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婚姻文化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婚姻制度与现代婚姻制度之间有着明显的过渡和变化,无论是从通婚规则、择偶方式、婚配条件还是从婚姻的成立、婚姻礼仪等各方面来看,传统婚姻模式与现代婚姻模式在乌孜别克族中既有继承又有改革。
乌孜别克族的传统婚姻像恋曲般动人,就像谚语说的那样:“两朵并蒂的花才鲜艳,双宿双飞的白天鹅才叫美丽。”漫长的岁月,能经得起打磨和历练的是人间情感,而将这种情感契约化、仪式化、家庭化、责任化的是婚姻。
一、传统婚姻制度的特征
(一)普遍实行早婚和婚姻包办及民族内部通婚
新中国成立前乌孜别克人一般男子18~20岁就可以成亲,女孩16~18岁就必须出嫁,在此之前,女子要淑居闺房,严守贞操,学习女红,训练家务,否则,父母就会受到舆论的指责。
乌孜别克族非常讲究门当户对,贫家男子即使再优秀,再有品貌也很难娶上中意的富家姑娘,而富家子弟则可以娶贫家的漂亮姑娘。这种经济财力和社会地位上的悬殊,造成婚姻选择上的不平等、不自由。有的新婚夫妇甚至彼此从未谋面,更不用说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了。
传统的乌孜别克族青年男女没有婚姻自主权,更不能自由恋爱,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婚姻属于父母包办,但父母一般还是会从女儿或儿子的幸福考虑的,他们在物色女婿、媳妇时都要征求自己儿女的意见,而儿女一般也都听从父母的安排。
(二)传统的“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婚姻模式
在新中国成立前,只有个别的乌孜别克族富商和上层人士存在着一夫多妻的现象。按宗教规定,乌孜别克男子最多可以娶4个妻子,但是,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始终保持着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在这种婚姻模式中,夫妻关系相对单一,虽然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很低,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仍旧是男方,但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像一夫多妻制家庭中夫妻地位那么悬殊,妻子有更多生产、生活事宜的参与权、意见发表权,甚至还有丈夫授权之后的部分财产支配权。
(三)婚姻的解除方式
从婚姻的解除来看,女方处于被动的地位。过去,按照乌孜别克族的传统,丈夫若对妻子不满,女方的正当权益是无法得到维护的。如果丈夫向自己的妻子说一句“塔拉克”(遗弃之意),这样就表示婚姻解除了,也就算离婚了。如果离婚是男方先提出的,女方可以带走自己的嫁妆,同时,男方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钱财或其他物品。按伊斯兰教规定,离婚后的女子必须等到3个月零10天以后才能改嫁,这样可以查看妇女是否怀有身孕,如果有身孕,所生子女归男方。离婚后,如果双方回心转意,重续鸳梦,可以请宗教职业者到家中念经禳解,这样就恢复了夫妻关系。这种破镜重圆的事,也是不少的。但是,如果男方离婚时,连续说了三次“塔拉克”,以后他们再想复婚就不可能了。因为按传统规定,要复婚,必须先让女方与他人结婚以后再离婚,双方才能履行复婚手续,女方无法申诉,也无法以自己的力量来挽回这段婚姻。虽然有过这样解除婚姻的现象,但是乌孜别克族婚姻解除的现象较少,夫妻再合不来也会为了子女忍着过下去。
乌孜别克族的婚姻制度虽具以上的传统特色,但在时代的流迁过程中,还是发生着变化。
