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鄂本笃艰难通关
闭关绝贡以后,嘉峪关失去了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性质,成为纯粹的军事防御边关。经过100多年的大修,长城坚固、烽堠林立、关隘封闭,建成了“中外巨防”系统工程,通关入贡的使者和商旅寥寥无几,门庭冷落。
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十二月初,葡萄牙著名旅行家鄂本笃到达嘉峪关,等待陕甘总督批准入关,在嘉峪关等了25天之久,为历史记载中在嘉峪驿等待时间最长的人,即使当代的海关史上,可能也是通关时间的世界纪录,足以证明明王朝闭关锁国的严苛。《鄂本笃之来中国》(一名《鄂本笃访契丹记》)载:“由哈密行九日,抵支那北方之长城,此城世界著名,停留处曰嘉峪关。在此休息二十五日,以待是省总督之回音,可否入。至后总督复音许入,于是起身。行一日而抵肃州,在此闻得北京及其他以前所知各地名。至是时,鄂本笃心中最后怀疑始全去,契丹即支那,同地而异名而已。”
鄂本笃路途劳累,在肃州一病不起,他就派随员约翰肥的南德前往北京。“1606年(万历三十四年)12月12日,约翰肥的南德离北京向肃州。1607年3月抵肃州后,11日,鄂竟病死。然颇疑其为回教徒毒也。回教人欲回教礼法葬鄂尸骸,肥拒,而自葬于适当地点,俾以后可以重寻之地。亦撒克及肥的南德二人无祈祷书在身侧,故遵棺车时,一心数念,诛祈祷而已。”
20世纪初,瑞典探险旅行家斯文·赫定沿丝绸之路探险中亚及中国西部地区时,曾到酒泉专门探访鄂本笃的墓地,未能找到。鄂本笃一直为中外学界关注,我国的考古学家也曾寻找过他的墓地。美国作家史密斯1980年秋在嘉峪关曾问:“在马可·波罗之后,葡萄牙的鄂本笃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经过嘉峪关,这件事你们知道不知道?在当地人民中有什么传说?中国文献中有什么记载?”这些也是我国学者关心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