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成吉思汗之谜
作者:唐荣尧
2006年6月7日,《环球时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成吉思汗后裔发现始末》:美国一名叫汤姆·鲁宾孙的教授,经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赖恩·赛克斯做的基因检测,成了亚洲以外第一个被确认为成吉思汗直系后裔的人。这篇文章被多家媒体报道后,成吉思汗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他留给后人的诸多谜团中,其死因之谜一直是研究成吉思汗者心中的“哥德巴赫猜想”。本报记者日前赶赴六盘山腹地,对成吉思汗的死因进行探究并提出独家观点——
资料图片 成吉思汗
死亡之谜
为什么是六盘山
中世纪的中国,“国之大事在兵,兵在马。”与西夏的长期征战,虽然国力、疆土都占有绝对优势,但宋朝却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原因何在?西夏和宋朝的战争,一定程度上就是对牧场的争夺,有着“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之称的六盘山,不仅是良好的军马场,更是西夏进可攻取长安乃至中原地区,退可守卫自己的疆域及六盘山地区的重要区域,因而成为宋、夏对峙的前沿。成吉思汗深知,经过5次攻打西夏,没能从根本上摧毁西夏政权,原因在于南部地区的草场为西夏帝国的军队提供着足够的马匹,只有占有六盘山地区,才能切断西夏军队的“输血通道”。
为什么6次攻打西夏
13世纪是蒙古军队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带领下征服草原外世界的世纪,这种征服的开端是以西夏帝国为靶心的。
自然条件的限制,使漠北地区无法给这个草原上成长起来的新兴帝国提供必需的农产品及更多的物资,为了满足经济上的需要,成吉思汗向周边地区发动了一系列掠夺战争。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把战争的矛头首先指向了在辽、北宋及金、南宋两大势力斗争夹缝中求生存的西夏。公元1205年,成吉思汗第一次发动了对西夏的进攻,从此,蒙古军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党项人的强大攻势,其间22年的蒙夏关系基本上是以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第一次战争,蒙古军队攻克力吉里寨(今中卫县)后迅速撤回。夏桓宗纯祐对成吉思汗准备灭亡西夏的企图毫无察觉,在蒙古军退兵后,以为从此可以天下太平,把国都兴庆府(今银川市)改名为“中兴府”,大做中兴西夏之梦,对蒙古军的再次征掠没有任何防备。
鄂托克旗阿尔寨石窟附近被认为是成吉思汗葬身之处
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兵西夏河西一带,攻克兀剌海城,在西夏境内掳掠数月,因粮草不济而退兵。1209年3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再攻西夏。在贺兰山中段的克夷门遭到西夏军重创,蒙古军伤亡惨重。相持两个月以后,蒙古大军还是包围了中兴府。夏国主嵬亲自上城督战,守城将士拼死防御,两个月后,蒙军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趁天降大雨、河水暴涨之机,引水进城。中兴府被围困达一个月之久,城中居民淹死者无数。后来,城墙坍塌,决堤的河水四溢,蒙古军队也受到洪水的淹溺。
传说比阿尔寨更显神秘
公元1217年12月、1224年9月,成吉思汗又两次调集兵力伐夏,西夏两位国主尊顼、德旺虽调兵遣将拼死抵抗,皆因军事实力过于悬殊而屡战屡败,以请降遣人质作为条件,换取蒙古军退兵。
蒙夏之间就整个战局而言,西夏在这几次战争中尽失整个河西走廊最丰饶的地盘。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以65岁高龄亲率大军第六次攻打西夏。
为什么突然死亡
史料记载成吉思汗的死因都是“病亡”,至于是什么病、病因何而起、病况如何等都没有记载。
