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在“低标准”的那些日子里

我在“低标准”的那些日子里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低标准”的那些日子里/张国栋张国栋,男,回族,1931年出生于宁夏青铜峡峡口公社巴闸大队。现在回想起往事,真是感受颇多,特别是在“低标准”的那些日子里,更是让人难以忘却。1960年全县处在最困难时期,由于严重干旱,大部分地区缺粮缺草,人畜死亡不断地发生,在这严重的灾害面前,上级决定派我到马高庄公社冯家湾大队工作。因此县上还决定在马高庄公社冯家湾大队召开抓生产、生活现场会议。
我在“低标准”的那些日子里_同心情结:外地人在同心

我在“低标准”的那些日子里

/张国栋

张国栋,男,回族,1931年出生于宁夏青铜峡峡口公社巴闸大队。1950年2月参加工作,1955年4月调到同心工作。先后在县农技站、预旺公社、城关乡政府工作。曾获得农牧渔业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表彰奖励。1995年5月退休,工作历时45年,在同心工作了41年。

1955年我从吴忠调到同心工作的时候,这里山大沟深,“三年两头旱,十种九不收”。由于连续干旱,农作物大片枯死,庄稼无收,牲畜缺草,山川看起来就像冬季一样,老百姓生活很是贫困,县城和农村绝大部分人吃的是苦水、黄米和洋芋。交通也很不方便,县乡没有公路,要靠步行走到各乡村。当时,从外省外县分配来的干部,回家的回家,调走的调走。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我的思想波动很大,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下定决心留了下来,并坚持在这里工作了40多年,直到退休。现在回想起往事,真是感受颇多,特别是在“低标准”的那些日子里,更是让人难以忘却。

1960年全县处在最困难时期,由于严重干旱,大部分地区缺粮缺草,人畜死亡不断地发生,在这严重的灾害面前,上级决定派我到马高庄公社冯家湾大队工作。我二话没说,第二天从县城出发步行着去工作。去一看,该队灾情严重,为了贯彻上级“保证不能饿死一个人和一个牲畜,并要把生产搞上去”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情况,我和大队领导大胆决定,把各生产队草籽、粮食、饲草统一清理,粮食除留足种子后,余下的全部分配给社员,作为粮食供给。采取重体力、轻体力、老人、小孩不同等级等量分配后,既保证食堂吃粮,又把大部分粮食分配到社员家中,还广泛动员家中存有粮食的社员放心拿出来吃。这样一来,社员生活有了保证,劳动积极性很高,生产、生活都上去了。因此县上还决定在马高庄公社冯家湾大队召开抓生产、生活现场会议。因为我在管理食堂方面获得了好经验,后来农牧站决定让我担任保管、出纳、食堂管理及招待所工作。此项工作琐碎、繁忙,没有时间限制,白天忙着收取款项,购买发放农药、化肥等农资,晚上还要到招待所忙业务,有时白天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夜间还要到食堂种植基地淌水,一夜不休息,第二天仍要坚持工作,就这样经常连续工作,从没叫过苦。

1961年我在王团苦水灌溉区罗家河湾大队蹲点。当时,群众对苦水浇地认识不足,从来没见过苦水能长庄稼,也不会种水田。我通过各队试验、示范,总结出苦水灌地种植小麦、大麦、高粱栽培经验。第二年在各队推广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灌溉区1万多亩夏粮获得丰收,极大地缓解了群众吃粮的困难。1965年我在张家塬公社汪家塬大队蹲点期间,把农业学大寨精神贯彻到促生产当中。结合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土地肥力差、粮食单产低又不稳定等特点,通过各地调查、示范,对土地实行三三轮作制,即三分之一土地休闲(歇地),三分之一土地种植夏作物(小麦、豌豆),三分之一的土地种植秋作物(糜子、谷子)。这种三三制作物轮作栽培技术,后来在张家塬、预旺、马家高庄公社推开后,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粮食连年增产,群众耕种土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