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高难下的药价是如何降下来的

居高难下的药价是如何降下来的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一度在社会上呼声很高的“看病贵”问题,在宁夏也有缓解。药品降价幅度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这是宁夏针对制约药品招标的突出问题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医药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不仅造成药价虚高,而且腐蚀了干部,败坏了社会风气。为有力地推动这项工作,自治区专门成立了药品招标领导小组。“三统一”方案初步拟定后,他先后5次主持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这即可保证药价降低,又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居高难下的药价是如何降下来的_这方水土这方人

居高难下的药价是如何降下来的?

一个令人惊喜的现象引起全国关注

一个时期以来,医药代表、药品营销人员满天飞。他们在各类医院穿梭奔走,专以医院院长、药剂科科长为“主攻目标”,采取各种“非正常手段”推销药品。这种在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今在宁夏不大容易看到了。从前在宁夏活动的医药代表、医药营销人员,有的退出了,有的转了行,有的去了外地。因为宁夏已经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了。医疗机构负责人为此而“倒下”的事情,在宁夏也不大可能再发生了。

与此同时,一度在社会上呼声很高的“看病贵”问题,在宁夏也有缓解。药品降价幅度之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这些巨变是怎样发生的、如何完成的?这个问题引起全国各地、特别是医药界的关注。最近,来自卫生部和全国各地医疗卫生界的负责人聚会银川,在“宁夏药品招标采购‘三统一’实践与理论研讨会”上寻求答案。

自治区副主席郑小明说,这是我们把好脉搏、抓住症结、对症下药,对药品实行“三统一”的结果。

何谓“三统一”?原来就是对药品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这是宁夏针对制约药品招标的突出问题而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此举既保证了药品质量、降低了药品价格,又规范了购销行为。

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牵一发而动全身。宁夏为什么要下大决心推行药品“三统一”改革呢?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多因一果:药价虚高,看病贵

药品市场的混乱,是无法用几句话能说清的。宁夏医疗机构药品统一招标采购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蒋兴国告诉记者:医药代表的情况很复杂。有的医药企业,不但设总代理,而且有二级、三级代理,甚至有五级、六级代理,不但在省里设代理,而且在市里、县里设代理,形成层层盘剥的局面。代理设得越多,流通成本越大,药价越高。为了推销自己的药品,有些人甚至采取商业贿赂手段,以回扣、提成为诱饵,将不少医疗单位的负责人“拉下水”。据介绍,我国中部某省有一家医疗单位在一夜之间因此就抓了30多人。消息传出,全国震惊。医药市场的不正当竞争,不仅造成药价虚高,而且腐蚀了干部,败坏了社会风气。

有资料显示,在许多药价中,生产成本只占30%左右,而流通成本却达到40%,医院和代理商获利竟高达30%!大量的资金,以提成、回扣等方式流入个人腰包,中饱私囊。

在许多地方,医药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质量、品种、服务的竞争,而是演变成回扣多少、提成高低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医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便采取更换药名、改变剂型等策略提高药价。结果,有些药品的价格比原来竟高出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不仅如此,此举还造成一药多名、药名混乱的局面。有时,就是医生也很难搞清其差别异同、来龙去脉。

一项调查表明,以药养医的现象很普遍:县以上医院,药品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55%左右,乡镇医院则达到85%左右,而村卫生室更是高达90%以上!有些医院擅自加价,远远超过国家规定,个别高的甚至超过了40%!医生开的药价格越高,医院和医生获利也就越多。结果,大处方、贵处方就“应运而生”,并且迅速“繁殖”。

为了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宁夏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此前也实行了药品招标。那些药品招标,也曾对降低药价产生过一定作用。但是,没过多久,其效果就被削弱了。老百姓对这种招标的好处,往往体会不到。相反,甚至有越招越贵的感觉。那种以医疗机构为主体的招标,无法杜绝暗箱操作,倒让不法行为合法化。有些药品“一招就死”:招标来的低价药没人用,不属于招标的药却大量用,大处方依然满天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那种药品招标,虽然也降低了药品的价格,但因为药价低影响了医院的收入、医生的提成,因此,医院不愿进,医生也不愿开。结果,中标药被歧视、被冷落。而对这一切,却缺少有效的监督。

