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绿果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化浪潮惊涛拍岸,实现着生产效率的几何级增长,也遍体鳞伤地摧残着生态环境。这是个难以判断胜负的博弈,也是个不易破解的谜局,却更加汹涌地激起我们思考诸如环境承载底线在哪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发展,人类该往何处去等严肃命题。
物欲追求,是人类的本性,却不是生命的全部。无论一个地方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如果不可持续,那也只是卯吃寅粮、涸泽而渔。无论物质的享受是多么富裕,没有精神的支撑,不过是暴殄天物的占有而已。无论生命的长度怎样拉长,百岁毕竟还只是少数人的福利和多数人的奢望,任何人都不能抗拒走向原点的自然规律。
我们在做的,其实有时并不是我们想要的。在遂昌,虽然我们还找不出这些沉重课题的答案,却可以透过莽莽森林折射出的和谐光芒,和光合作用释放的浓郁氧气,在蓦然回首中,感悟出农耕文明生生不息的科学道理,以及绿色发展的无限活力。
在这里,主导乡村的依然是小农经济。在人们印象中,“小农意识”似乎是落后的代名词,但小农经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是主流,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合理成分。其实,这种建立在自给自足基础上经济活动,是最大程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反观以石油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经济则是环境问题的根源。这点,100年前美国农业部土壤所所长、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土壤专家富兰克林·金在实地考察东亚国家农耕方式后,撰写的《四千年农夫》一书中,有着深刻的剖析和反省。
在这里,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依靠生产的自然循环机能,群山常年绽绿,田野四季如歌,土地肥力千百年来未曾衰竭,并成为安全食物和“洁净”财富的诞生地。
在这里,农民最懂山的秉性,他们依据山形地势、土壤土力,给予最合理的开发利用。在低矮的丘陵地带,开发出了整齐划一的茶园;在地势较高、土层相对较薄的地方,种上了油茶;在相对贫瘠的连片荒山上,则遍栽板栗。这些因地制宜的经济植物,不仅让山更绿,也让农民的口袋更鼓。
茶香弥漫
遂昌境内自然植被丰富,重峦叠嶂,云雾缥缈,远离工业“三废”污染,特别是县域腹地西部九龙山地区几乎无任何工业企业,是浙江省茶叶生产第一类适生区。全县过半农业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于茶产业。
2011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10.97万亩,实现茶叶产量7000多吨,茶叶产值3个多亿,茶叶产值占全县农业产值四分之一左右,全县农民人均茶叶产值近1400元,解决了农村5万多劳动力就业。
遂昌产茶历史悠久,茶叶经济历来是农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早在隋唐时期遂昌已是全国55个产茶县之一,北宋崇宁元年(1102),遂昌茶坊是全国40个大茶坊之一。《遂昌县志》还记载:“茶味亦醇厚,以谷雨前为佳,采而复生者谓之二茶,惟制造手法逊于他处,非枯则碎,难得匀净而翠色者。”可见当时已经生产头茶和二茶两季茶叶,炒青类的叶茶和芽茶已成为茶叶生产和消费的主流。上世纪60年代,遂昌县开始规模发展茶园。1974年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生产基地县之一,1984年被列为全国八大眉茶出口基地县之一。
龙谷丽人茶
和周边地区不同,遂昌茶叶绝大部分种植在山上,而不是在田里,以此节约土地资源、远离化肥农药荼毒。勤劳的茶农们,把茶山整修得像花园一样,远远看去——自下而上的茶垄,宛若大山的绿腰带,又似翠绿的波涛,极富美感。当前,县里正准备依托风生水起的乡村休闲旅游,在绵延的茶园里开发有氧自行车运动,把农业、体育和旅游完美地结合起来。
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遂昌高山云雾茶优异的品质和浓郁的茶文化气息,古以“太虚妙露”、“三井毛峰”闻名,今以“龙谷丽人”著称。三井毛峰是遂昌历史传统名茶之一,产于新溪源与小侯坑源一带,尤以源头白马山麓的三井村所产的毛峰茶质量最优,故名三井毛峰。三井毛峰茶的种植、采摘和加工都由当地茶农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完成,该茶品质优良、滋味清爽、清香高长,1982年在地区名茶评比中,因其条索肥壮、白毫显露、香高鲜爽、滋味醇和回甘、茶汤清澈明亮,获地区一类名茶奖。粟裕大将当年在白马山一带打游击,常喝三井毛峰,建国后在北京仍惦念不已,每年要委托浙江省委代购数斤。
“龙谷丽人”茶是近年新开发的名茶。采制极为讲究,清明前后至谷雨期间,以一芽一叶初展、芽头肥壮匀齐为标准采摘,通过摊青、杀表、揉捻、整形、烘干等五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该茶条形浑直似眉,色泽翠绿显毫,香气清幽持久,汤色嫩绿清澈,滋味甘醇爽口,叶底细嫩明亮,因其冲泡杯中,嫩芽直竖,亭亭玉立,似丽人起舞,故名“龙谷丽人”。该茶多次荣获国内外名茶评比金奖,还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品牌价值高达8.16亿元。
遂昌有着丰富的茶文化,高坪、应村等地自宋朝开始就有茶灯戏的演出。汤显祖更是对遂昌茶情有独钟,他将书斋取名为“玉茗堂”,在《竹院烹茶》诗中写道:“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道出了汤公与遂昌茶的不解之缘。汤公名著《牡丹亭》中《劝农》一折,有劝农、采茶、咏茶、点茶、泡茶、敬茶的民俗场景,有“乘谷雨,采新茶,一旗半枪金缕芽”的精彩描述,而“龙谷丽人”商标中的“龙谷”就是汤公真迹。
最妙的是,在昆曲音乐氛围中,细品着“龙谷丽人”,观赏着昆曲茶艺,想象着《牡丹亭》中杜丽娘“由生入死,死而复生”的感人故事,一种“从来佳茗似佳人”的感觉油然而生,实在是十分美好的享受。
昆曲茶艺
