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阳转身的地方:回归之城
对许多游客来讲,第一次感到墨江的神秘,还是因为那条闻名遐迩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把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墨江县城一劈两半。北回归线使这个地方有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神奇的自然现象。
北回归线是天文学家在地球上设定的具有特定意义的标志线。由于回归线、赤道、极圈及本初子午线所具有的特定天文、地理含义,故历来成为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的分界线。科学家们把太阳在北半球能够直射到的离赤道最远的位置,命名为北回归线。也就是说,一旦太阳直射到这条线,就不再北移,而是调头南移,“太阳转身的地方”也由此而来。因此,北回归线实际上是一条纬线,大约在北纬23.26度的地方,但这个位置并非固定不变,只是在北纬23.26度正负一度的范围内变化。1976年在第十六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决定将2000年的回归线位置定为23度26分21.448秒。
由于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端的界线,所以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北半球的盛夏,此后太阳直射点转为南移。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的形成与地球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在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时,它本身也在围着地轴自转,而地轴是倾斜的,这个倾斜的角度为23.5度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这使得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运动,最北只能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只能到达南回归线。由于太阳始终在北纬23.26度附近和南纬23.26度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北回归线至南回归线以内的区域每年太阳都要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而成为热带。北回归线也成为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南回归线成为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北极圈则是90度减去回归线的度数,分别是南温带与南寒带、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
在地球上,北回归线所经过的地方,大部分为海洋,经过陆地的十六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巴哈马、墨西哥等。由于地表起伏状况和大气环流形势,或其他多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西亚和北非,北回归线两侧竟成为宽阔的荒漠草原地带,大都属于干燥的沙漠气候。而在亚洲大陆东部,包括中国、缅甸、孟加拉国及印度的东部,因山脉纵横,河流交错,雨量充沛,大地上布满了绿色之树。同时,其气候随山脉的海拔高度而变化,这种得天独厚地垂直状态的立体气候,呈现出与干旱沙漠地带浑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北回归线在我国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分别建有北回归线纪念碑:西畴县、墨江县的北回归线公园、桂平北回归线公园、汕头北回归线标志 、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封开北回归线标志、台湾的嘉义县水上乡、花莲瑞穗乡、花莲丰滨乡三座北回归线纪念碑。西畴线的北回归线公园坐落在县城西面的出入口处,与县城隔一道山峡,海拔1526米,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主标志名“回归亭”,呈飞碟状,看来像亭又像塔。回归亭四周均有窗,顶部正中间有一圆形天窗,与亭内大厅之中央相对应,作为夏至日观测太阳直射之用。
