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我国广大城乡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掀起,广大农村日新月异,现今的农民已经不再是传统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而是与现代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广大农村随处可见坐着轿车、住着别墅、握着手机的农民,文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家里拥有液晶彩电、高档音响的也比比皆是。所有这些为广大农村的音像市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给农村乡镇音像制品管理带来了难题。
难题之一:区域广宽,地形复杂。现今的乡镇,少则几十平方公里,多则上百平方公里,整个区域有山有水,高低起伏不平。人口也是如此,少则几万,多则上十万之众,凭乡镇一个或两三个文化员管理是杯水车薪,很难管理过来。
难题之二:休闲时间多、节庆多。现在乡镇集市贸易、庙会、交流会和节庆日益增多。如逢市二、五、八、三、六、九,还有农民旅游节、西瓜节等。此起彼伏,文化站干部穷于应付。
难题之三:夜市、早市的兴起给管理带来了难题。因为眼下正常工作时间是白天,开夜市、早市时大部分工作人员已回家休息了,造成了管理时间上的空当。
难题之四:流动摊贩人员增多,管理难度增大。据统计,贩卖音像制品的人员绝大多数是推着摩托车,一只纸箱、一块塑料布往地上一放,或租个摊位一摆,配个扩音小喇叭叫喊“十元三张”“十元五张”“买一送一”等就开张。这些人基本上是无证经营,打游击。他们有利就图,见好就收,有的还沿村叫卖,过街吆喝。对于这些人,乡镇文化站管理人员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上面发给乡镇文化站管理者的是文化执法监督检查证,明眼人一看就知无权处罚,只能劝导、驱散他们。用老百姓的话说:“是赶鸟的,不是打鸟的。”
难题之五:流动摊贩人员相对来说是弱势群体。据笔者所在镇的统计,整个横店镇有上百人从事这个行业,其中有外地打工者、放假回乡学生、失地农民、下岗工人。现在的家庭都拥有录像机、影碟机,需求量大,老百姓图省钱、方便,不管正版盗版,从而也给正当经营者带来了损失,挫伤了合法经营者积极性,有些也转而从非法渠道获得音像制品,造成恶性循环。
难题之六:有权处罚市文化市场的执法者又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城里,成了看得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又看不到。对于这种现象,用老百姓的话说是:“见鸟的不拿枪,拿枪的不见鸟。瞎忙。”
显而易见,音像管理的难点在农村,而出现的问题也不难看出,主要是:制定政策上未到位,管理方法上有缺位。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笔者认为:一是要政策到位。从政策上明确规定:乡镇一级设立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赋予职能,使乡镇文化站有权有责。也可以依照所属职能,将乡镇所属的城建、工商、公安等各个部门,成立统一领导,专职于农村文化市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同时,还要列入乡镇的考核,促使当地乡镇领导重视。二是管理要到位,音像制品应从源头上抓紧,加大打击力度,卡紧发行渠道,盯牢销售渠道。对于流动摊贩,一要催促做证,二要经营登记,三要各乡镇间互通信息,通力协作。对那些多次多地违法、非法经营者,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决不姑息迁就。否则会“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这样农村音像市场才会健康有序、正本清源、繁荣和发展。
2007年12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