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历史简介固原一名,始于明景泰三年。为何称固原,一说是固原唐末陷于吐蕃后,原州先后归属于甘肃的平凉、镇原,固原被称为“故原州”,讳故改固,因名固原;二是“北魏以此置原州,以其地险固因名”。清朝以后,因战争和地震的破坏,固原山城逐渐衰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对固原的经营,此地往往成为中央王朝封疆大吏的驻地。穿越历史的隧道,我们会清晰地看到或感悟到固原数千年的历史格局。
历史简介_丝路重镇——固原

第一节 历史简介

固原一名,始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为何称固原,一说是固原唐末陷于吐蕃后,原州先后归属于甘肃的平凉、镇原,固原被称为“故原州”,讳故改固,因名固原;二是“北魏以此置原州,以其地险固因名”。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建城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575年,明神宗万历三年,固原城扩建,分为内城和外城,高大雄伟。清朝以后,因战争和地震的破坏,固原山城逐渐衰落。现在所见到的城墙遗迹,有内外城,内城即宋代的镇守军城,外城系明代万历三年(1575年)所筑。

固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黄河文化自有史以来开始在这里传播。固原,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上的咽喉要地,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使固原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日益凸显。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对固原的经营,此地往往成为中央王朝封疆大吏的驻地。穿越历史的隧道,我们会清晰地看到或感悟到固原数千年的历史格局。

古代的固原,因为有茂密的森林草原,因此有着充沛的水源,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宜农宜牧。良好的自然条件,使生活在新石器时代的固原人积极发展农业经济。从目前考古工作者的调查和发掘,有属于“仰韶文化北首岭类型”的隆德县北塬遗存,有属于“仰韶文化”的隆德县页和子遗存,属于“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的隆德县凤岭遗存,属于“马家窑文化类型”的海原县曹洼遗存和菜园遗存广泛分布于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和原州区。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社会由原始公社过渡到奴隶制社会。这一时期,居住在漠北以戎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来到清水河畔、六盘山下,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这里交汇融合,创造了固原地区的古代文明。进入春秋以后,戎族占据固原。据史书记载,黄河以南的各部族均有较大的发展,分别以自己部族的名称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有乌氏戎、义渠戎、空同戎、大荔戎。其中一部分在周朝时称为犬戎。在春秋末战国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前后),固原进入铁器时代,农业、手工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很快。

从战国起到明代,固原的地位,维系着中原的安危。其原因是固原迄北,尽为沙漠地带,生活在漠北(即今内蒙古和蒙古共和国)的少数民族要进入中原地带,而固原正处中原的北边门户,这里水甘草丰,气候适宜,物产丰富,是漠北少数民族很理想的歇脚之地,可以得到粮草的补充,休整部队,以图进取中原。因此,秦国非常重视边防建设,秦惠文王时,拔义渠二十五城;秦昭王时,攻灭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这就是固原城北战国秦长城。这一时期,固原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冶金业相当发达,出土的秦代青铜器上镶嵌有“金”是这一时期的历史见证。

西汉初期,漠北的匈奴族经常南下掠夺牲畜和财产,固原首当其冲,生产建设不能顺利进行,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呈曲线形。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推行休养生息的“富民”政策,努力发展生产,西汉初期残破凋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戍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后来,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说的更为详尽:“天水、陇西山林多木,民以板为室屋。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以射猎为先。……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故此数郡,名俗质木,不耻寇盗,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时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隔绝南羌、匈奴。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家属徙焉。习俗颇殊,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保边塞,二千石治之,咸以兵马为务;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是以其俗风雨时节,谷籴常贱;少盗贼,有和气之应,贤于内郡。此政宽厚,吏不苛刻之所致也。”

东汉末三国时期,固原地区归曹魏统治,边地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安定郡治也在无奈中内徙,从魏初起,安定郡一带的政局一直动荡不定。

