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乡村聚落与民居的变化
一、乡村聚落的变化
乡村聚落:是指乡村人口居住地的总称。
景泰县地处祖国西北内陆,这里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地表水极其匮乏,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决定人口和村落分布的首要因素就是水源。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景泰地区的乡村聚落分布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呈点状分布于地下水出露地或井泉附近。地下水径流的大小决定着乡村聚落的规模,径流量大的井泉附近人口也较多,村落的规模也大一些,可由数十户至数百户为一村落;径流量小的井泉附近人口较少,村落的规模也小一些,小至三五户为一村落。因此,在景泰境内村落的名称大多与水、泉、井、坝、塘等有关,如芦塘(芦阳)、芨芨水(喜集水)、响水、石井、尾泉、崇家涝坝、野狐水等。一般说来,树木是村落的标志,凡是有村落的地方,都有一片绿色,与四周荒凉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树木品种大多是耐旱的沙枣树、榆树、柳树、杨树等。村落形态受井、泉附近的地形、沙河等的影响。地势平坦的村落形态呈团聚状,如喜泉镇的兴泉村(老村庄)等;地形崎岖、沙河纵横,村落形态较为分散,呈组合状,一个村由几部分组成,如正路乡的石井村等;山区的村落,沿山谷背山而分布,其形态呈条带状,如石城等。二是景泰东部黄河流经地区的村落,有沿河分布的特点。村落形态和规模的大小受黄河沿岸地形的影响。沿岸地形平坦广阔,则人口分布较多,村落规模较大,如五佛乡的老湾村。河岸陡峭面积狭小,则人口分布较少,村落规模较小,如中泉乡的龙湾村、五佛乡的车木峡村等。
永泰古城复原图
新中国成立前,景泰县的乡村聚落形态除受地下水、河流、地形等因素影响外,还深受战争和匪患的影响。“堡子”就是防御战争、抵御匪患的产物。居住人口多的叫城,如芦阳城、永泰城等。乡村居住人口较少的叫堡子,如锁罕堡(兴泉堡)、正路堡(镇掳堡)等。景泰县境内大部分村落都构筑有“堡子”,甚至一个村子有好几个“堡子”,堡子的墙类似于城墙,用土、石夯筑而成,一般底部宽度约5米~6米,上部宽约3米~4米,高5米~6米。依据地形地势把村落围圈起来,堡墙顶部设有炮台,堡墙上还有瞭望孔,根据需要留有堡门,白天打开堡门,让人们出入,夜晚关闭堡门,形成一个封闭安全的区域。堡子的最大功能就是防卫功能,防止土匪的侵袭。景泰那时堡子很多,形态各异,有的大致呈方形,有的呈圆形,有的呈不规则的其他形状。堡子的形态主要受河流、沙河、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兴泉新农村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景泰县的乡村聚落及形态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随着人口的激增,村落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堡子的特有村落形态已渐然消失。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景泰水利电力提灌一二期工程的竣工,把黄河水引入景泰川,昔日千里荒原,人烟稀少的景泰川,已变成万顷良田。随后,在景泰境内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省内外及景泰山区居民大批迁住灌区,在景泰川的灌区出现出很多新农村。在灌区里的这些乡村聚落,规划整齐,环境优美,村貌村容整洁,交通便利,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齐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景泰县的有些村落出现了向水源充足和交通沿线分布的趋向。
二、乡村民居的变化
一个地方的乡村民居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深深打上地理环境的烙印。景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沙大,冬冷夏热。所以,民居的建造就特别注重保暖和防风沙。
新中国成立以前,景泰地区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极端贫困。那时,景泰地区民居的建造大致有三种类型。
(一)土木结构的土坯平顶房(土搭梁)
其特点是:①坐北向南居多。可充分利用光照,冬暖夏凉。②泥皮平顶。适应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环境,节省建筑材料。③这种房屋建造所用木材较少,土石可就地取材,经济适用。但这种民居里径浅,空间狭小;门窗较小,采光不足,室内昏暗;保暖和防震性能差。
(二)窑洞
那时,景泰地区有少数贫穷人家建不起土木结构的房屋,他们在傍山向阳的地方挖窑洞或用土块箍窑洞居住。窑洞虽可防风保暖,冬暖夏凉,但洞内阴湿昏暗,尤其是遇暴雨、地震易于倒塌,安全性能极差。
(三)土、石、砖、木结构的拔檐房
其特点是:①坐北向南居多。②房屋结构稳定。房屋的主体结构都用木料连成一体,再用砖或土块挤砌而成。③里径更深,室内空间大,保暖、防风沙功能更好,美观大方。④具有很强的防震性能。据记载,民国九年(1920年)宁夏海原、固原的大地震,造成喜泉镇兴泉村几乎所有的房屋都倒塌,唯独陈家一院的拔檐房仍比较完整,可见这种房屋的防震性能不一般。但这种民居造价太高,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建造的。
旧式土木结构拔檐房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这个时期景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人口增长很快,房屋需求更多。房屋的结构仍为土木结构的平顶房,房屋建造形式比较简单,大多是短眉毛的新式房屋。新式房的结构是用材更少的土坯房(土搭梁),里径较浅,门窗较小,造价更低。这时的房屋室内室外都粉刷白灰,室内美观大方,窗户上多采用了玻璃,采光较好,室内较明亮,但防震性能仍然比较差。
进入20世纪末期,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日渐增多,景泰农村民居的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农村民居建设呈现多元化的建筑特色,土坯房基本上被砖瓦房代替了,有砖木结构的拔檐房,也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拔檐房,有些地方还建起了二三层的小楼房。房屋多采用铝合金大门大窗。拔檐房大多带有走廊,采光、保暖、防风沙性能更好,院落宽畅且带有花园。房屋的建造更注重坚固性、适用性、保温性、美观性。
砖混结构拔檐房
活动:
⒈了解自己家乡的村落形态,分析其形成原因。说一说近年来的村落形态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⒉说一说近年来自己家的住房条件的变化。分析一下自己家房屋的建筑结构在防雨、防风、保暖、防震上的性能。
规划建设中的移民型新农村—祥安村
祥安村是随着引大入秦延伸景泰供水工程的建设而规划新建的一个移民型的新农村,位于喜泉镇英武村附近,距县城30千米。规划开发土地5万亩,拟整理基本农田3万亩,计划搬迁大安、福禄水等山区移民1万余人从根本上解决本区农民生产、生活困难。规划新建村民住宅2500套、村委会、小学、卫生所、农家书屋、敬老院超市、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通过S201省道、英武水库等周边地区的开发,最终将这里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高产、高效农业试验示范为一体的新农村产业园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