二、现行婚姻制度的基本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男女平等在法律上得以确立,乌孜别克人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首先在婚姻模式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得到认同和坚持,一夫多妻制被废除,妇女的权益得到保护,男方、女方在婚姻中处于同等地位,早婚现象也逐渐灭迹。法律对男女双方的结婚年龄作了明确规定,父母出于对子女的前途、事业以及生理健康等诸多方面的考虑,不再受晚娶媳妇、晚嫁姑娘的舆论压迫。包办婚姻逐渐消除,男女青年可以自主交友、自主择偶,旧的择偶标准和择偶理念也被渐渐抛弃。现代婚姻制度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一)继承性
现行的婚姻制度对于乌孜别克人而言,是继承了传统婚姻制度中的合理部分。青年男女的婚配观念仍旧是慎重、严肃和合乎礼俗的,同时在自主择偶的基础上仍旧采取尊重家长的态度。这一切既尊重了传统,又合乎现代社会要求,确保了乌孜别克族家庭在文化和机制上的稳定性。
(二)合法性
乌孜别克族的婚姻如今都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的合法性成为现行婚姻制度的核心。与此同时,对于通婚双方的年龄、通婚条件都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
(三)现代性
乌孜别克族青年男女的婚姻越来越具有现代化的特色。除了婚姻自由、自主择偶这些基本保证之外,婚姻更多地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意气相投、门当户对、心心相印、地位平等成为现行婚姻制度的基础。
三、通婚规则
(一)乌孜别克族实行民族内部通婚
由于乌孜别克族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人长期生活在一起,风俗习惯又多有相通之处,因而,乌孜别克族同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塔塔尔族人通婚是被社会所认可的,通婚现象也比较常见。要是乌孜别克族人和外族人通婚,一般情况下,娶外族姑娘的现象居多,乌孜别克族姑娘嫁给外族的情况较少,而且乌孜别克人一般不和非穆斯林联姻。
(二)关于近亲结婚
由于新疆乌孜别克族人数较少,致使本族通婚范围比较狭窄。同时,乌孜别克族传统观念认为近亲结婚可以亲上加亲,利于联络感情,彼此往来更加方便,所以,过去近亲结婚比较常见,父母在给子女物色结婚对象时,一般首先把眼光关注在近亲中间,姑表、舅表、姨表和堂表兄弟姐妹之间可以自由婚配,只是辈分不同的人不能结婚。现在,经过多方的宣传、倡导,近亲结婚的害处已经广为人知,乌孜别克族特别严禁同胞兄弟姐妹和同吃一个母亲乳汁的异性之间的婚配,近亲通婚基本上已经消失。
(三)特殊婚俗
在乌孜别克人的传统婚姻制度中,以前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婚俗。
1.“兄亡弟及”的转房习俗在传统的乌孜别克族婚姻生活中曾有发生。哥哥去世后,弟弟如果尚未婚配,在家长的允许下,可以娶自己的嫂子为妻。弟弟若已有配偶,则寡嫂是不能被娶的。然而,要是弟弟去世了,无论其兄有无配偶,都不能娶弟媳为妻。“兄亡弟及”的习俗主要是为了抚育亡兄的孩子,以使家脉不致荒僻,哥哥的孩子得以长大成人,同时,“兄亡弟及”也是为了避免亡兄的家产落入他人之手,以保证家产的完整。此外,如果妻子去世了,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不受继母的虐待,同时避免家庭生活的矛盾冲突,男方也可以娶亡妻的姐妹。现在这种婚俗已经消失了。