同其他北回归线通过地相比较,墨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首先,根据美国一家权威杂志的描述,墨江是全球北回归线上最完美的一块绿洲,有“绿色宝石”之美称。第二,墨江是唯一一个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县城。北回归线把墨江县城一分为二,以北约三分之一属于北温带,以南约三分之二属于热带。第三,墨江建有全球建筑规模最大、功能最完整的北回归线标志园。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云南省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位于县城西边的登高架梁子上。1982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墨江县建省级北回归线标志园。工程于1993年开工,2005年4月竣工,占地面积200余亩,投资2344万元。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是一个融天文、地理、植物、科普、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地理标志实体,以2038年北回归线的实际位置(北纬23.26度)为主轴线,截北回归线上500米地段,依山势走向布局了十二个建筑系列,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回归之门、太阳之路、夸父追日、石环、超越、日月交辉、日晷广场、窥阳塔和主标馆、双子星广场、天文馆、石阵广场、自然取火台。
1.回归之门。圆形的拱门象征着地球的公转轨道,中间用玻璃镶嵌的线便是北回归线,每年的6月21日或6月22日,太阳便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回归之门后上升的台阶墙上分别雕刻着七幅巨型石画。第一幅石画中间是一个太阳,周围是一群白鹇鸟。意为哈尼族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吉祥物便是素有“鸟类王子”之称的白鹇鸟。第二幅石画中表现了哈尼族是一个居住在半山腰的勤劳民族,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梯田文化”。第三幅石画是哈尼族的祖先曾居住在一个名叫“诺玛阿美”的地方,那里云雾缭绕,溪水环绕。第四幅石画表现了白鹇鸟是哈尼族的吉祥物。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哈尼老人到山里打猎,他翻山越岭,疲惫不堪,后来晕倒在一棵大树下,正巧树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鹇鸟,它衔来珍贵的药草给老人吃下,奇迹般地救活了哈尼老人,白鹇鸟便在一旁翩翩起舞,以示庆贺。从那以后,哈尼族把白鹇鸟奉为吉祥鸟,它给哈尼人民带来了吉祥、如意、平安。第五幅石画表现了哈尼族崇拜太阳。在哈尼人民心中,太阳是不怒而威的天神,他有着卷曲到眼梢的浓密长眉,硕大的鼻孔和能把一切都吞噬的巨口。第六幅石画“上白鹇、下白虎”,哈尼、彝族乃一家。白鹇代表哈尼族,白虎代表彝族。早在远古时期,哈尼族和彝族同属氐羌族,在民间有“哈尼哈俄起玛然”的说法。后来在漫长的南迁途中,逐渐分离出来,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哈尼族与彝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第七幅石画是太阳。太阳是万物之母,它发出万丈光芒,孕育了大地上的一切生物。
北回归线标志园:回归之门和太阳之路
2.太阳之路。中间的五棵柱子为“五行柱”,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这五大元素组成,五行相生相克,促使了物质世界的发展。看一眼石柱上面的图腾便可判断,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万物生长靠太阳”,东方柱子的属性便是木,南方气候炎热,属性为火;西方太阳落山,草木不生,属性为金;北方气候寒冷,属性为水;中间的自然就是土柱,万物生于土,死于土,土是万物之母。此外,它还是一种古老历法的体现。在远古时候,哈尼族使用“十月太阳历”来记事和进行农事活动。“十月太阳历”把一年分为五季,即木、火、金、水、土,一季有两个月,一个月有36天,一年就有360天,剩下的5天便用来过年。在夏天过一个年,也就是哈尼人常说的“六月年”,哈尼语叫“苦扎扎节”,一般在农历五月或六月的第一个属猪日和鼠日,节期为2~3天,是祭天祈求丰收的节日。在冬天过一个年,就是“十月年”,也叫“米色扎”。一般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的日子开始,也是2~3天,用来庆贺粮食丰收的节日。
3.夸父追日。这是一幅大型石雕,左上角有一个太阳,右边有一个人在追逐着太阳奔跑,下面的图则是他在途中休息,显出一副劳累的样子。
