由选择放弃,只有选择探索、选择尝试、选择突围、选择战斗,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天地。通过“改革重组”、“合署办公”、“东搬西建”、“做优空间”,2002年以来,化解债务79.6亿元,安置职工7.8万人。实施主辅分离等政策,采取“政府担成本、企业卸包袱”办法,对全市90余户国有企业自办医院、学校等承担社会职能的辅线资产全面剥离。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将企业管理权限下移至区县乃至街道,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由过去的1229项削减至110项,沈阳成为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之一。大力鼓励和支持发展非公经济,涌现出远大、北方交通等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2012年非公经济占全市比重达到65.7%。改革创新卸下了历史包袱,破解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世界难题。

开发区一景(铁西区委办公室 供图)

三、开放——带来资金、人才、技术、理念

振兴老工业基地最缺的是什么?回答当然是资金、技术和项目。坚持对内对外开放,从国内外两个市场寻找发展的“粮食”,是沈阳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十年,一批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奔赴沈阳投资创业,他们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为沈阳老工业基地振兴贡献聪明才智,提供物质支持。

北方重工集团车间(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供图)

四、“沈阳制造”——装备中国

中央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为沈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带来重大机遇。历经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沈阳基本构建起了集研发、制造、设备成套、系统集成为一体的现代装备工业体系,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2012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46.4%。

在沈阳北方重工集团高大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在为一个“庞然大物”——一套价值2亿元的大型露天煤矿综采成套设备的诞生而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它是我们为山西平朔煤矿生产的,一小时可挖掘处理煤炭4000多吨,是国内首套。”企业负责人说,“这套设备我们具有全部知识产权,打破了跨国公司的垄断。”

一线工人(赵福兰 摄)

北方重工盾构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供图)

激情的车间(刁宝成 摄)

这个“庞然大物”只是众多“沈阳制造”中的一个。在三峡大坝,在“西气东输”项目,在大型核电站,在百万吨矿井,在千万吨炼油厂——只要有国家重大项目,就有沈阳的高端装备,就有“沈阳制造”。

汗水铸就(桑向东 摄)

忘我地工作(程云飞 摄)

北京国际煤炭机械展会上的“沈阳制造”(张伟 摄)

装备制造业又一次成为沈阳的骄傲,当年最困难的装备制造业,正在找回“共和国装备部”的荣耀。目前,在输变电、冶金矿山、石化设备等重大产品领域,在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装备和产品中,有44个“沈阳制造”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世界级产品已达51个,18种产品位居国际前10位。

特变电工沈变集团自主研制的700MVA核电变压器(洪媛媛 摄)

沈阳冶金机械制造厂(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供图)

三一重工的液压支架装配线(张伟 摄)

五、“两化”融合,促工业转型升级

发展软件产业、信息产业,实现两化(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是国家赋予沈阳的一项使命,也是沈阳老工业基地调结构、转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方式。

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城市,沈阳依托全球一流水平和规模的国际软件园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品牌集群带动产业发展,涌现出东软集团、昂立信息、新松机器人等一大批软件龙头企业和自主品牌。2012年,沈阳蝉联“东北地区软件产业发展最快城市”。

创新推动品牌成长。

沈阳是中国机器人自主品牌的“根据地”。

第一台工业机械人、第一台机器人通用控制器、国产机器人批量出口等,都诞生在沈阳。

沈阳机器人技术源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今天的“新松”不仅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而且先后入选“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及《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潜力100榜。

2001年,东软顶着压力将使用了十年的合资品牌“东大阿尔派”更换为自主品牌“东软”。今天,它已由最开始承接简单的程序设计逐渐进入了高端领域,并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在近年“软件企业出口”和“软件外包”两个排行榜中,连续拔得头筹,成为中国软件企业发展的典范。

组图:东大软件园(林宽 摄)

沈阳机床集团“重大型数控”车间(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供图)

远大集团幕墙车间内景(远大集团 供图)

沈阳机床集团中试车间,工程师们正在调试安装着“飞阳”系统的五轴机床。切、削、铣、旋——各种动作,机床做起来游刃有余。“飞阳”系统是沈阳机床自主开发的数控系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标志着我国掌握了高档数控机床的核心技术,国产机床有了自己的“大脑”。