2.在乌孜别克族的婚俗中,还存在着“卡依恰库达”的通婚形式。这种通婚形式主要是:如果甲家的儿子娶了乙家的姑娘,而甲家的姑娘又嫁给乙家的儿子,形式上与通常所说的“换婚”很相似,但实际上却不同。“换婚”是由贫穷造成的一种婚俗,出于无奈,而且在文化上讲也不可取。而“卡依恰库达”则是以甲家和乙家男女双方的感情为前提。乌孜别克人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来增进两家世交之谊,使代代相传,亲上加亲。
3.乌孜别克族也招女婿入赘,但这样的情况很少见。女方父母将上门女婿视若己出,像亲儿子一样对待。入赘的女婿一般是比较可靠、憨厚、诚信的青年或者无亲无靠的孤儿。入赘女婿不付给女方彩礼,成亲婚礼也由女方家负责宴请亲朋。而一般男子娶妻,则要花费一笔很大数目的彩礼。
4.在乌孜别克人的婚礼上不能宰杀黑羊、黑马、黑牛,如果只有黑色牲口,要在黑羊、黑牛、黑马的脚上缠上白布才能宰杀。
5.乌孜别克族通常在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不举行婚礼。
四、择偶方式
乌孜别克人的择偶方式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一)自由恋爱
随着交际圈的扩大和交际程度的加深,乌孜别克族青年男女有了自由选择的充分机会,乌孜别克人家的父母也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孩子的对象也必须获得父母的最终认可。从调查来看,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民族乡阿克喀巴克村的乌孜别克族青年男女大部分都是在本村择偶婚配,也有少部分是从外地外乡迎娶新娘的。
(二)别人介绍
由于农牧区的乌孜别克人受交际范围本身的限制,自由恋爱存在着具体的困难,不少的婚姻主要还是依靠别人介绍。介绍人主要包括:亲戚、朋友、同事、邻居以及媒人。
需要注意的是,别人介绍的婚姻不同于包办婚姻,男女双方都要从家庭出身、经济现状,男女双方家庭在社区中的声誉、地位,男女双方的品貌、才干和文化程度,以及男女双方的性格、心理等方面来综合考察。在此基础上,男方、女方父母的态度以及男女青年自己对对象的认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五、婚姻礼仪
乌孜别克人认为夫妇终生不离、白头偕老、亲自培养子孙是幸福生活的表现。婚姻的确是男女之间坚固的契约。在生活当中,夫妻双方负有高度的责任,对男子而言是维持生计、保护自己的妻子和培养子女;对女子而言则是管理家庭内部事务、抚养孩子、关爱丈夫,对丈夫忠贞。这些责任的担负意味着家庭的幸福和存在,反之则意味着家庭的破裂。
(一)求亲
乌孜别克族的求亲与订婚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过程。现在乌孜别克族青年大多是经自由恋爱后结婚,但是很多人仍然按传统的习俗履行结婚程序。首道程序就是求亲。如果男孩方或男方父母看中某人家的姑娘,男方物色好对象以后,男方的父母拜托亲友做媒去女方家纳聘礼、求亲。以前去女方家求亲的媒者一般都是男子担任,现在有时候也有男方家的女性亲友做媒的现象。媒者代替男方家去女方家求亲的过程叫“萨乌齐扩玉希(savchi qoyish),萨乌齐玉巴热希(savchi yubarish)”。男方家的媒者去女方家求亲在叙谈中首先用最美的和最甜的话语来形容自己家的儿子和他家的女儿,然后要明确地说出自己来的目的,并问道:“如果能娶上您家的闺女是我们家儿子的福分,能和您家做个亲家也是我们的荣幸,我们可以做亲家吗?”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婚事,女方家长会客客气气地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辞,比如告诉媒者“女儿年纪尚小,我们暂时不会考虑女儿的婚事,几年后再说;很抱歉!