4.石环。取材于古代的石环布局,由69块石杆按一定距离排列成一个直径为32米的环形建筑,环内建有5座石门,用以测算一年当中的24节气。由于石杆与石门的排列及间距同每年主要节令日中太阳与月亮起落时所投下的阴影有关,因此,古人每月从太阳、月亮起落时的投影情况,就能大至推测出24节气,又以各节气中的投影情况推测出各季节来去的时间。石环说明,古人已经掌握一些日月运动的规律,并利用它指导农事。
石环
5.超越。这是座白色螺旋上升的塔,隐喻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式不断上升的,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折的。走上塔顶,可一览墨江县城的美景。塔边,种植着代表温带和热带的特色植物,热带为棕榈科植物,北温带则是阔叶植物。
6.日月交辉。一个直径40多米的水池中间,有一大一小两个重达16吨的圆球,分别代表了太阳和月亮。在这里,可以看到一种非常奇特的天文现象,即“日月交辉”。在夏末秋初的时候,太阳还没落山,月亮开始升起,两个球便会产生两个不同方向的投影且交织在一起,“日月交辉”由此得名。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形成,哈尼族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民间故事。相传古时候,人们幸福安定地生活在一个小山寨中,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寨中的小孩相继失踪,且都是在一块巨大的石头附近消失的。于是,大人们便请来寨中有威望的“摩匹”(巫师)帮助找寻失踪的小孩。摩匹看到这块大石头,便说:“这块石头是一个会吃人的母石怪,孩子肯定是被它吃了。”人们一听,便马上用锄头、铁锹等工具把石头砸开,里面果真有些心肝五脏。为了让母石怪不在复活,大家决定把母石怪分开掩埋。他们把母石怪的身体、手、脚砍开,分别埋在田里、山头。由于时间关系,只来得及把头放在东边的山上,等第二天再埋。但第二天一早,人们发现母石怪的头不见了,而天上却多了个太阳。原来,太阳出来时,看到母石怪,便在它头上呵了一口热气,让它升上天空与孤独的自己做伴,于是母怪石变成了母太阳,还怀了孕。这下可不得了!两个太阳的炙热阳光使得农田干涸,民不聊生。哈尼族的十二头人便集中在一起商议,决定派一位勇敢的小伙子把太阳射下来。由于小伙子力大无穷,结果把两个太阳都射了下来,公太阳当场命毙,母太阳则身负重伤掉落在东海边。顿时大地陷入一片黑暗,作物不长,十二头人又只好派人把母太阳请回来。此时,东海边的母石怪已经奄奄一息,它生下了一对兄妹。死前,母石怪向儿女忏悔了自己的过错并叮嘱他们不能结为夫妻,而且要去找两块肉吃掉,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升天给人类带来光明。但温柔多情的妹妹不愿与哥哥分开,哥哥只好趁妹妹睡着的时候偷偷找肉吃,此时,恰好碰到十二头人正在分麂肉,他便悄悄拿了两块,一块自己吃,一块留给妹妹。吃完后,哥哥全身发光,慢慢升上了天空,变成了太阳。
俯瞰北标园
妹妹睡醒后,发现身旁留着一块肉,抬头一看,哥哥已经在半空中了,她抓起肉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等到她吃完去追哥哥的时候,哥哥已经进入西山了,自己却变成了永远追寻太阳的月亮。至今,哈尼山歌里还有这样一段调子:“太阳落山月亮起,月亮追着太阳去;世世代代追不着,兄妹不能做夫妻。”
7.日晷广场。由日晷、回音壁组成。日晷是古时的一种计时工具,根据晷针的投影,来判断当地的时间。
日晷
8.窥阳塔。高为23.26米,与北回归线的地理纬度数一致,在塔顶有一个“窥阳孔”,每年夏至日那天,可在此观看到“立竿不见影”的奇观。窥阳塔后面是一个展厅,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地球,这就是“主标馆”,在展厅内,陈列了许多科普知识展板,介绍了北回归线的形成及一些天文科普知识。
窥阳塔和后面的主标馆
9.石阵广场。由十二根石柱组成,代表着哈尼族的十二个支系。在墨江,居住着哈尼族当中的碧约、豪尼、卡多、白宏、西摩洛、腊米、切弟、阿木、卡别九个支系。最南面的巨大的柱子上有一个小球,当太阳照射到小球上时,便会在地面产生一个投影,当正午时,小球的投影便会落到地面的这条阴影里,每逢二十四节气时,正午,大概是北京时间13点15分左右,小球的投影便会落在这些射灯的上面,那么,夏至正午,小球的影子便在它的脚下,也就是“立竿不见影”,红线便是当日太阳运动的轨迹。到冬至时,小球的投影点最远。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使得各个季节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位不同。只有春秋分的时候,太阳才是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
