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发展块状经济,打造金质名片
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由大量中小企业集群构成的块状经济已成为实现区域经济工业化的一种重要模式。我国块状经济发展最为显著地区的是浙江省,在浙江省,这种集群效益式的产业组织形式呈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竞争优势,众多块状经济体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并且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浙江省委政研室课题组对“块状经济”则给出了相对明确的界定,指在一定地域集聚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及其组织形式,即是由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产业区。该课题组还将10家以上企业生产同类或相关产品、年产值上亿的区块称为“块状经济”。
在浙江省,温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当属这一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温州的“块状经济”作为富有特色的区域性产业组织形态、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中小企业群、以轻型的最终产品为主体的特色产业,显示了“小产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业大规模”的特征,在全国形成较早、发展也相对较为成熟。
温州是具有悠久经济历史的手工业名城,皮革、瓯绣、造船、丝织等在唐宋以来即负有盛誉,“其货纤靡,其人多贾”,工商业繁荣。温州人素有从事小商品生产和设摊开店的习惯,并以此作为谋生的重要手段。温州又是具有深厚积淀的文化名城,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从事功致用的思想出发,主张“以利和义”、“功利与仁义并存”的价值观,重视商业,提倡对事物作实地考察,在实际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办事能力。这些历史因素对当今温州民营企业以传统轻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形成,对现代温州人务实、创新的思想观念和“敢为天下先”的温州人精神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起步于家庭工业的温州民营企业块状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一镇一业”的轻加工制造为特征。具体说,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86年的十大商品产销基地的出现,温州家庭工业“拾遗补缺”,创造了独具一格的“小商品、大市场”的经济格局。而从1987年至今,则是轻工产业欣欣向荣,“以质量求生存、赢得品牌”的阶段,昭示着演进中的温州民营企业块状经济已经跃上一个新的平台。经过近30年的健康有序发展,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鞋、服装、低压电器等轻加工制造企业集群已遍布温州城乡。
700万温州人中,有160万经商大军走南闯北,遍布全球。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去开拓。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认为:温州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就是以商带工的“小商品、大市场”。图为改革开放初期冒着冬日凛冽的寒风在北京和平里街道卖服装的温州人。 萧云集 摄于1984年
苍南人自改革开放以来素有从事小商品生产和设摊开店的习惯,并以此作为谋生的重要手段。纵观典型的苍南经济类型,很多都有着块状经济的特征,如获得国字号金名片的塑编产业与印刷产业,就是典型的块状经济。苍南的块状经济的形成有着自身的机理,分析如下。
首先苍南的块状经济是基于集聚运动而成的,块状经济集聚有别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也不同于区域科学家所提的区域集聚和城市化集聚,它更突出了区域产业的共性特征,即它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企业围绕某一主导产业而结成的整体。以塑编产业为例,在发展初期是家庭式作坊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随着矛盾的出现,原料购进与成品销售由一部分人负责,而生产由另一部分人负责;再随着生产销售的发展扩大,一些经营大户走了自愿联合办企业的道路;经过设备的改革,使得塑编工艺有了彻底的改变,苍南县掀起了投资塑编企业的热潮,先后涌现了200多家塑编企业,1998年建成灵溪塑编示范工业园等多个工业园区,多个集团进入园区生产,产生了塑编产业集聚效应,相互关联的塑料厂、塑编厂等围绕主导的塑编产业结成了整体,成为了典型的块状经济。
其次,苍南的块状经济在其形成的区位条件方面和空间模式方面均具有内源性和自发性的特征。在区位条件上,苍南的块状集聚大多产生于缺乏传统经济学所强调的资源禀赋的地区,这说明区位是工业化的结果而非原因。空间模式上,块状经济集聚源于苍南的乡村,它是布局于乡镇又以集聚工业化推动农村城市化的集聚形式。苍南的块状集聚是苍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是带动“块状经济”区域自身发展的有效产业发展模式。
温州的块状经有着很多在产业类型、区域集聚、自发形成等方面的共性,但各“块状经济”的产业组织、区内企业合作竞争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形成不仅是由于产业类型的差异,还与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等因素息息相关。根据竞争合作模式的不同,块状经济可以分为核心品牌型、网状型、混合型、企业配合型等四类块状经济竞合模式。这些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各块状经济本身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技术的引进与革新、区内新老企业的更替等而不断变化和相互转化的。
苍南县宜山镇素有“土纺土织之乡”的称号,所产土布名谓“宜山布”,行销浙江省内外。远在明朝,宜山镇就有“田种禾,地种棉,男耕女织”的记载,到了清朝,更几乎家家户户皆置有手摇纺车和布机。1979年至1981年间,宜山人民开创腈纶边角料再生利用技术,1983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充分肯定和赞扬了宜山再生纺织业的发展方向,高度评价它“展现出农村生产力充满生机的发展前景”,宜山成为全国再生纺织生产中心。萧云集 摄