女儿已经与别人定亲了……”,这样就是拒绝了求亲,这时媒者就明白了女方的意思,男方就不会提第二次亲了,求亲过程也就自然终止。如果女方比较中意男方,想同意这门婚事,便会说:“我们要和亲戚商量一下。”虽然女方这样说也没有明确表示,但一般是表示留有余地。按传统习俗,女方家即使同意这门婚事,求亲也要进行几次,常做一些有趣的周旋,表现出乌孜别克族人对婚事的慎重态度和诙谐幽默的性格。男方的媒者多次到女方家去做客和求亲,最后女方接受男方的求亲叫“囊斯尼德尔麻克”(nan sindirmaq)意思就是“求亲被接受了”。当然,女方给男方承诺之前女方家长会征求女儿对此婚事的意见,女儿愿意之后才接受男方的求亲。
新娘彩礼(一)
(二)克孜库尔迪仪式(见公主)
乌孜别克族的订婚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过程。男方得到想要的答案之后,男方的奶奶、姥姥、母亲、婶婶、姑姑、嫂嫂和姐妹们,共20个人左右带着见面礼到女方家:给未来的新媳妇一套最好的衣服、最漂亮的头巾、皮鞋、纯金戒指或耳环,还有些甜食、冰糖等。此外,还要送给亲家母和亲家公一些衣服或布料。在女方家做客时,打扮的如同公主般的姑娘捧着托盘上亲手泡的一壶热乎乎的茶慢慢地走进客厅,热烈地又握手相见又拥抱每一个客人,并亲自给每一个客人倒茶,然后很有礼貌地走出客厅,此时客人们会仔细地观察姑娘的一言一行。这就是乌孜别克人常说的“克孜库尔迪”(qiz kordi)或“见公主”习俗。在这一阶段,男方会顺便问到女方何时举办订婚仪式和婚礼仪式。
新娘彩礼(二)
新娘彩礼(三)
阿克里克塔希里德仪式(一)
阿克里克塔希里德仪式(二)
(三)阿克里克塔希里德仪式(订婚仪式)
克孜库尔迪之后,男方的媒者多次去女方家询问婚事的费用和女方的需求,最后商定阿克里克塔希里德、婚礼的日期和婚礼宴席的所需物品。按照乌孜别克族的传统习惯,阿克里克塔希里德仪式在女方家举行,仪式前几天男方定下去女方家参加订婚仪式的人数和亲人名单,举行仪式时女方家招待客人的所有食物也由男方承担。举办阿克里克塔希里德仪式的当天早晨或前天傍晚,男方将为仪式准备的活羊、大米、面粉、清油、胡萝卜、土豆、咸盐、调料、茶叶、冰糖、糖果、果酱、干果、糕点、帕提尔(囊的一种)、馓子、水果等食物送到女方家,阿克里克塔希里德仪式上男方家来的客人就在女方家里做客。当然,女方也为此准备丰富的馈赠食品。按照乌孜别克族的传统习惯,新郎新娘不许参加阿克里克塔希里德仪式。男方和女方可参加阿克里克塔希里德仪式的大多数客人是女性,少数男宾也可以参加。
新娘彩礼
当天,男方母亲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前往女方家,她们中的十几个人手里端着一个用餐布包着礼物和食品的托盘来到女方家。此时,女方的母亲率领女方亲友早已迎候在屋外,待男方家一行人到来时,两位亲家母热烈拥抱,都为结下这门亲事而相互祝福。两方客人用完餐,男方母亲双手端着一碗热冰糖茶,恭敬地献给女方的母亲。随后,男方家的客人代表男方将带来的十几个托盘的帕提尔、馓子、糕点、冰糖、糖果、茶叶、干果等食物和为新娘准备的聘礼,包括各种衣料、几套衣服、扎尔朵皮、各样头巾、礼拜毯、围裙布、几双皮鞋、纯金首饰和现金等,还有为新娘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亲、哥弟姐妹、姑姑嫂嫂等准备的衣料、衣服等礼品一一摆在客厅的桌子上,并一边念着彩礼单,一边打开带来的礼物和新娘的聘礼,请参加订婚仪式的所有客人过目。最后,女方也将为新郎准备的各种礼物摆在桌上,让客人们过目。男女双方家庭还要备礼答谢媒人,感谢他或她促成了一桩好姻缘。这就是乌孜别克人常说的“阿克里克塔希里德”(aqliq tashlidi)仪式。然后,新郎和新娘都要找一位未婚且能说会道、办事干练的好朋友做自己的“阔力达西”(傧相),在婚礼前后一直陪伴着自己,处理、应付一些事务。