10.双子星广场。这里有一个高大的石雕,前面的雕像表示的是一对夫妻,在这片风水宝地上,妻子孕育出了一对双胞,后面的那座浮雕便是双胞胎。石雕后面摆放着石头做成的“双胞床”,想生双胞胎的夫妻可到床上睡一下,然后,许个心愿,在铁栅栏上挂上“幸运锁”,双胞兄弟或姐妹则可以在此挂上“同心锁”。旁边两棵高大的树便是“双胞树”,它是由两棵树组成的,有的哈尼族寨子还以此树作为他们举行祭祀活动的“竜树”。
双子星广场
11.天文馆。在双子星广场的南面,银白色的像飞碟似的建筑物就是“天文馆”。“天文馆”上面有一台直径为40厘米的天文望远镜,可以在晴朗的夜晚观看月亮及九大行星,是进行科普知识教育的最佳场所。
12.哈尼取火台。顾名思义是哈尼族用来进行神圣取火仪式的广场。由三条气势磅礴的龙组成了哈尼族家里火塘中常用的三角灶。火塘在哈尼族的家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老人们常在火塘旁给下一代讲述祖先的故事和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同时,要保持火种不熄灭,避免灶中的“火魂”离散,保佑全家安康、幸福。所以,每逢重大节庆日的时候,哈尼人民便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到来,在“摩匹”或“白木”(也就是汉语中的巫师)的带领祈福下,美丽的哈尼“迷达”(姑娘)手举火把,迎向太阳,利用凸透镜聚焦原理,点燃火把,然后,把“火种”传递到太阳广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轨道面,叫黄道面,在这个面上的星座便叫做黄道十二宫。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出生的月、日,寻找自己的星座,观看自己的性格特点。
哈尼取火台
当人们沿着北回归线依山顺势漫游,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以舒缓有序的节奏,向您展现一级级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进步阶梯。十二个建筑系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直观地宣传了回归线天文知识,又适当表现哈尼族有关天文的朴素猜测和民间传说,形象地向人们讲述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的不同时代,人类对天体科学的探索和认识。“立竿不见影”、日晷计时、以石环和石阵推测24节气、栽种在北回归线两边截然不同的植物,还为人们创造了对自然奇观的特殊体验。园中道路蜿蜒向上,路边绿树成荫,蝉鸣林间,鸟语枝头,园内设置有茶室、幼儿娱乐场所、休息亭、饮食部、小商品市场、综合服务部等。游客在欣赏建筑、雕塑、园林艺术的同时,也学习天文知识和哈尼文化的盛宴,许多关于人与自然的感悟往往油然而生。是啊,人类是大自然的骄子,他依偎在母亲的怀抱却又不满足于自然的安排;他作为万物之灵既热爱自然母亲又反观于她,利用自然母亲的“性格”(自然规律)来避免灾害,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这些感悟涌动于心,我们既找到了融入大地的归宿感,又升华出一种顶天立地的人类自豪感,此种感觉恐怕是游览其他公园所不能体会到的,也许,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的特殊吸引力就在于此。
在科学揭秘北回归线知识之前,哈尼人的祖先无法用科学的方法解开“立竿不见影”之谜,但他们敬畏大自然,敬畏太阳,所以,每年的夏至日正午,他们会打起竹竿、舞着棕榈叶、敲响大木鼓,以独特的方式来迎接这一奇观的到来。墨江的老人们把北回归线叫做“阴阳”线,因为在这里有许多奇特的现象,诸如居住在北回归线南面的河西村中,仅30多户人家就有10多对双胞胎,这是非常罕见的。墨江为什么盛产紫色的动植物?阴阳线附近为什么会有成千上万的紫燕云集?为什么在那绿色群山之中偏有一座裸露黄土的巅峰上可以露天开采黄金?当人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时,往往就会与北回归线联系起来。太阳在这里转身,不就是因为它特别眷顾这块土地吗,它赐给这里的人们许多特殊的礼物,给墨江平添了许多难解之谜。也许与此不无关系,墨江哈尼人崇拜太阳和“火塘”,自古使用“十月太阳历”,认为他们所享有的一切最终都是太阳给予的。
太阳转身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却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科学知识,难怪一些游客感叹: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与众不同之处是她的知识性。墨江是一个普及天文气象知识的宝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