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长达200余年的割据战争局面,社会秩序日渐稳定。这一时期,固原地区不仅有汉族居住,还有鲜卑族、羌族、氐族、羯族、匈奴等少数民族居住,形成了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固原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均田制在固原地区开始实行,文化艺术事业也得到了发展,以丝绸之路的开通为标志的中西文化开始大规模的交流,佛教也迎来了在中国传播的最好时机。农业自魏以来,“安定、北地、上郡、陇西、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性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割据战争的宁息,人民的俭朴勤劳,使北魏的“农职之教”很容易得到推行,从太武帝统一北方,到孝文帝在全国颁行三长制、均田制,这半个世纪左右,是固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生产得以恢复。畜牧业到北魏时,包括秦、凉和今固原在内,“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余万匹,骆驼将半之,牛羊则无数”。商业贸易活动,到北魏时商道更加通畅。近年来,固原出土的波斯银币和波斯萨珊王朝的鎏金银壶、玻璃碗、青金石戒指等,都是这一时期历史的见证。

隋唐五代,是我国经济向上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固原人民为反对突厥的侵掠和吐蕃的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有新的发展。至唐代,固原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养马中心,西北牧业的指挥中心,使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纷纷内附。唐代长达300年的统治中,民族融合成为主流。

北宋初期,国内长期的分裂割据和军阀混战,固原已没有正规的行政建置。由于党项族的逐渐强大和固原地居宋与西夏两个政权的争夺之地,频繁的战乱使得宋王朝重视了固原的行政建置,宋朝政府先后在固原地区设置镇戎军、德顺军、怀德军、西安州,形成掎角之势,严防西夏兵力的侵入。因此,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进入军事经济期。

金代虽然统治固原的时间不长,但却刻意经营,使固原地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们重视农业和军屯,并且始建于金代的六盘山道在元代开始畅通,形成了由西安至平凉,经蒿店翻越六盘山,直通兰州,然后经河西走廊,通向西域,直到现在仍然是一条重要通道。

元代,是固原历史上较为特殊的朝代,政治中心迁往开城。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四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军队一举攻占金德顺州。由于中原地区这一时期比较动荡,边地少数民族内徙,开城安西王府成为固原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宫廷式建筑,印证了固原宗教界发生的巨大变化。

明代,是固原地区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一个以回、汉、土达、蒙古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明代中后期的永乐年间,蒙古鞑靼、瓦剌各部强盛起来,经常南下攻掠,构成对明朝北方边境的严重威胁。固原虽是王朝的中心腹地,实质上却是明王朝的边防要地,即成为关中西北方的门户,军事地理位置渐趋重要。明廷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万里边防线上设立了9个军事重镇,固原为其一镇,派重兵驻守,抵御来自北方的威胁。仅固原卫、西安州守御千户所、镇戎守御千户所、平虏守御千户所、甘州群牧千户所、海喇都营、红古城堡等处有兵8853名,军屯由此兴起。固原地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粮食作物除种植麦类、豆类、谷类等粮食外,普遍种植胡麻、麻子、菜籽等油料作物,以及各种果树和蔬菜。据万历《固原州志》记载,固原州城内、彭阳城、红古城堡和板井堡建有粮仓4座,储粮6511石。以藩王牧场为主的畜牧业得到加强,手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发展。以儒学为代表的文化教育悄然兴起,科举制度逐步完善。

清代固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清初长期激烈的内战,清王朝的统治渐趋稳固,农业迅速发展外,交通运输业在历代建设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固原州为中心的陆路交通枢纽。邮电事业也开始在固原地区发展起来。清代固原地区的封建文教事业也有所发展,固原地区开始有了学堂。

固原有众多民族生息繁衍,纵横驰骋,迁徙组合,建立和产生各种政权组织、经济类型、生产方式、文化艺术、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构成源远流长、交融聚汇的固原民族文化和多元一体的格局。

固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跨越13个省区,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伟大长征,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固原西吉县将台堡留下了红二十五军,红一、二、四方面军的足迹。毛泽东率中央红军翻越长征路上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清平乐·六盘山》,西北野战军奉命西征,宁夏成为红军的大本营。1936年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长征进入西吉,当时,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部主任任弼时等在平峰镇与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一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等亲切会面。22日,红二方面军总部及二军团官兵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在将台堡胜利会师。23日,二方面军六军团到达将台堡以南20公里处的兴隆镇,与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一师胜利会师。至此,红军三大主力历经艰难困苦,浴血奋战,终于实现了三大主力的全部会师,长达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固原西吉将台堡与甘肃会宁作为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地,载入史册。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纪念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在六盘山峰顶和将台堡分别修建了“长征纪念亭”和“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

1949年7月至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西、海、固、隆、泾5县,红旗插遍了六盘山地区的各个角落,固原地区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纪元宣告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