茶油珍馐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被誉为“东方树”。据《山海经》记载,我国栽培油茶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油茶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即使在贫瘠的山冈上、岩石堆里、灌木丛中也能顽强生长,并成为山间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油茶树也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树种,四季常绿,长盛不衰,收获期可长达百年以上,一片油茶林就是农民一辈子的“金矿”。油茶树一般栽种8年后即可成林,不仅可以提高森林覆盖率,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油茶从开花结果到采摘,要历经秋、冬、春、夏、秋十三个月的云滋雾养。山茶秋季开花,次年花开时果实成熟,采摘时山茶花盛开怒放,花果并存,同株共茂,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因此有“抱子怀胎”的说法。
油茶树与油橄榄树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木本油料植物,是极具推广前景的经济林作物。油茶籽所榨出的油不含胆固醇、黄曲霉素,主要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之称。茶油还有药用价值,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茶油整个生产、制作过程,没有任何的农药、化肥污染和侵入,山茶油中含有丰富的角鲨烯,能降低胆固醇,提高血液抗氧化能力,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一种具有抗衰老、抗辐射、“吃了不怕胖”的健康食用油。此外,山茶油耐高温,在高温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特别适合煎炸食物,是糖尿病、心脑血管患者及“三高”人群首选的保健食用油。
油茶广泛分布于亚热带山区,在五六十年代曾作为战备油源大面积种植,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大多与之亲密接触过。白嫩、晶亮的茶苞、茶片,是劳作后最好的自然美食;生产队里采摘过的油茶树,农民和学生都会再来搜索一遍,一个是为了让锅里添点油星,一个是为了学校里的小秋收;而老磨坊里的榨油声、扑鼻的油香、用来当洗发水的茶饼、灶炉里熊熊燃烧的茶籽壳,更是童年的难忘记忆。北大校长周其凤写过一首歌,歌名叫做《妈妈的油茶果》:“在山溪旁的油坊里/水车吱扭吱扭地旋转着/妈妈背回的茶果哟/榨出了滴滴香油,留下了饼饼茶枯/洁白的油茶花开了又落/化作妈妈年年的果/油茶果的背篓里/装满着妈妈的希望,妈妈的我/在我远行的日子里/妈妈一天一天地变老着/妈妈捎来的茶油/炒香了我的饭团,陶醉了妈的爱抚啊/在高山深处的悬崖陡坡/长着妈妈的油茶果。”读之,让人回味;唱之,让人心碎;品之,让人泪涌,激荡起母爱的博大,撩拨起一种乡思乡愁。
遂昌油茶栽培历史悠久,现有油茶面积8万亩,投产油茶林7.3万亩,是丽水市重点产油区,主要分布在金竹、湖山、应村、高坪等丘陵地带,其中金竹镇2.7万亩,占全县的35%,是遂昌油茶面积最大的乡镇,被称为“浙西南油库”。遂昌油茶大部分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以普通白花油茶为主,也有少数极为珍惜的红花油茶,近年来还引进了“长林”系列油茶良种。
金竹山茶油
近年来,遂昌人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捕捉到健康食品的无限商机,大力发展山茶油产业,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都种上了油茶树,许多农民靠油茶走上了致富路。金竹镇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原生态山茶油开榨节,金竹山茶油名声远播,已畅销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全国各省市,甚至成为中南海国宴用油,杭州“菜博士”还在大苎村建立了800多亩油茶基地。山茶油价格一路走高,每公斤高达80元,即便山上新采的茶籽也达到每公斤3元,比柑橘还要金贵呢。
板栗满山坡
板栗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遂昌是浙江省板栗重点县之一,自1989年开始成片发展优良品种板栗后,至今已发展到6万亩,主要品种有毛板红、魁栗、油栗、九家种、处暑红等。
板栗在遂昌各乡镇均有分布,尤以湖山乡、金竹镇两地发展最集中,面积约有4万亩,占全县面积的三分之二,约有5500户农户种植板栗,约占农户总数的70%,板栗收入占区域经济的35%以上,占农户年经济收入的50%以上。
湖山乡地处乌溪江库区,人均耕地少,但山上文章做得好,特别是板栗栽植面积全县居冠,是全乡的农业主导产业,2002年被省林业局授予“浙江省板栗之乡”称号。每年九月中下旬,是板栗丰收的时节,一簇簇板栗悬于枝头,浑身带刺,笑开了口子,而栗农们同样笑得合不拢嘴,兴高采烈地采摘着赭黄色的果子。天未放晓,秋露尚圆,栗农们又成群结队,从四方汇来,在集市上出售昨夜的劳动成果,那是他们最辛苦也是最快乐的日子。
板栗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中医认为栗子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特别是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唐代孙思邈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他在《千金方·食治》中补充介绍说:“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苏辙对板栗情有独钟,曾这样称赞栗子的食疗功效:“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其实,遂昌人对山的依赖、对山的可持续利用并非茶叶、油茶、板栗这几种经济作物,但这已然成为农村的主导产业。此外,还有香榧、猕猴桃、桃子、枇杷等新兴起来的时令水果,也渐成气候。
在这里,勤劳智慧的遂昌人,正在努力实现着充满希望的绿色梦想。
这,让群山更秀,也让家园更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