阿尔寨石窟,是成吉思汗最后一次发动对西夏战争时在内蒙古草原上最后的逗留地。据《蒙古秘史》记载,公元1226年秋,65岁的成吉思汗雄心不已,“去征唐兀(西夏),以夫人也遂从行”。秋冬之际,率大军南下渡过黄河,在鄂托克旗与西夏军队隔黄河对峙。成吉思汗率部下在阿尔寨石窟周围的阿尔巴斯山围猎野马,坐骑受惊,成吉思汗不幸坠马受伤,在阿尔寨石窟养伤。石窟东南侧的10号石窟为成吉思汗养伤时的住所。这里的记载明确显示:成吉思汗在这里因为不幸坠马膝盖受伤。
公元1227年的日历刚刚翻过,66岁的成吉思汗遭到的最顽强的抵抗不是那些庞大的帝国,而是来自西夏军队。经过5次大规模的正面交锋后,看着蒙古军队的5次惨败,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慨叹:我能征服世界,却征服不了西夏;我能让几十个民族的王国臣服,却无法让党项人拜倒在蒙古人的战袍下。我遇上了世界上最顽强的敌人,他们——羌族,是世界上最勇敢的部族。
带着“党项人是无法征服的吗”这种疑虑,成吉思汗亲自带领大部分军队渡过黄河,从草原上出发,攻打离银川近1000公里的积石州,一个月后,攻破了离银川700多公里的临洮府。4月份,攻破了洮河、西宁两地。5月份,来到六盘山西麓,攻打西夏在此的重镇今宁夏隆德县。6月,这里的气温日渐升高,生活在草原上的成吉思汗不能适应这里的高温天气,只好进入六盘山内避暑。
蒙夏双方的战争持续了4个多月,公元1227年的春天对成吉思汗来说显得更漫长,这种漫长里隐藏的死亡气息他竟一点也没觉察。面对党项人勇猛的回击,成吉思汗一筹莫展。在宁夏平原上逐渐热起来的天气里,他只好在六盘山避暑休整,同时派人前往中兴府劝降,遭到拒绝。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让他兴奋但对西夏帝国来说是灭顶之灾的事件发生了:6月,西夏境内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
阿尔寨石窟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目前有几种说法。一是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成吉思汗于1227年率军攻打西夏的途中患病身亡。二是成吉思汗在征战途中,因打猎时不慎从马背上摔下致死。三是一些书籍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遗著中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箭伤。但查阅《马可·波罗游记》后,没发现这个记载。
据《圣武亲征录》说,成吉思汗受箭伤有三次:1202年阔奕坛之战、1212年攻西京之战、1226年攻西夏时膝部中箭。估计最后一次箭伤对其身体影响较大。《世界侵略者传略》《史集》《元史译文》《纲目译文》等国外、国内书籍都说“汗病八日死”,依成吉思汗的身体状况,8天内怎么能失去生命?而且,他在避暑期间还挽留辽国国王耶律留哥的长子,“俾其亲见西夏都城之攻拔”。从他在连续作战且每个月都能攻破一个西夏属地中的重要城池,以及这样连续作战,并邀请辽国王子观看西夏都城的消亡,这都证明成吉思汗在一路攻城拔地中,对身后取得胜利及眼前要取得的胜利很有信心,而且,他身体状况也很好。
2006年2月15日,《内蒙古晨报》发表了一篇专访,提到内蒙古著名文化学者马冀用了近9年时间一直在做破解成吉思汗死因、死地、葬地之谜方面的尝试工作。提到成吉思汗的死因,这位学者认为:与箭伤落马有关。
成吉思汗在这里死亡后,同时留下了他葬身何处的谜团。
【记者观点】
传统的文献资料显示及研究者持有的观点普遍认为:成吉思汗是病死于甘肃清水县的。本报记者经过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对比、分析及多次深入六盘山腹地调查,破解了成吉思汗死因:成吉思汗死于西夏军队的连发弩射出的毒箭之下,带有剧毒的箭头射伤成吉思汗的膝部,使早在几个月前在内蒙古阿尔寨就因落马膝部受伤的成吉思汗仅仅挺过了8天时间就驾崩。并留下了成吉思汗葬地之谜和蒙古军队在此后百年间对西夏后裔灭绝性的追杀,导致了西夏彻底在中国正史哑声700多年。
固原开城遗址,究竟是不是成吉思汗的葬身之地,700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成了一桩历史谜案。
葬身之谜
