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六胡州”今何在

唐“六胡州”今何在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学者在研究这一地区唐代的人口、民族、土地利用和政区沿革时,也习惯性地称之为“六胡州”,可见“六胡州”已成为一个民族及地域符号。“六胡州”治城的分布“六胡州”中的其他几个治城,均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前旗。其余几个唐宋古城与“六胡州”的对应关系,由于“六胡州”的数次撤并很难推定。
唐“六胡州”今何在_发现宁夏

13.唐“六胡州”今何在

作者:何彤慧

关于“六胡州”的地理位置,史书记载不详,一直悬而未决。近年来,随着西安、洛阳、固原等地大量突厥人墓葬的发掘,包括粟特人在内的突厥人的文化、种族、军事、政治、生产方式与历史作用等,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兴趣,成为历史学、民族学、人种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热点,介入“六胡州”相关问题研究的学者也在不断增多。“六胡州”到底在何处的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何谓“六胡州”

“六胡州”是唐代早期为安置突厥降户,在灵州(治城在今宁夏吴忠市北)、夏州(治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北)之间设置的“鲁、丽、含、塞、依、契”六个州的总称,主要为了安置来自中亚的粟特人。

粟特人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商业民族,原本居住在祁连山北侧的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县境内)一带,后因国家被匈奴所亡,便迁居到中亚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城。为了牢记故国,粟特各族属保留着昭武的姓氏,其中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九姓最为著名,所以习惯上称粟特人为“昭武九姓”。

南北朝时期,“昭武九姓”逐渐建起一个城邦国家,每个城邦的居民都以国为姓。

隋唐之际有大量的粟特人东迁和定居,并逐渐本土化,当时所谓“胡人”主要指的就是粟特人,“六胡州”就是朝廷为安置降于东突厥的粟特部族而设置的。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粟特人,大将哥舒翰也有一半的粟特血统。

五代至宋,居住在代北(今山西北部)及河曲(今鄂尔多斯及其周边地区)一带的“九姓”粟特人往往被混称为沙陀人。粟特人善解音律歌舞,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诗中即有“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的名句;杨贵妃师从安禄山所学的胡旋舞,也是粟特民族特有的舞蹈。

“六胡州”始建时,由朝廷派员统领,但随后将其交付于以粟特人为首领的兰池都督府管辖,表明“六胡州”实际上为羁縻州,享受着诸多贡赋上的优待。尽管如此,“六胡州”人曾数次反唐,出于政治、军事的考虑,唐朝政府将粟特人逐渐迁出,突厥人中的铁勒、沙陀等部族随后又成为“六胡州”一带的主要居民,直至唐末。

“六胡州”在宁夏盐池

虽然“六胡州”的建置断断续续只存在了51年(679~730年),但其所分布的区域在唐代至五代时期一直被视为“六胡州”或“六胡州故地”,说明该地名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其建置撤销50年后,中唐诗人李益从军行于河朔之时,还赋诗名为《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现代学者在研究这一地区唐代的人口、民族、土地利用和政区沿革时,也习惯性地称之为“六胡州”,可见“六胡州”已成为一个民族及地域符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学者都在宁夏、内蒙古、陕西三省区交界处寻找,期望确定“六胡州”的准确位置,但苦于没有确凿证据,往往只有推论而没有定论。

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王乃昂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承担国家“973”项目“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研究”期间,连续4年在内蒙古、宁夏、陕西三省区交界的毛乌素沙漠进行了多次野外考察。他们认为:长城、古城址、古遗址等文化遗迹是历史时期沙漠地区环境变化的时空坐标,因而在从事野外科学考察的同时,采用地形图、遥感影像、历史文献、考古发掘报告、地方文史资料等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方法,对这一区域的古城址进行了全面的寻访和踏勘,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关于“六胡州”的位置也有了更加具体的界定,他们认为:宁夏盐池县兴武营即是唐“六胡州”的鲁州故城所在。

兴武营古城的挖掘

1985年,宁夏博物馆考古部对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上的唐墓进行了挖掘,共发现6座墓葬,属于家族墓葬群,其中3号墓出土有墓志。墓葬中出的一对石门扇有胡旋舞雕刻,后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国宝级文物。从碑文上和文物可知,该墓葬群属于一何姓粟特家族,主人之一为都尉之职,其祖父曾做过柱国,其人葬于“六胡州”之一的鲁州,一般意义上也应葬于该地。这就是说,今宁夏盐池县苏步井乡一带,唐初应为鲁州辖境。1988年宁夏博物馆考古部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也认为鲁州必定在宁夏灵武和盐池一带。但是考虑到古人即使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由于交通运输不便,葬地不会离住地很远,不会出20~30里。因此,兰州大学的课题组主要在窨子梁以西(包括西北和西南)20多里的地区寻找。

由窨子梁一带向西进行考察,发现距该墓地最近的古城遗址兴武营最符合上述记叙。兴武营是明代正统九年(1444年)葺建于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的一个边防要城,位于窨子梁西北约10公里,隶属于宁夏盐池县高沙窝乡二步坑村。

兴武营全称是兴武营守御千户所,曾驻戍千户人家,属宁夏后卫管辖。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在兴建兴武营时当地已“旧有城,不详其何代何名,唯遗废址一面,俗呼为半个城”。兴武营城郭略为矩形,东墙长610米,西墙长580米,南墙宽470米,北墙宽480米,周长在2000米以上,城墙底宽13米左右,顶宽约4米,高度在6米上下,是一处比较大且保存完整的古城址。

兴武营古城的防御性很强,城之四面皆有马面,东墙与北墙各五个,西墙与南墙各四个,墙外原有包砖,但砖石在文革期间被当地农民拆除做盖房之用。城之东、南各有一城门,其中南门设有瓮城,瓮城墙高75米。在兴武营墙体中夹有铁块、炭屑、畜骨、灰陶片等古时器物,由此可见记载属实。其中的动物骨骼经碳同位素测年,确定应为中晚唐时期遗留之物;带乳丁纹的灰陶片则属宋夏时期遗存。此外,在城内还见到建庙时从地下挖出的“吴牛喘月”、“瓶花”等宋夏时期的器物,以上种种证据都足以说明,兴武营在明清以前就是一个较大的城池,应属唐代“六胡州”之一的鲁州无疑。

“六胡州”治城的分布

“六胡州”中的其他几个治城,均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前旗。其中位于窨子梁正北十余里的三段地乡巴郎庙村的古城,疑为“六胡州”之丽州所在;位于三段地乡乌兰道崩村的古城,疑为含州治城;位于鄂托克前旗驻地敖勒召其镇北的包日古城,疑为塞州治城;位于敖勒召其镇查巴拉嘎素嘎查(相当于行政村)的古城,疑为兰池都督府所在。其余几个唐宋古城与“六胡州”的对应关系,由于“六胡州”的数次撤并很难推定。

兴武营处于宁夏河东两道明边墙的分野处,城池完整宏伟,目前城墙正在进行修整并兴建庙宇。可能由于后期修葺时间比较晚,距今不过500年(1507年修建),且在建城后又经重修并长期住人,未有严重沙埋现象,但北墙、西墙外均有淤沙。西墙淤沙已至墙高一半以上,城内沙丘高度2~3米,并形成一个个白刺包,城址西北方向一道道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丘链已覆压在明长城之上。尽管如此,兴武营较之“六胡州”中的其他城池,都是最完整、最壮观的一个,而且在“六胡州”的至少六个古城中,也是唯一能定下名的一个。这一发现,对于宁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都有重要意义;对于历史学、民族学、地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也非常有价值。

img67

资料图片 胡人特有的“胡旋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