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忧愤沉江
楚国统治者为加强对湖南地区的控制,除沿用吴起“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1]措施、委派大批江北贵族到湖南任职外,还将持不同政见或有某种过失的大臣贬谪湖南。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因为忧国忧民、敢于直谏而被流放于湖南。这是他个人的不幸,却是湖南人的大幸,他为湖湘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于屈原故里,以前学界有“秭归说”和“江陵说”。但最近学界又提出新观点,认为屈原真正的出生地在今湖南汉寿沧港,并找到了许多令人信服的证据。迄今,汉寿发掘了1800多座楚墓,出土了“武王之童督戈”青铜戈、“郢室畏户之”青铜官印以及只有王室和诸侯才能享用的青铜铙乐器、鹿角纹青铜镜等罕见文物,表明汉寿可能是武王令屈瑕开发的“濮地”,并将其作为屈氏封地。据历代文献记载,汉寿沧港等地原有屈原庙、三闾大夫祠、沧溪寺、天乙宫、屈家巷、濯缨桥、清斯亭、钓鱼台、江潭等纪念屈原的古迹遗址(其中天乙宫内原有楚王殿,供奉楚王、屈原及其祖先18座塑像),还有《九歌》中描写的祭神处七星堆、迎水桥、鸡鸣井等。屈原诗歌中也有很多相关证据。如《招魂》是屈原为先人屈匄招魂,诗中称他为“掌楚”,即执掌洞庭湖楚泽的领主,呼唤他“魂兮归来哀江南”。此外,屈原作品描写了许多如“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沅、湘流域特有的民俗风情,出现了汉寿沧港、江潭坪、橘林洲等地名以及汉寿常见的兰、芷、芰荷等芳草。汉寿处于西洞庭湖平原,澧水和沅水同时流过。“济沅湘以南征兮”、“沅有芷兮澧有兰”等名句都描写汉寿的西洞庭湖平原特色。屈原的姓名字号为“原”、“平”、“灵均”、“正则”等,都有“平”的意思,可能正是描述他出生地的地理特点。因此,屈原故里在汉寿沧港很有可能。[2]
屈原作为楚国贵族,楚怀王时曾官至左徒、三闾大夫,掌管王族事务,经常参与国家大事,因遭南后、令尹子兰及同僚靳尚等亲秦派的妒忌诬陷,被楚怀王免职,流放于汉北山野。至楚顷襄王时,屈原又被流放到湖南。当时,屈原从鄂东武昌出发,至岳阳后弃马登舟,经水路过洞庭湖,至常德枉陼,又溯沅水西行,一直抵达辰州、溆浦等地,转而顺沅水回到洞庭湖;再溯湘江至长沙,登南岳,上九嶷山,然后再顺流而下,回到岳阳汨罗一带。[3]因罗国曾是北方迁来的方国,其贵族与楚国同宗,他们对屈原的不幸遭遇十分同情。因此,屈原在汨罗逗留的时间较长。
屈原辗转于沅、湘流域,沿途考察民情风俗,有感于自己怀才不遇和楚国的危亡时局,创作了《九歌》、《楚辞》、《天问》等不朽名篇。其中《湘君》对湘水进行了带有灵异色彩的人格化描写,如“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抒写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殷切思慕和无缘会合的怨怅,意象灵幻缥缈,情绪怅惘凄迷,气氛冷落衰飒而神奇美妙,堪称绝唱。[4]《大招》所写“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体现了楚地的招魂习俗。屈原打破诗经四言体格式,创造了新的“楚辞”文学体裁,句法错落,形式自由,是中国浪漫文学的滥觞,其鸿篇巨制《楚辞》、《离骚》与北方现实主义文学《诗经》并称中国先秦文学“南北并峙”的两大高峰。毛泽东对屈原也非常赞赏,称他是中国“古代的天才歌手”[5]。
当楚国都城郢被秦将白起攻陷的噩耗传来后,屈原作《哀郢》和《怀沙》,准备在长沙自沉来振奋楚人爱国之心,促使顷襄王醒悟。由于理想无法实现,时局日益急迫,屈原悲伤至极,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自沉于汨罗江中。沿岸百姓闻讯赶来,纷纷引舟前去抢救,沿水招魂。为了不让鱼虾啃食屈原遗体,他们以粽叶包裹糯米饭掷入江中。此后,每年这一天就是端午节,人们用赛龙舟、吃粽子的方式来表达对屈原的哀思。隋唐时,端午节习俗传至朝鲜、日本等地。近年来,韩国还将江陵端午节抢注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英国人也在端午节组织“鬼佬队”,进行赛龙舟活动。早在汉代,人们就在汨罗玉笥山上修建了屈子祠(亦称三闾祠)。现存的屈子祠重建于公元1754年,占地1300余平方米,三进砖木结构,庄严肃穆。玉笥山上还有独醒亭、骚坛、屈原碑林、桃花洞、寿星台、剪刀池、绣花墩、望爷墩等古迹与屈原有关,5公里外的汨罗山上有屈原墓。
屈原志存高远,忧国忧民,刚正不阿,矢志不移。他曾在《涉江》中写道:“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形神兼备的自画像,体现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性,表达了绝不苟合流俗的志趣。司马迁对屈原非常推崇,称“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000多年来,屈原的崇高精神对湖湘人文产生了深远影响,每到危难之际,湖南仁人志士总会不顾个人安危有沉江之举,仅20世纪初20年间先后有6位志士蹈海投江,以激励国人。1905年12月,新化陈天华抗议日本文部省留学生取缔规则自沉东京大森湾;1906年3月,益阳姚宏业抗议清廷禁办中国公学而在上海跳黄浦江自戕;1911年8月,长沙杨守仁在英国利物浦闻黄花岗起义失败蹈大西洋殉国;1915年5月,长沙彭超抗议《二十一条》抱石自沉湘江;1921年6月,易白沙为反对北洋军阀在广东新会跳海殉难;1924年6月,益阳武潭夏思痛在武汉鹦鹉洲蹈江自尽。真可谓“楚人悲屈原,千载犹未歇”。抗战年代,湖南省立师范学院创办于蓝田(今涟源),当时任教于此的著名学者钱钟书将其命名为“三闾大学”,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围城》。
【注释】
[1]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转引自伍新福.湖南通史·古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108.
[2]大量遗迹出土文物印证屈原故乡或在湖南汉寿.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06-07.
[3]伍新福.湖南通史·古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108.
[4]廖承良,毛炳文,陈书良.湖南文学史·古代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23.
[5]盛巽昌.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