6月15日上午11点,记者来到开城遗址。下午3点,炎热的天气里,宁夏考古所的余军带领所里的3名考古队员,从固原市原州区文物所出发,前往开城遗址,对3号遗址B区进行钻探。此前,他们对遗址A区已完成了钻探。从6月15日开始,他们要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察、钻探。
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宁夏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在这里进行了3年的钻探工作,遗址被他们划为6个区,现在已经完成了对3号遗址区的A区和B区的一部分钻探。固原市原州区文物所的曹会玲告诉记者:“近期,考古人员钻探的重点是B区和1号遗址区。”
开城的分量:成吉思汗的“斡耳朵”
认识宁夏,从固原开始,因为这里历史悠久,其最辉煌的阶段,当数蒙元时期。而蒙元时期原州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又都与开城安西王府遗址有关,而且,三代蒙元皇帝都曾经来这里或避暑或驻留。在成吉思汗去世后40年中,先后有忽必烈、南平王秃鲁、将军李进等屡屡到这里,且多是4月来8月走。有史学观点认为他们来此的目的之一就是祭祀成吉思汗。当地居民反映,从解放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经常有蒙古国人到开城遗址附近进行祭祀活动。
如今的开城,仅仅是固原市原州区的一个乡的名字,在现在的行政地图上,它距离古老的原州有18公里的距离。700多年前,它的身份是元政权中的二级行政区,同时又与元大都(现在的北京)有着平等的待遇,是全国除大都外最高的行政区了。一个远离中央政权中心的地方,没有重要的战略资源,没有战争期间所需的粮食与军马供应基地,凭什么跻身这样的级别?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大举入侵西夏,攻下黑水、肃州等城后,开始率军进入西夏核心之地宁夏境内。第二年3月,成吉思汗病故。《甘肃新通志》记载,六盘山有成吉思汗避暑行宫、行帐(斡耳朵),其具体地点就在固原开城的西北。这个“斡耳朵”就是当年为成吉思汗避暑而建立的。
2003年6月25日至9月18日,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固原市原州区文管所对这里进行联合考察,逐渐将模糊于民众口传与史料记载之间的开城的真正面目展露出来。整个建筑遗址范围(含窑址)南北长约3500米、东西宽500~1000米,自南而北主要分黑剌沟、北家山、开城村、长虫梁、瓦渣梁五个区域。城址平面形制大体呈倒“凸”字形,方向基本为南北向。前些时期,宁夏考古人员又在6号区域发现了大量元代以龙和黄色为主调的“琉璃龙纹瓦当、滴水描金鎏银”建筑饰件,以及绿釉、陶瓶、铜器等一些用于祭祀的器皿。龙和黄色的主调说明此处建筑级别很高,只有大汗这样的最高统治者才能享用。因此,开城遗址肯定是成吉思汗的一处行宫。但是,成吉思汗是死在这里的吗?
“清水”之误:“世界的皇帝”没有葬在甘肃
公元1227年5月,成吉思汗避暑于六盘山,并遥控着对西夏的最后一击。当成吉思汗中西夏军士的毒箭死亡后,蒙古下令秘不发丧。据《多桑蒙古史》记载:“丁亥(1227年)六月,避暑于六盘山。七月,次清水县之西江,八月十八日卒,诸将奉柩蒙古。”因此,许多史学家都认为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著名史学家翦伯赞在研究史料后,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中肯定地说:“成吉思汗在这年死于六盘山。”
关于成吉思汗的去世地点,学术界有宁夏六盘山、甘肃清水县和宁夏灵武市三种说法。
成吉思汗死于甘肃清水县的说法是历史上的一误再误造成的。历史上,开城就在清水河源头附近,清水河地区曾很长时间属于甘肃省管辖。成吉思汗中毒箭死亡的六盘山地区,应该就是清水河畔的某地,并不是甘肃的清水县。因为清水县距离这里还有好几百公里,接近天水,中间隔着庄浪等县。历史文献中也没有任何资料表明成吉思汗攻占过这里。历史文献中记载成吉思汗死亡前攻打的一个县是现在的宁夏隆德县,这里位于六盘山西麓,距离开城几十公里。所以,成吉思汗不可能死于甘肃清水县。至于成吉思汗死于灵武更是没有任何历史依据。那么,成吉思汗葬在哪里?