医药流通体制的改革,变得更加迫切了。

从实践中探索新路

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都十分关心。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指示:“要从宁夏的区情出发,不等、不靠,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新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进一步摸清了情况之后,他又明确指出:“可以首先从对医疗机构药品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三统一’开始,创新工作思路。”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求:“要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逐步推行药品招标、价格、配送三统一。”为有力地推动这项工作,自治区专门成立了药品招标领导小组。

“看病难”难在什么地方?“看病贵”贵在什么地方?自2005年以来,有关人员深入农村城镇,对此进行了长达数月的深入调研。“三统一”方案初步拟定后,他先后5次主持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三统一”,吸取了以往药品招标中的经验教训,从源头上、机制上对治理“看病贵”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为药品招标提供服务的是自治区政府指定的政府采购中心,招标的主体不再是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只能审定招标药品目录、申报计划,这就切断了投标企业与医疗机构的联系,杜绝了暗箱操作。药商也不用再到医院院长那里去“攻关”了。而政府采购中心在整个招标过程中都“无利可图”。

招标由政府采购中心具体实施,不再委托中介机构。采购中心的所有服务均为无偿服务。除了收取150元的标书费外,不再向投标企业收取其他费用,这就大大减轻了投标企业的负担,而原来的中介机构每年就要从中获利数百万元。

招标与评标分开。政府采购中心只管审核企业资质、组织招标活动、提供服务平台,没有中标决定权。而评标、定标则由评标专家负责,评标专家则由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专家库专家,经自治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按严格标准审定,由410名作风正派、精通药理、经验丰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组成。评标时不但随机抽取专家,而且实行封闭管理,将开标、评标、议标、定标、废标等各个环节都至于各类监督之下。即使别有用心的人,也无机可乘。

现在的药品招标,只招厂家,不招商家,这就使竞标药品从最低价开始竞标,同时也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

将报价分值提高到招标总分值的50%,将投标企业的信誉、质量、规模、服务、纳税等情况量化打分,由综合分值确定中标。这即可保证药价降低,又可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全自治区实行统一药价,把降价实惠毫无损耗地转给患者。城市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药品实行零利润销售,顺加5%的损耗。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不超过15%的流通差价率销售,所定药价需经物价部门审核。

统一招标药品的名称、规格、剂型,所有公费医疗机构都使用统一的药品名录。改变了过去一种药品多种名称、多种规格、多种剂型、多种价格、不同医院药价也不同的状况,一个品种、规格的药品只确定一个中标厂家。

中标药品及价格通过报刊、网站向社会公布,医疗机构也在显要位置向患者公示药价,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便于群众监督。同时邀请纪检、监察、物价等部门全程监督。如有异议,可以随时咨询、举报。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政府采购中心、投标厂家、医疗机构、药品配送企业等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任何一方都不能“擅自行动”,也无法“各行其是”。

所有中标药品,都由宁夏中邮物流有限公司和宁夏医药集团总公司两家具有配送能力和良好信誉的企业配送,阻断了药厂或医药代表与医疗机构的直接联系,防止了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医疗机构,也充分利用了配送企业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所需药品,城市要在二三小时内送到,乡镇要在24小时内送达。两家配送企业只能从中收取3%的配送服务费。

……

所有这些,都是具有针对性、开创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机制切断了原来环环相扣、牢不可分的利益链条。招标模式的创新,解决了“看病贵”这个老大难的问题。

改革创新出奇迹

“三统一”最突出的成果是:许多老百姓都得到了药价降低的实惠。

药招办有关人员向记者举了几个例子:0.3g的克林霉素粉剂,在以医院为主体的招标中,中标价为9.80元,现在在由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的招标中则降为2.76元,降幅为71.84%。40g的奥美拉唑粉剂,原来的中标价是60.90元,现在降为5.60元,降幅达到91%。

宁夏药品招标是分三批进行的。第一批,对城市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统一招标,350种中标药品总降幅为48.76%。其中,降幅在50%以上的药品达到34.51%。与2004年相比,为群众让利3214万元。第二批,对市县(二级)医疗机构统一招标,1050种中标药品总降幅为40.68%。与2004年全年采购额相比,为群众让利2.57亿元。第三批,对自治区三级医疗机构实行统一招标,将在2006年年底全部完成。

显然,药品招标“三统一”的最直接受益者是普通的老百姓,自然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那么,药品生产企业是什么态度呢?