(四)婚礼仪式
乌孜别克族的婚礼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同时也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按照乌孜别克族的传统习俗,在正式举行婚礼前,新娘是不能见婆婆的,婚礼的主要费用一般由男方承担。婚礼仪式在女方家举行,举行婚礼仪式的前一天男方就要把举行婚宴所用的大米、活马或者活牛、活羊、油、胡萝卜、土豆、馕、糖果、干果、水果、茶叶、咸盐、火柴等物品送到女方家。女方父母要为新娘准备铺盖、窗帘等布置新房的用品。
阿克里克塔希里德仪式(三)
乌孜别克族传统的婚礼庆典一般要持续4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内容。
第一天是举行证婚仪式(尼卡)的吉日,在女方家举行,也是婚礼庆典最为喜庆热闹的一天。这天,新郎在自己家,由男傧相和一群小伙子陪着,一边吃着丰盛的食品,一边吹拉弹唱,等待着幸福时刻的到来。新娘穿着华丽的结婚礼服,由女傧相和女友们陪着,欢聚在自己家或邻居家,女友们唱着歌、跳着舞,为新娘的幸福欢庆祝福。当天晨礼后新郎的父亲和他的陪伴们到女方家和新娘及其父母共同接待前来祝贺的宾客。上午接待男宾客。对男宾客的招待比较简单,男客们吃过抓饭、胡尔达克、各种水果后跳一会儿舞就告辞了。下午,女宾客纷纷来到新娘家祝贺,婚宴比上午丰盛许多。客人们围坐在地毯上,主人依次为客人倒水洗手,先摆上糕点、馓子、帕提尔、冰糖、糖果、巴达姆等干果、水果、清茶或奶茶等茶点,再端上炖羊肉或者胡尔达克,最后送上抓饭,直到每位客人都吃饱喝足主人才撤席。当天下午,新郎的妹妹也要来到新娘家,新娘家用隆重的礼节欢迎,在她进门时,要在地上铺上一块长布,将她迎进家里待为上宾。按传统习惯,吉日这天前来贺喜的客人,男宾客都是空手前来,而女宾客都带着礼物向新娘母亲祝贺。
察齐古(为新郎、新娘祝福而撒喜糖)
法提哈(为新郎、新娘祝福而祈祷)
念“尼卡”中的新郎
念“尼卡”中的新娘
傍晚时分,有人前来新郎家报告,说证婚仪式快开始了,新郎立即由男傧相和小伙子陪同前往新娘家。当他踩着铺在地上的花布或地毯进入新娘家后,随行的小伙子嬉笑着争夺一块叫作“帕炎达孜”的红布。新郎站在客厅正中央,四周环绕着贺喜的亲朋好友,这时阿訇开始主持证婚仪式。他先举手诵读一段《古兰经》,然后问站在门槛外戴着盖头的新娘:“××的女儿××,你愿意嫁给××的儿子××为妻吗?”新娘起初一言不发,直到阿訇连问3次以后,她才轻声回答:“愿意!”阿訇接着转问新郎:“××的儿子××你愿意娶××的女儿××为妻吗?”新郎响亮地答道:“我愿意!”接着,阿訇按乌孜别克族的传统,将两块蘸上盐水的馕递过去,这时,男女傧相要为自己陪伴的新人争先抢馕。据说,新郎新娘谁抢先吃到这块馕,以后在家里就更有权威。一般来说,新娘总是让新郎先吃下馕,以示他一家之主的地位。
证婚仪式结束后,新郎一行就准备将新娘迎回自己家。新娘换上男方送来的结婚礼服,披着盖头,由女傧相陪着向自己的父母告别。女方父母殷殷叮嘱新娘,并做“都阿”为女儿祈祷。新娘想到即将离开父母和姐妹,失声痛哭,依依不舍。最后在自己姐姐、嫂子和女傧相的陪伴下,随新郎一同登上迎亲车。娘家人急忙把嫁妆放到车上,然后迎亲车一行打着手鼓,弹着茹巴布,唱着婚礼歌《亚尔亚尔》,一路欢歌笑语,赶往新郎家。
乌孜别克族婚礼有“拦驾”的习俗。当迎亲车刚走出一段距离,新娘家邻里的小孩和小伙子们便用绳子拦住他们的去路,挽留新娘。迎亲的人就向他们分发零钱、手帕、毛巾、糖果之类的礼物,气氛热烈欢快。
迎接新娘仪式
