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龙骨”之惑
作者:曹海英
一只长着尾巴的蝌蚪会变成一只四条腿的青蛙,完成了从水里到水陆两栖的过渡,青蛙的成长似乎浓缩了生物物种变迁的一个片断。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水陆两栖,再到陆生动物,直至哺乳动物,甚至高级哺乳动物灵长类,再到人类的最终出现,地球生命进化的印迹除了很少量地保留在部分动物的身上外,更多地留在了地球的无字书——化石上。
通常想来,远古的生物离今天的我们这样遥远,而当你站在被挖得千疮百孔的丁家二沟的山梁上,当你看到机器隆隆下已面目全非的西河桥时,你确实会觉得,远古离我们并不远。从骨头化为石头,是自然造化的力量,而再从石头化为钞票,再现的是人类生存之境的困惑和贪欲。化石,这地球的只言片语,人类给了它最丰富而最有戏剧性的注解。
在同心县境内的山塬上,发现了大量的古生物化石
丁耀红是同心县丁家二沟村的一个普通村民,家里大大小小有七八口人。每天的生计主要靠几亩薄地。在靠天吃饭的当地,田里的生计微薄而没有保障,为了一家的日子能过得好点,就是农忙时节,他也要和家人到附近的沟里去挖龙骨。在同心像丁耀红这样以挖龙骨为生的农民并不少。从20世纪60年代起,村民们已经自发形成一支挖龙骨的队伍,在最为壮观的80年代,近百平方公里的沟沟坎坎里散布着近千人,甚至善经商的同心人在山塬上自发形成了小集市,卖水的卖吃的,为挖龙骨的同乡服务。从这里挖出的古动物化石被药材部门收购,过去的一公斤三四元钱到现在的百十元左右,龙骨的价钱一涨再涨。据当地文管所在80年代的一个调查显示,同心的龙骨曾被贩销到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有108个药材部门收购过。于是,有人说,同心是龙骨之乡。挖龙骨成为像丁耀红这样的村民致富脱贫的主要途径。现在丁耀红家已经盖起了七间砖瓦房,也有了自己的运输车,在当地,他是少有的几个靠挖龙骨而脱贫致富的人,大多数人并没有丁耀红那样的经验和好运气,不过是靠此贴补家用。
当地人挖“龙骨”留下的土洞
丁耀红家就住在丁家二沟的山塬边上,是那种南部山区最普通的院落。尽管事先已经知道了这些,但当走进他家的小院时,我们多少还是有些吃惊,从院门外到院子里再到屋里,是一袋袋装好的有龙骨的土和那些不完整的小块的龙骨,而屋里的箱子里则是成组或散落的化石牙齿,柜子里还有一个基本完整的古象的乳齿,那些古动物牙发出的幽绿或灰白的色泽,像玉一样。没想到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接触到这样多的古生物化石,不是在文物部门(县上正在建化石博物馆,文馆所收存的多件化石暂时收存在仓库里,我们无缘一见),而是在村民丁耀红家,还竟然有这么多。
而这种境况全在现为同心县政协副主席的马振福的意料中。作为毕业于北大考古系、从事了近三十年文物管理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些龙骨的真正价值,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保护工作。但是面对村民们贫困的生活事实,和药材部门对龙骨的大量需求,加之绵延几十公里的荒野无法看护的现实,马振福除了愤然,更多的是无奈。而像丁耀红这样有经验的当地人,他们知道怎样把握药材和文物之间的界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大块完整的牙齿分解开来当药材卖掉,而遇到相当珍贵而完整的化石,他们也会直接跟北京自然博物馆联系,由他们直接收购,而当地文管部门无从知道这些信息,事后知道也无法制止。多年来,村民们在生存和法律中间找到一个对于他们最为有利的平衡点。所以,尽管一方面在马振福等人的倡议和敦促下,同心博物馆已经开始建设,但同时,村民们的人为破坏从没有停止过。
当地文管人员正在登记挖掘出的古象牙化石
在同心县东部及东北部的山塬上,四处是大大小小的土洞,那是找龙骨的通道有上千个,有深有浅,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挖开的化石洞高在一米左右,宽也近一米,有的很矮小,人只能爬进爬出,由于化石层多为沙土层,40多年来,当地村民们因为挖化石而葬身于化石洞中的有20多人。当地人挖化石的工具就是铁锹、绳子和编织袋子等简陋用具。由于洞内几乎没有通风,点煤油灯太呛,而点蜡烛对当地人来说成本又太高,一般,他们都随身带着小手电,感觉挖到化石了,拿出来照一下,基本都是在黑暗中作业。
站在丁家二沟土塬上,同心东部荒凉而赤裸的山野尽收眼底,虽然平原地带这时已是绿意一片,但这里的土地,在干枯中却是收获甚少,地表稀拉的蒿草,所有的一切只让人想到贫瘠和荒凉。谁会将就是这样一片缺水少绿的地带,和大象、犀牛联系在一起?难怪,当年挖龙骨的当地人,想不通这里的土地啥都不长,地下却长着这些白色的可入药的东西。
在这个村民生活温饱才刚刚有所保障的地方,在人们还无力奢谈文化保护,在方圆近40平方公里的荒地上,在人们对龙骨这种药材无限制的需求面前,要把这些化石保护好的确很难。
今日荒芜之地,数万年前却是古生物的活跃地带
【相关链接】 宁夏化石
中宁中华鱼化石 藏地中宁县牛首山石峡沟,其中桨鳞鱼化石属在中国及亚洲首次发现20世纪70年代,宁夏地勘队在地质考察时发现,现收藏展览于中国地质展览馆。前不久,在石峡沟发现了一块完整的乌龟化石。
同心生物化石群 主要分布于同心县城至东北方圆均至20公里范围内,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发现铲齿象、库班猪等30多个属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北京自然博物院古生物专家关健在此收购到的一枚上猿齿,属早期猿类化石,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颗上猿化石,对古生物进化及古人类起源进化研究有很高价值。1994年,中美专家在同心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发掘,出土了20多件珍贵化石标本。
西河桥古动物化石群 位于惠农县境内的西河桥古动物化石群,发现于1985年,1990年、1999年两次发掘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种类达20多个种属。与其他地区发现的年代久远的化石相比,它们年代较近,与古人类几乎处在大致相当的时期,因而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贺兰山山系诸多地段 都含有丰富的生物化石,如三叶虫、笔石等,是研究古生代生物演化和古海域及地质发展史的丰富地段。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伴生动物化石 在水洞沟等旧石器遗址,除了古人类生产工具还出土有伴生的动物化石。如动物头骨、牙齿等,为动物进化、人类诞生的研究和推断提供了无限可能。
石炭井硅化木古树化石 在银北一带陆续发现多棵古树化石,最长4米,直径0.3~0.4米,呈黑灰色,化石表面树皮纹路清晰可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