苍南的块状经济大多属于网状型块状经济。网状型块状经济是指众多相对独立的、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中小企业交叉联系,聚集在一起而形成。苍南的再生棉纺织,印刷产业,箱包产业,台挂历礼品生产,人参鹿茸产业,特色农业等都属于这一型,以再生棉纺织为例,基本特征如下:一是块状经济区内企业的规模小,雇员的人数很少,许多再生棉纺织企业都是家庭式小作坊;二是由于生产工艺较为简单,流程较少,主要包括布角人工分色、褪色、开花、纺纱(清花、梳棉、拼条、气流纺、除尘、打包),企业能够独立地完成,所以相互之间专业化分工和合作较少;三是生产的产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民间土纺土织已有35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纺织方式基本沿袭传统生产方式发展形成的;四是供应商和顾客群比较一致,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五是在对外销售方面具有较强的合作性,共享区域性品牌效应。
宜山气流纺
块状经济聚集可以带来包括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企业可以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区域分工体系,通过相关要素的大量聚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等正面效应。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块状经济的正面效应包括:
第一,区内企业合作,可以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经济活动总是以社会化协作和一定空间为基础。空间距离的存在不仅意味着空间跨度,还意味着时间的间隔和机会稠密度的降低。空间距离的接近,能大大增加搜寻机会,降低搜寻成本,通过信息所获得的节约额越大。就理论而言,交易费用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寻找成本,即寻找合适交易对象的成本;签约成本,即与交易相关联的谈判与签约的成本以及监督与履约成本。另外,与交易相关联的生产协调成本也是交易费用的主要来源,对于技术创新频繁的产业而言更是如此。而相关企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形成块状经济模式,可发挥降低交易费用的效应。地理位置上的相邻也有利于它们之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彼此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从而减少签约与监督、履约成本。当然,便捷、低成本的信息交流使它们彼此间在技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协调更加容易,有利于相互协同进行技术创新。此外,运输成本的节约、存货最小化的成本节约也是重要的。
第二,知识外溢效应,知识溢出是造成集聚效应的主要动力之一,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也是维持块状经济聚集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外溢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只有在相应的区间范围内,企业才能获得充分的知识,尤其是未被编码化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在块状经济内部,生产的网络就是学习的通道,企业可以通过正式交流或非正式交往,获取外溢知识、激发新思想,某一企业通过创新和开发所获得的包括产品生产的技术,产品的款式、花样等,以及产品的市场信息、产地的品牌、企业的管理方式等的新知识,很大一部分外溢出去,成为整个企业群中的公共知识。
第三,块状经济区域的自增长功能。高级化的块状经济是分工发达,具有自组织功能的专业化生产体系。发达的分工,意味着更多的功能操作实现了内部规模经济,也意味着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可能。同类企业同类产品的高密度聚集,能使企业在比较中迅速地发现产品序列的差异性和创新机会,通过对市场的进一步细分,找到发展空间。每道工序中众多企业的存在,创造了大额的联合需求,为新的分工提供了可能。区内发达的分工体系,激烈有效的竞争合作关系,还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生产过程的可分性,大大降低了分工创新所需的各项投资。
此外,厂商能够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比较容易地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以较低的代价从政府以及其他公共机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块状经济的自增长功能还体现在,同一区域竞争对手的存在,会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而目前,温州的块状经济由于尚处于相对低级的块状积累阶段,其自增长功能势必受到较大影响。
除上述三种积极影响外,块状经济条件下产业竞争与合作对经济效益的积极影响还体现在区内企业生产要素的易得性,政府提供对该区内产业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区内相关企业的横向及纵向兼并、收购等产权交易的便捷性、公开性,这些效应都有利于区内企业扩张和产业提升。
然而,对于苍南地区块状经济发展阶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上述积极影响则未必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苍南块状经济区内产业的竞争与合作对经济效益造成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产品“同质性”强导致低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产业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低端模仿抑制产业创新等方面。如台挂历产业就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虽然苍南的块状经济存在着问题,但是块状经济的发展对苍南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是苍南2010年的主要产业数据统计表,由此可见苍南地区的典型的块状经济不仅是苍南县的主要产业,而且也在工业产值占比中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
表2.1 2010年苍南县主要产业数据统计表
提及苍南的经济,不得不提的就是苍南的十四张国家级金名片,苍南的国字号金名片不仅是苍南特色经济的代表,而且也是典型块状经济的缩影。从1999年的金名片之“中国四季柚之乡”到2010年金名片之“矿山井巷之乡”,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苍南这片土地块状经济逐步成熟的一个见证。
苍南的十四张国家级金名片[1]简介如下:
表2.2 苍南十四张国家级金名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