着力发展工业软件,以信息化、智能化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高低的标志都是智能化”,“其实就是信息化、软件发展水平”。工业软件可大幅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能力,改变传统装备“出口简单劳动力,进口高级智慧”的低端徘徊状况。沈阳依托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着力发展工业软件尤其是嵌入式系统软件,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装备智能化、企业信息化道路:不是将信息化与制造业简单地“拼接”,而是将“芯片”根植于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各个链条,从局部应用走向综合集成。

“屏幕上的图标每闪一次,就表示网络机器人又为企业采集到了最新行业信息。”指着面前的监控屏幕,沈阳格微软件公司的负责人这样介绍它们。格微公司通过搭建以工业知识为核心的智能翻译平台和知识服务平台,为企业随时提供信息支持,使上百家装备制造企业受益。原本停留在自给自足状态下的沈阳软件业,与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医疗系统、能源系统、交通系统、社保系统、金融系统的融合日益加深。

六、集群发展,造工业大船

产业集群,就像一个不断加速的巨大引擎,推动沈阳工业快速前进。建设工业集聚区、打造产业集群是沈阳实现集群化发展,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的重要策略。大力发展铁西装备制造业、大东汽车制造业、浑南高新技术产业三大集聚区和两大配套区,形成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使沈阳的工业整体水平全面提升。

2012年,沈阳28个产业集群完成销售收入6500亿元,同比增长30%,产业集群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1%。产业集群中的主导产业比例已由2010年的50%提高到83%,主导企业比例达到90%以上的有20家。

浑南新区现代建筑产业园厂区(于磊 摄)

浑南新区现代建筑产业园(于磊 摄)

目前,沈阳产业集群已经步入稳定增长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2012年,28个产业集群上缴税金220亿元,入驻企业2450家,从业人员超过43万人,全年新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300个;全市重点培育的十大千亿元产业集群完成销售收入4300亿元,同比增长30%,百亿元以上产出的产业集群达到19家。

华晨宝马、北盛汽车、沈阳机床、北方重工、沈阳化工、远大集团等企业于2011年迈进百亿元企业集团之列。

七、创新升级,建世界高地

沈阳工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赶超,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强强联合,组建沈阳机床集团,收购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云南机床厂、控股昆明机床厂,形成了国际化、世界级的机床企业,跃升至世界同行业首位,其300多个品种的“沈阳制造”覆盖全国,并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始建于1934年的沈鼓集团实施战略性重组,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之路,自主研发的离心压缩机、核泵、往复式压缩机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大乙烯、大化肥、大炼油、大型火电、大型核电等多个领域运用国产化机械装备的空白。远大集团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幕墙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电梯制造基地,一批骨干企业正向世界级企业集团快速迈进。

2005年12月27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大型裂解气压缩机组三缸联运,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试车成功

入选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的“鸟巢”,其幕墙由远大集团承建(远大集团 供图)

八、工业重镇,青春焕发

经历十年的调整改造,沈阳工业结构明显优化,确立了以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化工医药、农产品深加工、航空、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及现代建筑产业为代表的新型产业体系。正在积极构建的高端装备制造及信息、生物医药、航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崭露头角。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1万亿元,增加值达到2960.9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13.1倍和13.4倍,年均分别增长33.1%和28.4%(按可比价计算)(见图表3),工业实力已经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沈阳鼓风机、沈阳机床、沈阳变压器等一大批老企业重新焕发生机,并相继走上国际竞争舞台。

图表3

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林宽 摄)

沈阳机床在2011年实现机床销售收入超过27亿美元,跃升至世界同行业首位。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形成了机械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4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2002年以来自主研制出了大型压缩机、三代核电站用核主泵核阀、大型盾构机、百万伏级变压器、高速电梯等一大批填补国内外空白的新产品。

正在建设的上通北盛三期项目。2011年9月23日,上海通用(沈阳)北盛三期项目在沈阳汽车城奠基。(王毅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