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成:梦圆席乡黄古林
龚成,字德飞,号宜适,1956年生,1971年参加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至今。任鄞州区古林镇文化干事,文化站副站长。曾就读于鄞县五中、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浙江美院、杭州大学等。主要著作有《席乡情》《中国席乡古林》《商海弄潮》《龚成书画集》等。
从小接受民间文化的薰陶
他出身书香门第,祖孙仨包括他女儿都教过书。“文革”开始时亲密接触传统的乡土文化。当时他父亲在鄞县二中教书,那年暑假他去了父亲学校补习功课。因为画“黑猫白猫”而被“靠边站”的父亲,闲着无聊就在学校附近山区农村搜集到一些民间农谚。为了帮助父亲把农谚整理成册,他首次接触到乡土文化知识,大开眼界。于是,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吸收着来自民间的丰富文化知识。
在鄞县五中毕业后,下放当了农民,但他一直坚持自学;农闲时聆听老农顺口溜,竭工时坐在田头写笔记。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学到的知识,使他以后有条件参加高考,编写“民间文学三集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书时,就能得心应手地发挥很大作用。那时的他,凡见到一本好书,犹如岸上的鱼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他当过赤脚兽医、宣传员、小学教师等,还自学过中医等知识,采种草药为村民义务服务,做过许多好事。在农村夜校里义务为村民读报、写信、出墙报、编故事、创作戏剧曲艺资料、辅导农民识字,充当着一名农村文化指导员的角色。
乐为群众文化默默奉献
1971年,是他一生命运的重大转折点,被安排到社办企业工作,从一个赤脚的农民,嬗变成一名令多少农民羡慕的企业工人,然而无论做什么工作,学习知识、传承文化,时刻伴随着他的成长历程。
单位里凡有新项目要开发了,肯定要有年轻有为、有知识的人去担任,他就是最好的人选。几十年来,他从事过医药胶丸、五金工艺、排灌机械、化肥农药、装帧喷漆、制图设计、技术测试、生产经营、墙报宣传、教育辅导、群众文化等的工作,总结一下还是对群众文化情有独钟。在业余时间里他还参与书画创作、文学辅导、摄影比赛。
“文革”结束后,全国开展了新时期总任务宣传热潮。于是,他搞文艺创作、绘制墙头画、书写标语口号,把活动搞得红红火火。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乡镇文化中心的成立,古林镇在全区领先办起了一本刊物《席乡文艺》,作为文化人才的龚成,担任了主要编辑任务。于是一篇篇、一件件堪称精品力作的民间文学、小小说、散文诗歌在这刊物上发表,还在《鄞县文艺》《宁波报》《宁波文艺作品选刊》上刊载。这些作品都是来源于他的生活,来源于生于斯、长于斯、养于斯的本土文化;这些文化是人们渴求的精神食粮,是故乡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寓教于乐的一杯清茶、一碗点心,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
他参加了县文化馆举办的“文革”后首期文艺骨干培训班,一乡一名骨干,不仅年龄大资历老,都是名震一方的资深老学究,唯独西乡百里挑一选了一名年轻有为的“秀才”龚成参加。然而,与会的老学究个个都非常尊重他、信任他、喜欢他,原因是他品学兼优、为人正直谦和而真诚吧。
只要有爱心,无论身在何处,他都会去传承文化、播种文化、守望文化;无论干啥工作,他总不忘学习文化、创新文化、服务文化、奉献文化。
为了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区,上级要求各乡镇也要积极争创省级体育强镇。然而,这些工作历史上从未有过,也没人做过,于是这一责任落实到龚成老师身上。其他乡镇都是五六个专业人员集体争创,唯独该镇只有一人创强。起初,区体育局对该镇一人做法深表忧虑和反对,担心弄不好会拖全区后腿。因当时也没有合适人选帮助,龚老师只能独当一面了,一个人撑起了乡镇创强半爿天。面对重重困难,这位老学究却知难而进,绞尽脑汁使出浑身招数,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奋战。由于工作时间超时,加上饥饿无常和睡眠不足,导致他晕倒在工作台上。后经查得了严重胃溃疡,但他仍不休息坚持工作。经过他三个月时间的昼夜奋战,硬是把二十多本要考核验收的材料编制成册,终于完成了创强工作中的全部软件任务。每本材料分解精细,填表正确到位,本本都是他的心智和精力啊!该镇最后经省创强工作领导小组考核验收全部合格,终于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体育强镇”、“省体育特色乡镇”、“省体育先进乡镇”等光荣称号。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令许多领导惊叹,也受到了省市区有关领导专家的好评和表扬。这一令人称奇而成功的实例,有专家说取决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热爱、奉献乡土文化的精神。而且创强后,省市区有关创强单位纷至沓来到该镇现场培训或参观,人们被他们过硬的创强材料和一流的体育设施以及拼搏的工作精神所敬慕。
在执行国家体育局第九套广播体操推广普及中他不慎滑倒而身负重伤,右膝膑骨内半月板粉碎性骨析,但他仍以推广普及体育、以群众文化为重,坚持把工作做好。在手术后期他还拄着拐杖去辅导工作、完成工作任务,充分反映出一名基层老文化对群众文化事业的深厚感情,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真诚负责。
在工作之余,他乐为人们编写墙报、出专栏、写标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还深入基层采访一线工人,及时报道好人好事。使在这个偏僻一乡的地方,广播有声、报纸有名。他的工作也得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全县十佳优秀报道员、《宁波日报》、《鄞县报》优秀报道员;还上过《宁波日报》年度全市十佳好新闻光荣榜。
在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程中,他坚持不懈地耕耘在传统文化领域,是一个地方精神家园的忠实守护者,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热心传播者,是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践行者。为了非物质文化工作,他积极倡导,默默地守护、无私地奉献,推进了传统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在开展非遗普查中,他独当一面,积极开展田野调查编写古林镇非遗项目一书,不辞幸劳地走田间、访老农,多次带病开展调查、编写项目表,为市、区非遗名录增添光彩。尤其是草席项目申报被选中省级名录,该镇也因此被评为非遗工作先进。另外他还对全镇的文物工作作出过贡献,几次被评为区级文物工作先进个人。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他参与了市里有关对外文化活动,多次接待过国外有关文物专家和文化学者,热情介绍故乡悠久的人文历史,因此他也被省社科联评为省级协会先进会员。
大河满是因小河溢,几十年来,文化站也因为有像他那样的文化骨干努力着,获得过许多荣誉。先后荣获“省特级文化站”、“浙江省体育强镇”、“省东海文化明珠镇”、“省级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作为宁波文化研究会、市文博学会成员,龚成老师每年参与宁波地方文化课题的研究和交流活动,参与了宁波名城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浙东独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工作,积极参会宣读论文,由他撰写的有关宁波大文化的项目论文每年在“浙东文化论坛”学术研讨年会上宣读交流,得到与会学者的好评,还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奖,省级协会先进等荣誉,为促进文化强区、强市建设作出了贡献。
他的知识来源于读书,他有藏书近万册,连续两次被评为区十佳藏书家庭,还被鄞州区委宣传部评为“学习达人”以及“文化家庭”等光荣称号。他长期扎根在这片沃土上,让青春在磨砺中得到了闪光;用汗水和心血付出了努力、赢得了人们的赞美。这应该是他对故乡文化的一片热爱和奉献。
(郑勇撰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