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嘉峪北山
嘉峪北山亦名黑山,是走廊北山向南突出的一片剥蚀山地,长40公里,西端距玉门赤金堡20公里,东端与嘉峪关横对,相距5公里。相对高度200~500米,主峰海拔2799米,和马鬃山属同一山系。《甘肃通志》、《肃州志》均记:“嘉峪山在州西七十里,山之西麓即嘉峪关,一名玉石山,山下有九眼泉。”[11]《敦煌杂抄·嘉峪关》亦记:嘉峪关“在肃州西七十里,嘉峪山西麓,乃汉遮虏障之处,即古之玉石山,以其常出玉,故名”。上述“州西七十里”、“山下有九眼泉”、“汉遮虏障之处”讲的都是嘉峪北山黑山,“山之西麓即嘉峪关”是相对嘉峪南山文殊山而言。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史地手册》中说嘉峪关位于嘉峪山东南麓,是相对黑山而言;邵元冲《西北览胜》中说关居适中(嘉峪中心),是相对南北两座嘉峪山而言,三种说法都对,参照物不同而已。
黑山发现岩画152幅,分布在石关峡28幅,红柳沟5幅,四道股形115幅,磨子沟4幅。石关峡中部北侧有一沟口,进入沟口蜿蜒向西北行2公里,沟谷分成四道沟岔,故名四道股形,主沟及四道沟岔全部伸向黑山深处。沟内生长着野刺玫、白刺、骆驼草,清泉溪水,景色宜人,岩画区距沟口7公里,靠近黑山主峰,主沟狭窄处。由主沟北端翻越山梁,到达磨子沟,黑山都是黑色嘉峪石构成,唯这里是白色花岗岩,石质坚硬,可作石磨、石碾和建筑石材,故名磨子沟。这里的岩画受人破坏,模糊不清。黑山岩画是摩刻、敲凿或浅刻的人物、动物、植物、狩猎及各种符号,早期作品距今约10000年到5000年,即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传说中的盘古、三皇之后,五氏、五帝时代,主要特征是狩猎经济和生殖崇拜;中期作品距今约4000年至2000年,即青铜器到铁器时代早期,相当于夏商周秦至西汉早期,主要特征是畜牧经济和图腾崇拜;晚期作品是唐代吐蕃在石关峡和红柳沟制作的宗教崇拜岩画。黑山岩画时限跨度大、涉及部族多,早期作者是原始人类,中期作者是畎夷、西羌、西戎、月氏、乌孙、匈奴等游牧民族在此处居者,岩画内容有很高的研究价值,1981年9月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