按照乌孜别克族人古老的习俗,新郎家门口要点燃一堆篝火,新娘下车后,要绕火堆走3周,还有人家是用花毯将新娘从火堆上抬过去,据说这样可以驱鬼避邪。新娘由女傧相陪同,陪着女宾客们唱着《亚尔亚尔》向公公、婆婆、新郎的兄弟姊妹鞠躬行礼,这就叫“克琳萨拉木”(kelin sälam)。接着,新娘踏着铺在地上的花布或地毯走进新房,女宾客们再次唱起婚礼歌《亚尔亚尔》时,新郎也进入新房,和新娘坐在一起。一位年长的女性拿一面镜子,分别照着新人,问他们是月亮还是太阳,新郎要回答是月亮,新娘回答是太阳。然后,一对年长的只结过一次婚的恩爱夫妇要在新床上躺一会儿,祝福新人像他们一样恩爱到老。等到仪式结束时,已经是半夜时分了,客人们纷纷告辞,只留下年长的有威望的女性和新娘的姐姐或嫂子,向新娘讲授新婚知识。这种人被称为严嘎,新婚之夜严嘎的作用较大,男方女方都要向严嘎赠礼酬谢。
国献嘎
第二天清晨,新娘家的3位女性端着“伊斯格勒克”(慰问斋)来看望新婚夫妇,新郎母亲客客气气地招待客人们,并赠送给她们红色的金贵衣料和一朵红玫瑰,表示儿媳妇的洁身自好。新郎要去岳父家向二老问安。新娘家这天要宴请宾客,举办联欢会(胡吉尔克派)。下午,新郎家中举行揭面礼(“玉孜阿齐库”yuz aěuv),参加揭面礼的都是女宾客,新娘的母亲也带着女亲友来参加。待新郎用丰盛的宴席招待完客人们以后已到了傍晚时分。这时,女傧相带着新娘从帷帘中出来,并在她面前铺一块用来擀面的布,新娘的母亲往女儿手上放3次面粉,放3次抓饭,再拥抱新娘3次,意思是希望新娘日后勤持家务。在众人一再要求下,女傧相敏捷地一挥手,蒙在新娘头上的面纱随即揭开,整个房间都欢腾了,这表示新娘已成了媳妇。
第三天,新娘的父母在家中举办“绮热拉克”(ěirlav),即宴请新郎和他家族的亲人们,这主要是两家亲戚参加的答谢宴会。
第四天,新郎父母也举办“绮热拉克”,回请新娘父母一家。两家人都互相赠送礼物表示答谢,增进亲家之间的联系和友情。至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
乌孜别克族的婚礼中,还有“请新娘”和“搬新娘”的活动。“请新娘”就是新郎的亲友将新娘请去做客,“搬新娘”就是新娘的亲友在婚礼后将新娘接走,等新郎带着礼物前来请求,才将新娘送还,被“搬走”的新娘接回娘家以后,要先在娘家门前燃起的火堆旁绕行一周才能进屋等。
现在乌孜别克族的婚礼仪式已趋于简化,并融入了一些新的风尚和内容,但是传统婚礼的主要仪式和习俗仍然有所保留。
在草原上已哈萨克化的乌孜别克人的婚礼仪式有点特殊。尤其是新疆木垒县乌孜别克民族乡的乌孜别克人举办婚礼仪式的过程与上面所说过的过程不太一样。乌孜别克乡的乌孜别克人有6大族系,分归为6个先民的后裔,一般情况下,他们6大姓氏的乌孜别克人之间互相通婚。同时,奇台县与木垒县的乌孜别克人之间接触比较频繁,这就加大了乌孜别克人内部联姻的频率和范围,因此乌孜别克人亲上加亲的联姻现象多了起来,近亲结婚引起族内的担忧。
1950年以前,乌孜别克人族内成亲的比例较大,1950~1990年,乌孜别克族与哈萨克族联姻已经得到认同。1990年至今,乌孜别克人在近亲结婚危险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乌孜别克人也与乌孜别克人联姻。此外,乌孜别克人也和塔塔尔族、维吾尔族通婚,但比重不大。族际通婚的主要原因是:在木垒和乌孜别克乡的乌孜别克人人数并不算庞大,这样近亲结婚的危险会很快发生。为了乌孜别克族整个族群的根本利益,与其他兄弟民族通婚是一条途径。从族际通婚的规模来看,乌孜别克人之间的通婚比例与乌孜别克人与哈萨克人的通婚比例基本相当。这与阿克喀巴克村和大南沟村的现实情况有关。从族际通婚的效果来看:乌孜别克人与其他兄弟民族之间通婚没有造成任何的民族歧视,相反却使乌孜别克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五)离婚
在乌孜别克族人眼里,离婚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男女老少都非常在意,前辈常对晚辈说既然结了婚就尽量别离婚,所以,乌孜别克族人离婚率很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