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这里走上抗日战场——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内操场
众所周知,位于昆明翠湖边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一所著名的军校,有“百年军校,将帅摇篮”的美誉。实际上,云南陆军讲武堂包括云南陆军讲武学校(以下统称云南陆军讲武堂)办学只有28年。说它是“百年军校”,指的是这个学校的校址。不算此前1899年开办的云南武备学堂,仅从云南陆军讲武堂1907年开办算起,至今也有104年的历史了。
一百多年来,就在这个地方,先后存在过三所军事学校。一所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所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还有一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步兵学校。至1956年昆明步兵学校搬迁,房舍地点改作他用,此地半个世纪作为军校的历史才宣告终结。
旧时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占地宽阔,东临翠湖,南至承华圃即现在的翠湖南路,西至钱局街,北至今白云巷,面积达7万平方米。学校北面有1918年由海外华侨捐资建盖的合院式建筑,该建筑占地约1.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具有鲜明的中西结合建筑风格,中间围有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内操场,宽大雄伟,气魄威严。学校南面则是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外操场和教官宿舍。
1935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因国民政府严令禁止地方开办军校而停办,一代著名军校的历史戛然而止。不过,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旧址上,一个新的军事学校应运而生,这就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即黄埔军校第五分校(以下简称“第五分校”)。
当时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由蒋介石兼任,昆明的第五分校也统一由总校领导,执行黄埔式教育训练方针,学校的招生期数也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校系统一安排,招生范围扩大到滇、黔、桂、粤四省区。但由于该校由云南省主席龙云担任分校主任,唐继麟任副主任,所以基本上留用了原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的教官,也保持了讲武学校的传统和面向滇军的相对独立性。
蒋介石之所以下令停办云南陆军讲武学校而改办第五分校,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削弱地方势力,另一方面也是面对“九一八”事变后日寇步步紧逼,加快侵略步伐的态势而采取的统一军令、重整军备的措施。因此,第五分校一开办,就具有了抗日色彩。
1935年7月,第五分校成立,原在校受训的滇、黔绥靖公署军官队改称学生大队。次年招新生700名,按黄埔校系称为第十一期,分步、炮、工、通等科,后续招第十四期958名。抗日战争爆发,云南组建第六十军出省抗战,此时刚好第五分校第十一期学员毕业,占学员总数70%的云南籍学员才走出校门就编入第六十军,踏上了抗日的征途。不久,云南又相继组建第五十八军和新三军出省作战,第五分校第十四期学员提前毕业,也奔赴前线。他们与原讲武堂教导团时期毕业的学员一起,构成了这三个军营内干部的基本队伍。至抗日战争结束,第五分校前后培训学员七期,计8000多名学员,均先后补充到军队之中。抗日战争时期,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为抗日滇军培养了大批基层指挥官。而此时,由这里走出的原讲武堂毕业的部分学员已成为抗日军队的高级将领。
担负着敌后战场作战任务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中,云南讲武堂毕业的朱德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司令;叶剑英先任八路军参谋长,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周保中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第二路军总指挥;周建屏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滇军的高级指挥官中,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龙云,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卢汉以及第六十军、第五十八军、新三军军长、参谋长基本都是讲武堂毕业的学生。龙云、卢汉、曾万钟、唐淮源等抗战名将都被授予上将军衔,其他先后授中将军衔。唐淮源、寸性奇以及少将旅长陈钟书(黄埔军校第十七期学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由于滇军在战争中的杰出贡献,日本投降时,原第六十军军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卢汉,第五十八军军长鲁道源,新三军军长杨宏光分别在越南河内、中国南昌和九江享受了代表中国人民接受日军投降的殊荣。
讲武堂毕业生中还有大批华侨学员,他们毕业后主要前往广东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之战,此后还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抗战部队中。据不完全统计,任军长的就有9人,副军长5人,集团军副总司令、参谋长6人,他们先后被授予中将军衔。其中,硬战将军、第七十九军军长王甲本壮烈牺牲。
此外,朝鲜人崔庸健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代理军长、第二路军总参谋长,李范奭任韩国光复军参谋长兼第二支队支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对日作战。
现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和黄埔军校第五分校旧址除南部大操场及教官宿舍区改作他用,建有省科技馆和省图书馆外,北部教学区3万多平方米范围内的建筑群包括主楼、礼堂、兵器库、盥洗室等共7500平方米的建筑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经历了百年历史沧桑的近代军事学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