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70年代和1980年代,“美国梦”理想下的郊区田园生活吸引着大量中产阶级迁出内城而在郊区的单一家庭住房(Single Family House)定居,城市中心的住房和基础设施开始衰败,很多原有社区面临着年久失修的窘境。同时,新涌入城市中心的移民潮,也带来了种族隔离、贫困集中、失业、犯罪等新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新的城市问题,西方城市普遍开始了关注物质空间形态的城市更新,以改善居住条件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而在1990年代随着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在城市规划领域的渗透,社区资本的维护、地方文脉的延续和历史遗产的保护,成为提升社区活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兴起,90年代以来采取适当的社区规划来防止郊区蔓延也格外受到重视。此外,这种文化导向的再生途径,除了关注物质空间方面,更加强调在社区形态中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在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等西方城市中,文化途径的城市再生都提供了极为成功的经验。
4.2.1 纽约市曼哈顿下城东区的重振
纽约市是全球最繁华的世界城市之一,是即使在午夜时分也热闹非常的不夜城(A city never sleeps)。其中,面积仅57.91km2的曼哈顿岛更集聚了重要的全球知名的商业、金融机构。曼哈顿是典型采取方格网道路系统规划的地方,按照狭长的形状,又可以分为上城区、中城区和下城区。其中,下城东区(Lower East Side,Manhattan,NYC)包括临近华尔街等商务金融机构集中的地区,也成为游客经常到访之处。
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富尔顿街(Fulton Street)位于下城区东岸,主要以办公、居住和商业等混合土地利用类型为主,占地大约横跨三个街区。富尔顿街具有良好的区位,它接临百老汇(Broadway)并且临近华尔街商务区,具有下城区的典型城市景观。这条街曾被形容为“充满了小商小贩、低廉的旅游纪念品、铁构架和19世纪末期建筑”的地区。然而“9·11”事件之后,很多大公司将办公场所迁出曼哈顿岛,导致富尔顿街的小规模商服业也受到很大的打击。很多受损建筑不仅没有彻底修复而呈现出破败景象,而且也吸引了不良少年来涂鸦,加速了街区的衰败(Garvin,2003)。
为了解决下城区的衰败问题,纽约市政府部门制定了多层次、多元合作的公共策略来促进该区域的重振。首先,在2001年11月成立了曼哈顿下城区发展公司(Lower Manhatt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LMDC),来制定规划并协调该区整体的重振工作。这个公司同样负责世贸中心被袭击后的恢复,保证尽快使曼哈顿下城区重新成为具有24小时活力的社区。在2002年12月,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提出了“曼哈顿下城区发展远景”,旨在建造更多新的社区,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包括宜人的广场、绿地和水岸等,使整个下城区成为具有吸引力的世界金融中心(图4-6)。具体来看,富尔顿街的重振是从建筑立面整饬开始的,因为“9·11”使得附近很多街区建筑都蒙上了黑色尘埃,影响了城市面貌。与此同时,也更换使用一个半世纪的供水管道,更新了人行道铺砌和标志,并且尝试创造小的绿色空间(Lower Manhatt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