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造山川秀美的新家园

再造山川秀美的新家园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2年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沙化严重的盐池县召开“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几个月来,宁夏各地、各有关部门为禁牧做了大量工作。再造山川秀美的新家园、让山常清、水常绿,这在宁夏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再造山川秀美的新家园_宁夏全面禁牧工作纪事_这方水土这方人

再造山川秀美的新家园——宁夏全面禁牧工作纪事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宁夏已经很久未看到了,今后也不可能再看到了:因为宁夏早已没有那么茂密的草场了,因为宁夏将在今年5月1日前全面禁牧,放牧业在宁夏将成为历史。

在一个自治区范围内全面禁牧,这在全国省市自治区中是第一个,也是前无古人的历史壮举!

宁夏曾有大片天然草场,畜牧业在宁夏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超载放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宁夏,而且越来越突出。成片的草场沙化、退化成为不毛之地。羊群在啃瘦了草场的同时也啃瘦了自己,草越少,养羊越多;养羊越多,草越少。部分地区的畜牧业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甚至丧失了继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002年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沙化严重的盐池县召开“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建设工作会议”。会上作出决定:2003年5月1日前在全自治区范围内全面禁牧。

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出席了这次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主席马启智等4位省级领导都在会上讲了话。会上达成广泛共识:全面禁牧、封育草场,是为了有效地保护、恢复和更新草原,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不发展畜牧业,农民群众就难以脱贫致富;而要发展畜牧业,又必须走种草养畜之路,彻底转变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人们越来越清醒地看到:舍饲圈养,是解决林牧矛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可以使增草、增效、增收有机结合,使生态资源永续利用。

而变自然放牧为舍饲圈养谈何容易?不仅重放牧轻种草、重数量轻质量、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的观念很难改变,而且要真正实现舍饲圈养,还必须解决棚圈、饲草饲料、加工设施、牲畜饮水等一系列问题。而这对宁夏各级政府来说都是不小的难题,对于那些经济贫困地区的群众来说,更存在不小的困难。尽管如此,自治区党委、政府禁牧的决心仍是坚定不移的。

几个月来,宁夏各地、各有关部门为禁牧做了大量工作。在自治区作出禁牧决定后,一些县当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会议精神,研究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有些县还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小册子、召开座谈会、刷写大标语、开辟宣传栏、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宣传禁牧的意义,增强群众禁牧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各市县都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生态建设和禁牧领导小组,与基层签订禁牧工作责任书。有的县还抽调干部组成工作队,对境内的生态资源、饲草饲料拥有量、秸秆资源、羊只存栏量、圈舍数量进行全面普查并以户为单位建立了档案,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的县还组织群众割储野草、人工种草,修建标准化暖棚和牲畜饮水井窖,向农牧民投放饲草粉碎机,为羊只下山进圈、全面禁牧进行多方面准备。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于去年10月抽调有关人员组成督察组,分赴各地进行督察,随后又召开专门会议,交流经验、查找问题、制定对策。

禁牧,这一着眼于长远发展、从根本上保护群众利益的决策,正逐步深入人心,也得到多数群众的拥护。早有禁牧计划的盐池县,已经在去年11月1日实现了全境禁牧。灵武、陶乐、中宁等市县也作出了提前禁牧的决定。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韩茂华在不久前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不禁牧,不仅畜牧业发展不起来,生态环境还要进一步恶化,禁牧这条路非走不可。”

近日,记者看到了第三号禁牧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得知各地禁牧进展顺利,如期禁牧不成问题。

再造山川秀美的新家园、让山常清、水常绿,这在宁夏将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原载2003年2月17日《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