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义士虞悝与易雄

义士虞悝与易雄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义士虞悝与易雄在杜弢起义被镇压之后不久,刚刚经受了农民战争洗礼的湘州又遭受了王敦叛乱的蹂躏。恰逢张昌领导流民起义,抓获太守万嗣,即将斩杀之时,易雄挺身而出,与张昌抗争。张昌怒不可遏,下令将易雄推出一同斩首。虞悝及家人被惨杀于长沙。
义士虞悝与易雄_乡土湖南

义士虞悝与易雄

在杜弢起义被镇压之后不久,刚刚经受了农民战争洗礼的湘州又遭受了王敦叛乱的蹂躏。在平定王敦叛乱中,虞悝、易雄等湘中忠义之士勇于赴难,扶正斥邪,正气浩然,作出了声色激昂、悲壮慷慨的“抗逆”义举。

虞悝,长沙人,崇尚气节,在乡人中深孚众望。其弟望,字子都,亦为乡党所称许。兄弟曾为官州郡,任治中、别驾。易雄,生于257年,字兴长,浏阳人。自幼刻苦好学,为人正直。少为县吏,自念卑贱,无由自达,乃脱帻挂县门而去。303年,任长沙郡主簿。恰逢张昌领导流民起义,抓获太守万嗣,即将斩杀之时,易雄挺身而出,与张昌抗争。张昌怒不可遏,下令将易雄推出一同斩首。易雄大义凛然,不为所惧。张昌为易雄的忠直所感动,遂释放二人,易雄因此名噪一时,被举为孝廉,迁升别驾。易雄自以出身寒门,不宜在宦海久留,于是辞官回乡。不久,朝廷又任其为舂陵县令。

317年,司马睿在北下的士族王导、王敦扶持下重建晋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司马睿为晋元帝。因王敦“拥戴有功”,元帝升王敦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兼任江州刺史,镇守武昌。王敦权倾一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敦飞扬跋扈,“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1]他每次饮酒之后,一边以如意敲击痰壶为节,一边高咏曹操名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致“壶边尽缺”。[2]元帝为防御王敦,采纳心腹刘隗建议,暗中进行军事部署,充实中央军事力量,派王室亲信担任地方军政首脑,以分王敦之势。由元帝叔父谯王司马氶出任湘州刺史,驻长沙,控荆、交、广三州之会;又任命心腹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雍、并、豫、冀六州军事,兼司州刺史;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兼青州刺史,分驻合肥、淮阴,以备王敦。

322年正月,王敦以“除君侧之恶”为名,举兵于武昌,东下进攻都城建康。当时,长沙“地荒民寡,势孤援绝”,司马氶处境十分危急,于是向长沙名士虞悝兄弟求救。时值虞氏新遭母丧,司马氶以吊唁为名,登门请教对应之策。司马氶原拟出兵进击巴陵,以抵王敦之背。虞悝说:“王敦居分陕之任,一旦构逆,图危社稷,此天地所不容,人神所忿疾。大王不以猥劣,枉驾访及,悝兄弟并受国恩,敢不自奋!今天朝中兴,人思晋德,大王以宗子之亲,奉信顺而诛有罪,孰不荷戈致命!但鄙州荒弊,粮器空竭,舟舰寡少,难以进讨。宜且收众固守,传檄四方,其势必分,然后图之,事可捷也。”[3]司马氶采纳虞悝建议,以其为长沙长史,以其弟虞望为司马,督护诸军,与零陵太守尹奉、建昌太守王循、衡阳太守刘翼、舂陵令易雄同时起兵讨伐王敦。

img13以槛车囚司马氶及易雄等送武昌。司马氶被杀害于途中。易雄被送至武昌,“意气慷慨,神无惧容”。王敦遣人拿着檄文给易雄看,指责其所为。易雄说:“此实有之,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救国之难。王室如毁,雄安用生为!今日即戮,得作忠鬼,乃所愿也。”[6]王敦见易雄大义凛然,内心恐惧又惭愧,当即将易雄释放。不久,又将他杀害,易雄死时65岁。其妻潘氏,惊闻噩耗,悲痛欲绝,遂投于巨湖山下樟树潭。322年,晋元帝司马睿病亡,明帝司马绍即位,王敦加紧了篡夺帝位的步伐。但好景不长,324年王敦病死,“余党悉平”。王敦之乱平定以后,易雄遗体被运回浏阳,与妻合葬于今枨冲镇颂佳园村将军洞。元至治二年对易雄赠侯爵、谥忠愍。明洪武年间对易雄御赐“宜阳别驾之神”号,祀乡贤祠,在巨湖山下建立易雄祠。1860年,易姓后人修葺易雄墓,并在峡山口立亭建碑。

英勇悲壮的湘州抗逆,对平定王敦叛乱起了重要作用;而长沙军民同仇敌忾保卫家乡,尤其是虞悝和易雄的悲壮之举更表现了湖湘文化舍身赴义、不畏强暴的精神,为湖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英烈之举将永垂不朽!

【注释】

[1]房玄龄,褚遂良.晋书卷九八·列传六八·王敦.

[2]梁小进,杨锡贵.长沙历史风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44.

[3]房玄龄,褚遂良.晋书卷八九·列传五九·忠义·虞悝.

[4]房玄龄.湘州拒逆.见:郑佳明.历代名人记长沙文选.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465.

[5]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九二·晋纪十四·中宗元皇帝下.

[6]房玄龄,禇遂良.晋书卷八九·列传五九·忠义·易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