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医学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批很有价值的帛书、竹简,其中有不少是医学和养生学著作。这批出土古医学养生书共2万余字,依据内容可分为15种,分别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书中反映了古代经络学、药物学、诊脉法、医方、药剂以及养生学知识,其医学成就令现代人瞠目结舌。
《五十二病方》中能认定的医方有197个,用单药者78方,两味以上者119方,说明当时的医药学已经发展到了药物配方。《五十二病方》记明了治疗某些外科或皮肤科疾病时要清洗患处,对附有脓血或坏死组织的创面要先清理再敷药;有的方子还指出不要用手直接敷药。书中还记载了外科手术病例以及多种外治法,如药敷、药浴、砭法、灸法、按摩等,都是我国医学史上相关疗法的最早记载。《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主要论述了人体11条经脉的循环走向及所主的疾病。《脉法》介绍了有关导脉、启脉、相脉的几项重要法则。《导引图》中用红、蓝、棕、黑等多种颜色,描绘了44个不同体态的男女,并标有“熊经”、“鸟伸”、“爰(猿)”、“沐猴灌”等名称,及它们主治的病症名。这是我国最早的健身图谱。《导引图》和《却谷食气》、《阴阳十一脉灸经》绘在同一卷帛书上,表明它是结合食气,使精气按一定路径在身体上运行,即《云笈七签》所谓:“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目的是“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养生方》记载了治疗33种疾病的90余个养生方,其中有食疗食养方,有内治方,有外用外治方。主要部分是房中养生方,即通过药物的摄养或作某种治疗,可以消除性功能障碍。《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是现在已知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房中术著作,讨论了怎样通过夫妻间和谐的性生活并辅以导气以求健身延寿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十问》还通过战国名医文挚与齐威王问答的形式阐述了睡眠的重要性。齐威王提出:“子之长卧何邪?”文挚答:“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凫雁鹔鹴虫鼋蟺鱼鳖,蠕动之徒,胥食而生者也;食者,胥卧而成者也。夫卧,使食靡消,散药以流形者也。譬卧于食,如火于金。故一夕不卧,百日不复。”文挚认为,睡眠极其重要,不但人类需要睡眠,而且各种动物如野鸭、大雁、蛇、蝉、鳝、鱼、鳖、昆虫等,它们既要靠食物才能生存,同时又必须依靠睡眠才能生长。对于人体来说,只有睡眠充足,食欲才会旺盛,食物才能消化,药物才能调养形体。打个比方,睡眠与饮食就好比火与金属一样,没有火,金属无法熔化;而没有睡眠,则食物无法消化。所以一夜不睡,其精力很长时间也难以恢复过来。
马王堆古医书中的养生术很有特色:一是主张祛病健身,以延年益寿。“欲修长生之道”,“禁忌之至急,在不伤不损而已”,医疗与摄养同为养生的两项重要内容,相辅而行,缺一不可。因此,马王堆出土的各种医书内容所涉,或疗病,或避疫,或摄养,无不与养生有密切关系。二是讲究兼修众术,反对偏执一法。其修养方法有服食、行气、导引、房中、禁咒,数法兼行才能相得益彰。三是强调“气”(精气、神气等)是养生基础。诸如食气、行气、养气、治气、接气等,无不与“气”有关。养生所服之药,多为补精益气之药;所食所行之气,为天地间自然之精气和人体自身先天之精(元)气;导引可使精气有规律地在全身运行。总之,作为古代养生理论中最基本而又有丰富内涵的精、气、神思想,始终贯穿着养生之道,通过这一基本理论将气功、房中、服食三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在一起。此外,马王堆古医书还重视房室养生,提倡药疗药养服食,以及采用水疗、熨疗、熏疗、灸疗等养生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