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洞里的工厂

山洞里的工厂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以设在距离昆明市区70公里的海口的第五十三兵工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原第五十三兵工厂旧址,主要在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范围之内。兵工署遂决定在昆明建厂。1942年1月1日,原在昆明城南柳坝村的第二十二兵工厂因迭遭敌机轰炸搬迁至海口,遂与第五十一兵合并,成立了第五十三兵工厂。
山洞里的工厂_海口第五十三兵工厂旧址_寻访昆明抗战旧址

九、山洞里的工厂——海口第五十三兵工厂旧址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敌人作战,必须准备好精良的武器和充足的弹药。“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嚣张气焰,蒋介石认为我军在武器装备方面与日军有较大的差距,战则必败,对日退让妥协,致使东三省沦入敌手。在此期间,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一方面采取“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共政策,另一方面也在积极争取盟国的援助,大力发展自己的军工生产。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一方面把原来分布在沿海和华北的兵工厂往西南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向国外购买机器设备,举办新的兵工厂。在这个进程中,由于滇越铁路的运输之便,昆明成为国统区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军工基地,一共分布着6家兵工厂。其中,以设在距离昆明市区70公里的海口的第五十三兵工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力量最雄厚。

1950年后,第五十三兵工厂分为两个厂,一是三五六厂,即西南仪器厂,代号200号信箱,现在叫做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个是二九八厂,即云南光学仪器厂,代号300号信箱,现在叫做云南北方光学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它们都是隶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国有公司。原第五十三兵工厂旧址,主要在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范围之内。

走进厂区,只见除了新建的办公楼比较新颖外,其他排列在整洁道路两旁的厂房不是中间带采光气窗、双坡式屋顶的青砖建筑,就是锯齿形单坡顶白色墙面的组合式建筑,看起来都有些年月了。不过,带领我们的厂方人员说,这些厂房都是1950年后的建筑,抗日战争时期第五十三兵工厂的建筑只有那些山洞了。

他说的山洞,在厂区西侧的山脚下。那里有一字排开的十多个山洞,每个相距约50米左右,但是即使站在山脚下的路边,也看不到山洞,而是需沿着山脚石砌挡土墙的缺口,进去二三十米,才能看见山洞的圆拱形大门。

img14

山洞工厂现状

这些山洞大小不一。大的每个高约12米,宽约6米,深达30米左右;小的山洞之间则用隧道相连接,组成了庞大的山洞车间网。那时,第五十三兵工厂的生产车间全部都在山洞内,共有34个。如今,这些山洞早已废弃不用,平时大门紧锁,长期无人问津。

我们见到的山洞洞体虽然高大,但除了地面,墙面和穹顶都凸凹不平,甚至有点嶙峋,开凿的痕迹十分明显。显然,这些砖石或坍塌,或被拆做他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山洞车间都是整齐的砖石砌就的墙壁和穹顶,每个山洞之内都安装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日夜灯火通明,众多技术人员和工人辛勤工作,紧张有序中呈现一片繁忙。

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民政府曾向丹麦订购了生产制造麦达森轻重两用机枪的许可和相关技术图纸,又在德国洽购了生产机枪的设备器材,计划建立一个专门生产麦达森轻重两用机枪的兵工厂。但是,当这批2000多部机件器材运输起运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沿海港口相继失陷,机件器材只有经由越南海防,从滇越铁路运至昆明。兵工署遂决定在昆明建厂。

工厂筹备处把运到的机件器材安顿在昆明城南盘龙江边的柳坝第二十二兵工厂旁的仓库里,选址在滇池西南岸海口山冲村一个南北走向的山沟里建设新厂房。这里离石龙坝水电厂不远,架设输电线路很方便。

所谓新厂房,主要就是在山崖上开挖的一个个山洞,同时也建盖了一批平房作为办公和职工宿舍。建造山洞作为车间,一是为了保密和隐蔽,二是为了躲避敌机轰炸。1939年4月,山洞工厂建成,职工进入厂区开始工作,工厂正式成立并定名为第五十一兵工厂。

然而,第五十一兵工厂并没有按计划生产麦达森轻重两用机枪,这是由于机件设备在柳坝仓库停放时遭日机轰炸,制造麦达森机枪的模具、刀具等损失严重,而且由于欧洲也成为战场,补充困难,因此第五十一兵工厂只有放弃生产麦达森机枪的计划,改而试制捷克26式轻机枪。这一转型改制看来很不容易,直到1941年4月,费时两年才试制成功,并形成生产线,当年共生产了450挺。

1942年1月1日,原在昆明城南柳坝村的第二十二兵工厂因迭遭敌机轰炸搬迁至海口,遂与第五十一兵合并,成立了第五十三兵工厂。

img15

第五十三兵工厂旧貌

第二十二兵工厂原名是军用光学器材工厂,抗战爆发后由南京辗转迁至昆明柳坝村。1939年1月开始投入生产,仅5个月后,就创造了一项中国第一——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6×30双眼望远镜。两年时间里,累计生产这种望远镜1117台,是当时国内唯一的军用光学器材制造厂。

两厂合并后,第五十三兵工厂全厂占地约4800多亩,山洞增加至34个,机器设备增加至2500多台,共有10个制造所,职工达2500多人,形成机枪厂和光学厂两个制造系统。

据台湾出版的由史政编译局王国强著,原兵工署长俞大维题签,杨继曾作序的《中国兵工制造业发展史》载,至抗日战争结束,第五十三兵工厂共计生产合格的26式捷式轻机枪19558挺,6倍望远镜13716台,80公分测远镜463台,卜郎德瞄准镜3744台,行军指北针31310个。

img16

26式捷克式轻机枪

26式捷克轻机枪是一种具有优秀射击性能的武器,不仅瞄准精度高,可以持续射击,杀伤力强,比起日军的歪把子机枪毫不逊色,而且坚固耐用,维护方便。抗日战争期间,捷克轻机枪一直是中国军队的主要兵器之一,有“火力支柱”之称。抗战八年中,我军共装备了12万挺这种机枪,除外购的8万挺,国统区兵工厂大约生产了4万挺捷克轻机枪,而第五十三兵工厂所生产的数量占了总产量的一半。当时国内报纸赞誉“五十三厂是抗战中成长的国防工业,制敌于死命的军火源泉”。当时为了赶制机枪,厂方实行严格的定额管理,职工们每日工作时间往往长达11个小时。

在阴暗的山洞中徘徊良久,走出洞口时,阳光灿烂,绿树成荫,这些整洁宽大的厂房记忆着艰难岁月中的光彩,也传承着昔日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