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河公园全景(沈河区新闻中心 供图)
振兴为了人民。在振兴中惠民,在惠民中振兴,让沈阳市800多万百姓享受振兴成果,是党和政府的责任。
家园(杨轲 摄)
一、广开就业渠道,破解“人往哪里去”难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沈阳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通过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服务业、全面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加强就业实名制管理,使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面不断扩大。
皇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活动仪式现场(皇姑区 供图)
招聘会现场(张文魁 摄)
百姓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 供图)
二、增加百姓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随着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沈阳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提高,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2002年的1213.8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438.7亿元,人均储蓄达到51605元,是2002年的3倍。
红火的夜经济(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 供图)
三、加强社会保障,消除百姓后顾之忧
经过十年的民生体系建设,在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到2012年,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20.7万人,参保人数是2002年的2.34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51.22万人,参保人数是2002年的2.69倍;失业保险133.3万人,工伤保险172.8万人。社会保障水平日益提高,消除了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养老院里幸福的晚年生活(刘杰敏 摄)
四、“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让百姓充分享受公共卫生服务
自2009年医改以来,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项惠及百姓的重大民生工程。
目前,沈阳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6%、93%、99%。
医疗保障水平和能力大幅提高,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从145元提高到200元,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达到人均200元。沈阳向着“人人享有基本医保”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实现了全面医保目标。
社区医疗保健室(王毅 摄)
医疗专家进社区(杨爽 摄)
医改三年来,沈阳市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2.4亿元,人均公共卫生经费从15元提高到25元,增幅66%。
全面推动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资金5.68亿元,建设饮水安全工程693处,解决82.66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投入资金7965万,建设无害化厕所3.7万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90%。
通过实施公共卫生项目,使城乡百姓充分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地降低和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为市民提供免费医疗(王雁 摄)
五、建保障房,让低收入家庭住上可心的房子
2010年至2012年,通过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保障方式共完成12.9万套(户)。
保障性住房建设关系到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为保障居住群众方便,保障房建设选址力争安排在地铁沿线附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同时,还做到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力求“低价、高质”。
经济适用房(皇姑区 供图)
六、接手弃管小区,给百姓创造一个温馨整洁的家园
2012年11月23日上午,《沈阳日报》记者在铁西区兴顺街道建四小区看到,在新安装的健身器材旁,几位老人一边聊天一边做运动。这曾是一个弃管小区,如今已成为温馨家园。由于历史原因,沈阳部分居民居住在无法落实产权单位或产权单位无力履行维修责任的弃管住宅区内,房屋年久失修、电器线路老化、墙皮脱落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
沈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弃管小区问题,从2010年起,投资15亿元开展了弃管住宅小区综合改造工作,并连续三年将此项工作列入为城乡群众办实事内容之一。
历时三年,全市累计改造弃管住宅小区1502个,改造面积3973万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住宅弃管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受益户数78万户,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弃管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其改造投资规模之大、改造范围之广、受益群众之多,均创下沈城多年之最。
春田一小区始建于1997年,该小区于2012年实施综合改造,采用业主自行管理的管理模式(王立宇 摄)
弃管小区如今的管理(王立宇 摄)
美丽的家园1(王军 赵家隆 摄)
社区活动室(杨轲 摄)
美丽的家园2(于洪区 供图)
全心全意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办事大厅(杨国辉 摄)
为提高供热质量,拆除10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房,并实行联网集中供热(沈阳市房产局 供图)
七、实施“节能暖房”工程,让百姓有一个温馨的家
“俺们这儿以前可冷了,供暖差不说,窗门、楼道多处漏风,多亏了暖房子工程啊。”2011年以前,沈阳皇姑区北塔小区的居民一到冬天就发愁,由于楼体保温效果不好,一到冬天家里就特别冷,一些老人经常生病。2011年,沈阳市对该小区38栋楼实施节能暖房工程后,室内温度普遍提升五六度。对老百姓来说,这是实在的关心、贴身的温暖。
2010年以来,沈阳共实施节能暖房工程680万平方米,总投资9.5亿元,受益居民达到10.2万户。节能暖房工程不仅暖了百姓的心,也减少了能耗,热损失大幅度降低,实施暖房工程的小区锅炉房能耗平均下降40%以上。2010年以来,共节约标准煤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700吨。
节能暖房工程实施前
节能暖房工程实施后