在2006年7月举行的全自治区市、县级医疗机构药品招标开标大会上,银川市一下子聚集了1000多家药厂的3000多名代表,自治区内外的医药企业投标十分踊跃。有关部门虽然有所准备,但会场还是容纳不下这些远道来客。蒋兴国副主任告诉记者,以前的药品招标可没有这么多人,因为一个医药代表就可以代表很多厂家。这次招标,有些厂家是第一次派人参加。他们普遍对这种招标形式感到新鲜,其中多数给予积极评价。有些外地厂家代表表示: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组织招标,既公开、公平又简便易行,让我们省了很多事、也省了许多心思!我们只需把药品送到配送中心,就完事大吉了。有些厂家在分析对比后认为,在宁夏投标,中标价虽然较低,但因为减少了促销开支、挤掉了药品提成、降低了流通成本,厂家还是有利可图的。因为上述支出,往往要占药价的一半左右。现在,这一半左右药价的实惠,基本都到老百姓的腰包里了。

当然,这样一来,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权力小了,也不再有医药代表给他们送红包、返提成,请他们吃吃喝喝了。医生也可以实事求是地治病、开药、静下心来钻研业务了,不会再考虑开药提成、创收这些事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三统一”叫好。从这项工作一开始,就不断有反对之声。有一段时间,反对之声竟演变成“大合唱”:写信的,上访的,告状的,闹事的,都不在少数。有人甚至把矛头指向医药管理部门、指向自治区政府。

这也难怪,“三统一”使有的单位、有的人利益受损,有些医药代表的“浑身本事”将无处可用,有的人甚至因此失业,他们岂能“保持沉默”?

关键时刻,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此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不久前,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专门批示:“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区的‘三统一’都要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自治区副主席郑小明在谈到这些情况时感慨地说:“如果没有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坚决支持,这次改革就很难进行。”

到2006年年底,宁夏境内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就都可以用上招标药了。

“三统一”,缓解了“看病贵”问题,净化了社会空气,保护了一批医疗干部,可谓一举多得的创举。

自治区药招办为此一直紧张工作,先后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医疗机构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实施办法》等15个文件,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在最近召开的研讨会上,郑小明副主席和卫生厅刘天锡厅长介绍了相关情况,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对这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改革尚需进一步完善

就是这样科学的招标,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有人认为,有的药品降幅还不够;有人反映,有的中标药品比街头药店的还贵;有人透露,有些小规格的药品售价竟高于大规格的药品……所有这些意见都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蒋兴国副主任告诉记者,有一种叫野木瓜的片装药,以18元中标。但有人发现,同样剂型的瓶装药在有的药店只卖2元多钱。有关人员调查清楚后,果断地取缔其中标资格。厂家为此来找有关部门说明情况,但无济于事。

蒋兴国坦率地告诉记者,招标结束后,我们都把中标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售价、厂家、药品质量等内容原原本本向社会公示,将所有工作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待广泛征求并吸取各方面意见之后,才最终确定中标结果。这期间,也确曾根据外界的意见对个别药品做过调整。

在宁夏邮政药品配送中心,记者看到,里面的药品摆放井然有序,工作人员工作一丝不苟,冷藏、防冻、防潮设施完备,工作流程规范科学。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具有医药知识,多是为此专门招聘来的。有人告诉记者,这里每天都要向各地发出二三十批药品,每批药品都要有6联单,上面都有密封。尽管如此,这里的工作,还没有完全达到要求:工作方式还比较原始,个别乡村还达不到24小时配送,有的延长到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药招办已经向药品配送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自治区领导批示:“两家配送企业要限期整顿,不然要出局。”据悉,邮政药品配送中心正考虑在距银川最远的固原建设分库,确保药品配送方便、快捷、安全、到位。

“三统一”对医疗机构收入、对医生福利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因而,部分医疗机构、部分医务人员对此兴趣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也是客观存在。如何逐步探索新的运营机制,改变“以药养医”的状况?如何恢复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如何落实公共财政的补贴、确保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如何调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原载2007年1月15日《光明日报》,被光明日报评为好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