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腊八·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民间习惯叫“腊月”。腊,早在周代已成为夏历十二月的祭名,《左传》已有记载。先秦时,“腊”是指猎取野兽祭祀,祭祖先叫做“腊”,祀百神称为“猎”。《风俗通》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也。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替,狎猎大祭以报功也。”《玉烛宝典》载:“腊者祀先祖,猎者报百神,同日异祭。”刘言史《过春秋峡》诗:“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后来,就把十二月里施的肥叫“腊肥”,下的雪叫“腊雪”,腌制的食品叫“腊味”,如腊肉、腊鸡、腊鸭、腊肠等,除夜又叫“腊夜”等。
腊八,又称“腊日”,时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先秦时,腊日是腊祭的重大节日,曾一度成为年节。《说文·肉部》载:“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荆楚岁时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明代李先芳《腊日》诗:“腊日烟光薄,郊园晓望空。岁登通腊祭,酒熟醵村翁。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杜甫有“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句。
南北朝以后,腊祭定在腊八,要举行“击鼓散豆”的打鬼活动,称为“逐除”。《荆楚岁时记》载:“谚语: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以逐疫。”高诱注《吕氏春秋》:“今入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相传,那位头触不周山的英雄共工的儿子,死后成为瘟神,到处散布瘴疫,百姓遭殃。但这位瘟神很怕鼓声和赤豆,故而要举行“击鼓散豆驱瘟神”活动。宋代,每逢腊八,宫廷要分赐大臣药物以驱疫。南宋范成大《谢赐腊药感遇之什》诗:“鸿宝刀圭下九关,十年长奉玺封看。扶持蒲柳身犹健,收拾桑榆岁又寒。”当时,江南家家户户还有“腊八舂米”的风俗,叫“冬舂”。范成大《腊月村田乐府十首·冬舂行》诗:“腊中储蓄百事利,第一先舂年计米。群呼步碓满门庭,运杵成风雷动地。筛匀箕健无粞糠,百斛只费三日忙;齐头圆洁箭子长,隔箩耀日雪生光;土仓瓦龛分盖藏,不蠹不腐常新香。去年薄收饭不足,今年顿顿炊白玉;春耕有种夏有粮,接到明年秋刈熟。邻叟来观还叹嗟,贫人一饱不可赊;官租私债纷如麻,有米冬舂能几家。”清代,满族同胞过腊日,要举行盛大的演出活动,节目有傩舞(驱鬼舞蹈)、武舞(武术)、舞鹤、秧歌、踏歌、散乐、俳优(滑稽)、角抵(摔跤)、嗔拳(杂戏)、杂耍(杂技)、口技、相声、马戏、斗鸡、傀儡戏(木偶戏)、打细腰鼓等,名目繁多,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腊八,又是佛教节日,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是日,各佛寺要举行诵经、浴佛等活动,且要煮粥供佛,叫“佛粥”,又叫“七宝粥”,民间叫“腊八粥”。吴自牧《梦粱录·十二月》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又叫七宝粥。”据《因果经》载,腊八粥源于“牧女献乳糜”的佛经故事。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年轻时就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29岁那年,他舍弃王族的荣华富贵生活,遍游大山名川,寻长老,访异人,苦修行,探求人生的真谛。有一天,他来到了摩揭陀国尼连河畔,因劳累过度,饥寒交迫而昏倒在地。牧牛女见后,挤来鲜牛奶,加入杂粮、野果,熬成了乳糜(奶粥),一口一口地喂王子吃。王子吃完粥后,元气恢复,便在河里洗了澡,然后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是得道成佛,尊称为“释迦牟尼”。据说这一天是十二月初八,成了佛祖的“成道节”。此后,每逢腊八,寺院里都要“煮粥供佛”。
相传吃腊八粥还与朱元璋有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贫苦,曾为地主家放牛。地主吝惜刻薄,常常虐待他。有一次,他牵牛过独木桥时,不幸牛跌入溪涧里折断了腿。地主大发雷霆,就把他关在冷房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出来后,饥寒交迫的朱元璋遍寻吃的东西,后来在屋角里发现了一只老鼠洞,挖下去竟是老鼠的粮仓,里面有大米、粟米、豆子、芋艿、红枣等,每样数量都只有一点点。他把这些可以吃的东西一起放在锅里煮成粥,吃起来味道特别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想换一换口味,忽然想起小时候老鼠粮粥的美味来,就传旨御膳房,用五谷杂粮和干果煮粥。据说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就赐名“腊八粥”。后来文武百官竞相仿效,纷纷煮食腊八粥,不久传入民间,相沿成为节令食物。
古籍中,对腊八粥的原料、制法等亦有记载。周密《武林旧事》卷三载:“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朝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当时京师寺院,“寺钟腊鼓响郎当,香积厨中笋蕨香。内史传宣颁果粥,深空一样礼空王”。京城街头,“家家腊八煮双弓,榛子桃仁染色红。我喜娇儿逢览揆,长叨佛佑荫无穷”。民间腊八粥,后演变为尝新庆丰收的民俗。现在,腊八粥的风俗已不多见,但类似腊八粥的“八宝粥”,已开发成了著名的旅游产品了。
粥,不仅是传统的风味小吃,而且还是保健食品。粥品营养齐全,容易消化,有健身防病的功效,对老年人尤其适宜。古人早把食粥列为延年益寿佳品。宋朝张耒《宛丘集·食粥说》介绍了吃粥有利身体健康。陆游赞同张耒的主张,作有《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现代,色、香、味、形俱佳的各类粥品,已成为老少皆爱的节令小吃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