八、严控“高风险食品”,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2012年,沈阳市把加强食品安全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中的一项,提出强化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地产蔬菜采收前抽样检测覆盖率由50%提高到80%以上;加大对25类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测力度,对十一大类“高风险食品”进行动态监控,确保大型商场、超市的食品安全;在全市推行食品安全基本标准,建立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网络,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坚持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农药残留超标农产品销毁活动现场(邓奇 摄)
年货展销(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 供图)
九、构建“10分钟买菜圈”,让百姓买菜更方便
菜市场少、买菜难、生活不便是沈阳居民的一大难题。然而,这一现象近年发生了明显变化。2011年,沈阳提出利用3年时间新建121个菜市场,构建“10分钟卖菜圈”,三年中,新建菜市场121个,增加面积12.2万平方米。到2013年底,菜市场数量将增加一倍,菜市场和大中型超市及其新建的连锁超市达到500个,一至二个小区就有一个菜市场、每万人就有一个菜市场,实现了市民走路10分钟内就可以到达的方便程度。为让市民吃上放心菜,从2008年开始,沈阳在市内7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设立农产品检测站,实现农产品“逢进必检”,在25家大型超市设立快速检测箱,方便群众随时检测。
社区菜篮子工程(王雁 摄)
菜市场建设改造成果——市民基本实现10分钟就近买菜(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 供图)
2013年春节期间节日市场供应充足(沈阳市服务业委员会 供图)
十、建普惠制幼儿园,让娃娃享受良好教育
“新建、改扩建50所普惠制幼儿园,是今年政府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之一。”这是2012年沈阳市政府向全市市民做出的承诺。近年来,沈阳市逐年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仅2011年、2012年就新建、改扩建100所,面积近20万平方米,增加约1.9万个幼儿学位。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大力发展普惠制幼儿园,着力提高普惠制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改善办园条件,完善配套设施,努力提高教育师资水平,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铁西区还启动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组建了由14所普惠制幼儿园组成的学前教育集团,有效地缓解了当地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无忧无虑的童年(资料片)
十一、文化创新,惠及民生
2003年以来,沈阳市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连续4年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作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之一的沈阳出版发行集团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十强文化企业”、“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其所属的沈阳出版社作为全国首批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其出版的《长白山植物图谱》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2009年起,沈阳市连续举办了5届“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2009年11月2日,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上获得优秀项目称号。全民读书月已成为传播阅读新理念,营造书香社会的有效载体。
①《长白山植物图谱》荣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0年)
②《工人村》荣获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2012年)
③《印象十二运》是首部全运会漂流书(2013年)
④为纪念沈阳地铁1号线开通而量身打造的《盛京赋》被誉为沈阳十大文化盛事之一(2010年)
首届沈阳全民读书月开幕式剪影(资料片)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沈阳出版发行集团(资料片)
评剧《我那呼兰河》获文华大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沈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供图)
大型情景杂技秀《天幻Ⅱ——太阳鸟》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精品力作(邓钜荣 摄)
2010年4月23日,沈阳市开始实施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即“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和“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作为一项大规模、综合性的文化惠民工程,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的服务对象是800多万市民,包括免费艺术培训、常态惠民演出、公益电影放映、艺术作品展览以及相关群众文化活动等内容。荣获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的大型评剧《我那呼兰河》、大型情景杂技秀《天幻Ⅱ——太阳鸟》等一大批精品力作都免费呈现给沈阳市民。截至2012年6月,接受免费艺术培训的群众282万人次,观看惠民文艺演出的群众424万人次,在城区观看公益电影的群众200万人次。
沈阳京剧院创排的大型新编历史京剧《将军道》惠民演出现场(王志鹏 摄)
在沈阳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上表演的演员(金俨 摄)
沈阳师范大学成立戏曲艺术培训基地(资料片)
奋发图强,谱写英雄史;继往开来,实现振兴梦。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有着两千多年建城史、有着“共和国装备部”美誉、有着800多万人口的沈阳来说,2003年以来的十年非比寻常,不同凡响。借助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重大战略决策的东风,这个城市的设计者、领导者、建设者同心协力,乘势而行,迎风斗浪,描绘了一幅接一幅的奋斗之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的振兴之歌。
十年回眸应慰笑,万里征程再扬鞭。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生态宜居之都“三大目标”,深入推进做优发展空间、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县域经济、加强生态建设和着力改善民生“五大任务”,是未来沈阳人努力的方向也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美好愿景,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沈阳这座城市的一个梦想。
“沈阳梦”是“中国梦”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百万人矢志不渝地去努力、去拼搏、去奋斗。
但有移山豪气在,长风破浪会有时。这是人民的选择,这是历史的期待,富庶、和谐、不断进取,永远是沈阳人生活的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