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交通和出行的变化

乡村交通和出行的变化

时间:2023-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泰县与外界的联系更为便利,但乡村之间的交通和人们的出行基本上还是维持原状。
乡村交通和出行的变化_可爱的景泰

第二节 乡村交通和出行的变化

景泰地区山地丘陵面积广大,沙漠戈壁广布,地表高低起伏很大,沙河、沟壑纵横,山区面积大,地形崎岖,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境内与外界联系不便,交通闭塞,通行极为困难。新中国成立前,景泰地区只有简易的公路通向兰州、银川等地,公路级别低,路面坑坑洼洼,路上只能通行驼队和马车,景泰与周边地区商贸物资主要靠马车和驼队运输。如景泰白墩子的硝盐用驼队驮运到兰州、陕西等地。信息主要靠人步行或骑马传递,交通条件极其原始,相当数量的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自己的家乡。这个时期景泰地区人口较少,村落分布零散,村与村之间的道路是人畜通行的崎岖小道,大多村庄之间通行要翻山越岭,村与村之间运送货物都靠人背和牲畜驮运。当时景泰地区大多地方都要铺压沙田,铺田用的沙子全都要用人背和牲畜驮运,劳动效率很低。那时,大宗货物运输工具是为数极少的大木轮马车,载重也只有半吨左右,运输能力很差。

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运输工具由原来的木轮马车逐渐改变为胶轮马车,载重量有了明显增加,运输能力有了一定提高。这个时期,乡村的运输工具除大宗货物用马车运输外,还出现了架子车。架子车的出现基本上结束了肩挑人背、牲畜驮运的运输形式。架子车灵活方便,对道路的要求较低,乡村之间,乡村与农田之间的运输都可用架子车来完成,它可用于农业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各个领域。架子车有人力车,也有畜力车,时至现在仍在广泛使用。黄河石林龙湾村的“驴的”就是一种特殊畜力架子车(旅游车)。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开工建设包—兰铁路,铁路从景泰中部通过。1958年包—兰铁路正式通车,在景泰境内设有10个火车站,从根本上改变了景泰与外界的交通落后的局面。景泰县与外界的联系更为便利,但乡村之间的交通和人们的出行基本上还是维持原状。

时至20世纪60年代景泰才有了汽车,但数量极少。这个时期乡村代步工具逐渐使用了自行车,当时谁家要是有一辆“永久”、“红旗”或“飞鸽”牌自行车,那的确是一件荣耀之事。自行车这种代步工具的出现方便了乡村居民短距离的出行,也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这时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仍然以马车为主。

进入20世纪70年代,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县城与乡村之间都有县乡公路相通,县城与主要乡村都通了班车,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出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工具的改善,这个时期出现了农用手扶拖拉机、四轮拖拉机以及三轮柴油车、农用汽车等,农民的出行也更加方便了。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使“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取消农业税和对农民的粮食直补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村民出行工具有了新的重大变化,除自行车、公共汽车、火车外,还出现了摩托车,少数村民还有了自己的小汽车。2009年,景泰地区小汽车的数量达3500辆,摩托车的数量增加到5900辆,乡村水泥路面长度总计185千米,乡村油路长度总计584千米。县乡公路建设和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乡村道路和县级公路之间都有水泥路和油路连通,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把城市与乡村、乡村与乡村之间联系起来,形成了稠密的乡村交通网络,农村的交通和出行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有效促进了景泰县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img50

宽畅的乡村道路

活动:

⒈调查近年来自己家乡交通条件有哪些显著变化?

⒉调查列举自己家的交通出行工具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