“世界之鞭”断折的地方
按照《蒙古秘史》和《圣武亲征录》等书籍记载,蒙古可汗安葬之地要严格保密。和我们一同前往的当地民俗学者佘贵孝介绍,他们的习俗是,为了便于日后能够找到墓地,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当着一峰母骆驼的面,杀死其亲生的一峰小骆驼,将鲜血洒于墓地之上。但是等到第二年春天绿草发芽后,墓地已经与其他地方无法区分。在这种情况下,后人在祭祀成吉思汗时,便牵着那峰母骆驼前往。母骆驼来到墓地后便会因想起被杀的小骆驼而哀鸣不已。祭祀者便在母骆驼哀鸣处进行隆重的祭奠。可是,等到那峰母骆驼死后,就再也没人能够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了。
有专家认为这幅壁画应是《成吉思汗安葬图》
至今,有不少学者认为成吉思汗葬身于鄂尔多斯。2003年,我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寨石窟考察时,当地文管所所长巴图吉日嘎拉就告诉我,第28号石窟中,有一幅壁画与成吉思汗的安葬关系密切。内蒙古社科院研究员潘照东认为,这幅壁画应该是《成吉思汗安葬图》。潘照东认为,阿尔寨石窟附近可能是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这里的地貌、地名等特征与《蒙古秘史》《史集》《蒙兀儿史记》等史料中有关成吉思汗葬地的描述极其吻合。这里曾是成吉思汗的大后方,驻扎了重兵,而且在3天之内完全可以到达六盘山。内蒙古文联原主席、《鄂尔多斯风暴》电影编剧、著名的蒙古族近代史学者云照光说,成吉思汗逝世时,正值盛夏,为保护遗体,不会用3个月或半年的时间远路转运遗体,只会在距六盘山和黄河较近的鄂尔多斯风水宝地安葬。
开城之盛:安西王相府的建设
当时的开城西出河西走廊,东达关中平原,北过黄河出大漠,南越秦入巴蜀,加之该地地广人稀,益于养兵屯垦。因此,六盘山下的开城安西王府,不仅成吉思汗、宪宗蒙哥汗、世祖忽必烈等汗帝在这里避过暑,而且蒙元时期的一些重大政治军事决策和对外往来事项也是在这里议定的。
公元1253年7月,忽必烈以皇太弟身份“受京兆封地”,既奠定了他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地位,也预示着开城行宫地位的进一步提升。受封京兆后,奉诏再出征云南前,即驻军开城。此后,开城行宫就成为忽必烈避暑议事、指挥南方军事的中枢所在。迎请藏传佛教高僧的宗教仪式在开城行宫举行,后来被尊为国师的八思巴与忽必烈第一次会晤也在开城行宫。公元1273年,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并恩准在开城置王相府,一藩二印,两府并立。其府在长安者为安西,在六盘山者为开城,两地均建有宫邸。安西王夏天常常到六盘山避暑。
开城安西王府在当时被视为上都。所谓上都,就是地位仅小于大都,可以与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曾经的宫邸相等同。开城安西王府能以上都看待,足见其地位的特殊和重要。
开城之衰:700年的历史遗忘
在开城行宫基础上建的安西王府,建筑规模大,建筑格局宏伟。从元代文学家姚燧撰写的“延厘寺碑文”即可看出它的建筑样式是以都城敕建诸寺为标本的。建筑十分华丽:“土木之工,雕楹绘墉;朱侍绮疏,匹帝之宫。”
经过成吉思汗、宪宗蒙哥汗和忽必烈三代统治者的经营,特别是忽必烈时期,开城已成为当时政治、军事的中枢之一,在客观上已体现其相当显赫的“行宫”地位,不少重大事件都在这里议定。在开城内的马福生家,我们看到许多当年的宫廷建筑构件和此前从这里挖掘出的黄釉瓷碗、元钧窑碗、金帽顶、金手镯、金条饰等物件,从侧面可以看出这里当年的规模。
1306年9月12日,开城发生6.5级强烈地震,王府及官民庐舍被夷为平地,压死忙哥剌妃也里完及官民5000余人。开城地震使辉煌一时的安西王府遂不存在。公元1307年,二世安西王阿难答参与宫廷纷争,他争夺皇权斗争失利,成为元代安西王府由盛而衰的转折。随着安西王一职的解除,元朝中央政府于1323年,降开城路为开城州,明朝初年又降州为开城县。现在,开城仅仅是一个乡了。
2001年6月,开城安西王府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9.23平方公里,标志着这座静静地躺了700多年的历史遗址被当作国家级的宝贝看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