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漫笔
李德明
说起来,我们家离西夏陵并不远。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才抱着不慌不忙的态度,耽搁了一年又一年,竟一直没有游览西夏陵。不可否认,其中还有这么一个因素:大伙不是把西夏陵吹得很邪乎吗?那好,那我就把心里的念头再捂一捂,等攒足了渴望再去观赏它,岂不大快人心!最近,我终于实现夙愿参观了西夏陵。
还没进入真正的王陵,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了它的影子,我的心里就已经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它的气派,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惊叹。
在贺兰山东麓这片4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西夏王朝9个皇帝及其宗室的200多座陵墓。虽然这些陵墓已尽失当年辉煌,只留下了一个个饱经沧桑的大土堆,但整个陵区仍显示了与大宋王朝抗衡了近200年的西夏国的强大与昌盛。这里既有大模样,又有小格局,设计合理,结构严谨——只有民富国强、兵精粮足的国家统治者,才会这样从容大度地规划、建设自己死后的住所吧。西夏王怎么就能在当今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新疆等一部分地域形成的自然条件不算优越的范围内,把国家侍弄得那么强盛呢!他的经验在哪里?
西夏王陵的气派的确让人折服,难怪有人称它是东方金字塔。比起其他久负盛名的王陵来,人们也许对西夏陵有些陌生。那多半是因为那些王陵年轻、妩媚,如果说那些王陵是一个漂亮美丽的少女的话,西夏陵则是个站在朔方的脸上落满了沙尘、布满了皱纹的西北汉子。
站在荒凉的西夏陵区,我的眼前不断浮现出西夏陵当年富丽堂皇的皇家风采。此时此刻,你似乎怎么想象它的华美都不过分。但大自然毕竟把这一页历史翻过去了,这里已经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物,你只能俯视脚下那些破败的琉璃瓦块,那是王陵衰老脱落的鳞片,其中好看一点的已被先前的游客一包一包提走了。面对一个个默默无言的无比荒凉的坟堆,叫人感到岁月对西夏陵的剥蚀和历史的无情真是太残酷了,心中的沧桑感也越来越深重。
不,也许这正显示了历史的公证,或者说这正显示了历史特有的禀赋。历史从不讲什么情面,历史就这样显得很轻松,很自在,在一旁默默地发笑。它从来不哗众取宠,也从来不玩弄什么玄妙。西夏国被历史不客气地淘汰了,西夏陵就是历史丢在贺兰山下的一片手稿。大夏国是靠战争立国称王的,后来又被战争所灭。也就是说,战争创造了繁荣,接着又把它一笔勾销。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玩弄着这样的游戏。站在山坡上眺望,西夏陵那一个个墓堆就像一盘棋子,历史老人正在这里对弈。它又像是一幅非常壮阔的抽象画,显示着它异常丰富的历史内涵。
眼前忽然出现了一群人,人群中还有现代文明的工具——照相机、小花伞和她们身上华丽的时装,当然还有人群的喧哗,这就使那些无言的古迹和美好的宁静受到了冒犯。西夏陵似乎不愿意人们在它的胸前走来走去,不愿意人们破坏它的含蓄和沉思。倏然间,我觉得那一座座陵墓似乎在轻轻地蠕动,在轻轻地诉说,诉说它们昔日的辉煌,诉说它们墓藏的丰富,诉说王朝当年的强大。王陵的上空似乎也有一群不屈的魂灵在嘤嘤低泣,被成吉思汗所消灭,他们怎么也不服,近千年来一直不服呀!墓堆上那一排排深深的檩洞像西夏兵将们的眼睛,一直死死地盯着那些远去的强族的马队!
西夏陵的确已经衰老,衰老到了毫不讲究什么仪态的地步。它已经度过了自己的美好的年华,当年无比壮观的建筑群一去不复返,转眼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这是历史开的什么玩笑?难道这一切就是为了给人们留下不尽的思索?留下一大堆坚硬的记忆?
西夏陵的环境十分优美,头枕贺兰山,足蹬黄河浪……莫非当年的党项人也讲究风水地脉?
西夏陵旁边的古长城、烽火台,以各自的形象相互保持着一种有趣的默契,完成了一个整体的构思。古长城也真的苍老了,在那里僵卧不动。烽火台呢,则固执地讲述着自身记忆不全的半截子故事。
西夏陵南侧紧靠贺兰山的三关口,是贺兰山南端唯一的通道。从这里西出,就到了内蒙古地域。三关口向来是兵家必争的要地,谓之“头关峻,二关险,到了三关吓破胆”。成吉思汗当年进攻西夏,前几次都取道三关口,均遭失败,最后绕过三关口从贺兰山北端偷袭,才取得了成功。三关口那个显著的烽火台,就像三关口的喉结,十分显眼。烽火台是战争的产物,也是战争的遗骸。
据西夏陵管理人员介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西夏陵的容貌将越来越漂亮,前来游览的人也将越来越多。
李德明,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军区某军分区政委,大校军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