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牵来绿缰缚黄龙

牵来绿缰缚黄龙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牵来绿缰缚黄龙沙尘暴:不再频频光顾宁夏这几年,宁夏人普遍感到:风比原来小了,沙比原来少了,环境比原来好了。宁夏各级党委和政府一直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为此,宁夏率先在全国实行全境封育禁牧,全面进行草原围栏,禁止一切对植被的破坏活动。据专家测算,在宁夏治理1公顷荒漠化土地,需要3万元投资。缚住了沙龙,绿色覆盖了宁夏大地,昔日缺少生命的沙滩生机盎然,向人类贡献出可观的财富。
牵来绿缰缚黄龙_这方水土这方人

牵来绿缰缚黄龙

沙尘暴:不再频频光顾宁夏

这几年,宁夏人普遍感到:风比原来小了,沙比原来少了,环境比原来好了。此前频频光顾的沙尘暴,似乎把宁夏给忘了。

以往,每年的春季都是宁夏沙尘暴的频发期。沙尘暴的巨大破坏力,让人“谈虎色变”。几乎每一个宁夏人的内心里,都装有沙尘暴的痛苦记忆。断电、堵路、死人、丢羊、伤财的事,在沙尘暴中常常发生。但是,这些记忆如今对不少人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遥远了:因为沙尘暴光顾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其强度和危害也越来越小了。宁夏人的这种“感觉”,可是有观测数据为证的。宁夏林业局造林治沙处副处长苏亚红告诉记者:今年,只有不多的几次扬沙和浮尘,且比去年又有所减少。至于威力远大于扬沙、浮尘的沙尘暴嘛,去年、今年都没有来过。

风与沙:形影分离

从前,在宁夏许多地方,有风必有沙,沙伴风起舞。风和沙,似乎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现在,这种情况也有所改变。苏亚红副处长给记者讲了一件趣事。今年6月26日,银川市发出大风橙色预警,苏亚红是从手机上看到这个信息的。此前,她与本局几个处室约好第二天去风沙区盐池县考察。虽然天气不好,但也不好更改了。为此,她特意带上了帽子和围巾。可是,等她驱车赶到盐池县以后,随身带的这些东西竟都没有用上:那里的风没刮起来,沙也没飞起来。盐池县环保林业局局长王学增笑着说:“这回你们该承认了吧,风沙源并不在我这里!”

苏亚红以前可没少受到同学、朋友的“指责”。沙尘暴来了,有人就跟她说:“你们不是老在植树吗?怎么风沙还这么大?”现在,这种“指责”已经很少听到了。

据透露,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沙尘暴调研组,今年初到西部地区寻找沙尘暴的源头,于4月20日来到宁夏。在考察后,专家们认为:沙尘暴的源头不在宁夏,宁夏只是它的一个通道而已。至于宁夏的扬沙、浮尘,起因很多,并不都与生态建设有关。

风沙威胁:虎视眈眈

沙尘暴忘了宁夏,这可是个不小的“疏忽”,更是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沙尘暴过去频频光顾宁夏,那是有原因的:宁夏干旱少雨、生态脆弱,东、西、北三面环沙,乌兰布和、腾格里和毛乌素三大沙漠,一直对西北这块“肥肉”“虎视眈眈”、“垂涎欲滴”,必欲吞之而后快。宁夏面对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荒漠化土地占去了宁夏大部分河山,22个县区中有13个县区遭受过沙化的侵害,有相当多的土壤已经沙化,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迅速蔓延的趋势。沙化,不仅吞噬了人类生存的空间,而且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了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防沙治沙事关国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宁夏各级党委和政府一直对此高度重视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防沙治沙:多管齐下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宁夏便把生态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防沙治沙,也成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宁夏陆续实施的“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湿地恢复与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犹如一条条绿色的缰绳,牢牢地缚住了沙龙,遏制了它们东奔西窜、南扩北侵的势头。

在防沙治沙的战役中,宁夏特别注意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结合,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结合,全力推进。为此,宁夏率先在全国实行全境封育禁牧,全面进行草原围栏,禁止一切对植被的破坏活动。与此同时,宁夏还大力搬迁移民,减轻生态压力。在以往搬迁移民20多万人的基础上,最近又将有14.57万人从生态脆弱区搬出。

据专家测算,在宁夏治理1公顷荒漠化土地,需要3万元投资。而用同样的投资来保护荒漠化土地,却可以使40公顷荒漠化土地恢复植被。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封山禁牧对生态建设的贡献,要比许多林业建设工程大得多、显著得多。

历史巨变:治理快于沙化

在今年8月24日召开的宁夏防沙治沙大会上,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于革胜透露:“十五”以来,宁夏造林107.1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46.7万公顷,沙化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的165万公顷减少到118.3万公顷。在1994~2004的十年间,土地沙化的减幅达到4.3%,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减少了37.9%和59.7%,森林覆盖率达到9.84%。生态建设步入“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新阶段。

宁夏的防沙治沙,实现了历史性转变:治理速度大于沙化速度!这个转变,为宁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在宁夏视察时专门视察了治沙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亲自出席了上个月在银川召开的宁夏防沙治沙大会,说宁夏的防沙治沙成绩“令人鼓舞”、宁夏各族人民的奋斗精神“令人敬佩”,称赞宁夏重点治理区“已经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为推动全国防沙治沙事业树立了样板,作出了示范。”

当然,宁夏人也清醒地看到:宁夏的沙化危害依然突出,治理难度依然很大,治理成果依然脆弱,人为隐患依然较多,全球变暖的压力还在加大……防沙治沙的紧迫感、责任感,一直压在宁夏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的心头,而治理力度的加大,则为宁夏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治沙美景:今朝更耐看

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盐池县,过去是个风沙危害十分严重的地区。过度放牧、乱采滥挖曾让那里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土壤沙化不断加剧。近些年来,当地采取多种措施加快了对那里的治理,那里也涌现出了许多成功治沙的典型。一位负责人给记者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过去,外地有关人员到盐池,当地有关部门往往要精心挑选治理好的地点和项目,让他们去看。自2003年以来,这种情况变了:不管谁来,都可以到任何地方去看,随便看什么、看哪里都行,因为这个地域广阔、曾经黄沙滚滚的贫困县,现在已经没有大片裸露的明沙丘了。无论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欣欣向荣、赏心悦目的景象。

缚住了沙龙,绿色覆盖了宁夏大地,昔日缺少生命的沙滩生机盎然,向人类贡献出可观的财富。

(原载2007年9月17日《光明日报》七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