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认识必要的妥协

怎样认识必要的妥协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这些正确的、必要的妥协,才使集体变得团结和谐,思想认识变得统一,行动步调变得一致,最终实现工作效益和目标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妥协是变通的智慧,也是一种大智大勇大气魄的领导艺术。工作中的妥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正确”的让步。对“正确”的妥协,是对人类追求真理的本性的尊重。在这个问题上主要领导做出了妥协。列宁当年对德国的妥协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妥协。生活和工作中这种妥协是经常发生的。
怎样认识必要的妥协_那是柔性的坚持_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问题点击:中国有两句很有启迪价值的话:“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进两步”。这种“退一步”的现象在领导科学中被称为“妥协”,这种妥协在工作中经常地、大量地发生。正是这些正确的、必要的妥协,才使集体变得团结和谐,思想认识变得统一,行动步调变得一致,最终实现工作效益和目标的最大化。但我们有些领导同志,对妥协缺乏理解,在感情上与它很疏远。特别是一些所谓强势领导,他们豪迈的气势、荡漾的激情、巨大的气魄、远大的志向,使他们本能地认为妥协是一种软弱,是一种投降,而且是对个人形象的一种损害。他们或不齿这么做,或不习惯这么做,他们总想保持一个姿态——前进,他们不愿意“分餐制”,总想吃“独食”。他们不懂“自利”与“利他”都是人性的一部分,这样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领导方式最终是没有“市场份额”的,只想单赢不想双赢的人需要得到辩证法的点拨。

在很多人眼里,妥协并不是一个具有美感的词,它和“坚持、担当、进取……”这类充满正能量词汇无法比肩,因为妥协意味着让步,让步意味着软弱。其实并不尽然。在这方面,张艺谋说过一句很精彩、很哲理同时又很有生活感的一句话:“谁都要妥协,每天都有妥协,必须在妥协中生存,必须在妥协中坚持某种存在。”为什么说妥协(当然是必要的妥协)也是一种坚持?有两个理由:第一,它是对结果的坚持。很多情况下,不作妥协,就会僵持不下,就像买东西砍价一样,谁都不让步,可能就交易不成,交易不成还有什么成果?第二,它一定留下了你需要的一部分。妥协中肯定会有所丢失,但更肯定的是一定会有所保留,妥协的可贵之处不在于我们丢失了什么,放弃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坚持了什么,我们坚持的一定是我们最想得到的,我们是用放弃一部分来得到我们最想得到的那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妥协是变通的智慧,也是一种大智大勇大气魄的领导艺术。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这种妥协是充满美感的,它的美在形式上是柔性的,在内容上则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后坚持。

工作中的妥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正确”的让步。对“正确”的让步,是对真理的尊重、坚持和归顺。人类有一个本能:持对纠错,所以人们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真理而斗争。对“正确”的妥协,是对人类追求真理的本性的尊重。我在县区工作时,一次常委会研究招商引资,当时主要领导倾向于动员全民招商,并要给县直各个部门下任务,搞一票否决,完不成任务,或者对主要领导进行调整、免职,或者给予经济处罚。那时我任组织部长,这项工作涉及县直领导干部的政治利益,于是我谈了自己的意见。我说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但我不赞成全民招商。我说县直机关有各自的工作职责,我们评价和使用干部除了他的思想、政治、作风方面的表现外,主要要看这个部门领导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而我们以岗位责任之外的东西去评价、使用、处理干部是不合适的。特别是非经济部门,他们缺乏招商引资的条件、经验,你让他们怎么去招商?再有用这种办法,就会使工作部门放弃自己的职责,丢掉或削弱主业,这对整个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当时是据理力争,我不知道这种争是否能起作用,因为当时招商引资已形成了大气候,上级施加的压力很大,我们许多干部头脑也在发热。没想到,县委主要领导反复思考之后,接受了我的意见。在这个问题上主要领导做出了妥协。他的这种妥协使我们县在招商引资上更加按经济规律办事了,而且在我的心目中他的形象也更加高大起来,我很感谢他,更加尊重他。

但是,并不是所有主要领导都能做到这一点。有一些领导心里深处被一种久远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操纵着,他们认为,我是领导,领导就是权威,而权威是不能低头的,也是不能被挑战的。正是这种心理,我们周围常常会发生向权威阐述真理的艰难。

二是向更大的利益让步。进入这个话题,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个生活细节。上个世纪60年代末,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口号中,我随母亲来到了农村。那时我经常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一起,虽然他们的身份比我高一点(可以招工返城),但毕竟都是从城里来的。一次在“青年点”吃饭,我盛了一满碗,刚往嘴边送时,一个和我要好的青年把我的碗拿了过去,把饭往锅里拨掉一半儿。他看我发愣,便对着我的耳根悄声说,“快吃,吃完了再去盛一满碗。”瞬间我明白了,如果第一碗盛满了,就再也吃不到第二碗了。现在想起,这不就是一种战略和长远吗?我放弃了最眼前利益,但我得到了稍微长远些的利益。原来这是辩证法啊!

有些时候,为了全局利益、长远利益、更大利益,需要对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做出牺牲,这是一种必要的妥协,通过这种妥协去求全局、长远、更大的利益。这种退的战术实质是经过战略思考所做的选择。作为领导者必须有远大的眼光、更高的视角,必须在战略上考虑问题,必须服从大局需要。列宁当年对德国的妥协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妥协。西安事变,最后决定放走蒋介石也是这种妥协。长征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为了团结他,不使红军分裂,当时的党中央把红军总政委的职务给了他,同样是这种妥协。生活和工作中这种妥协是经常发生的。

有一个县决定在全县掀起招商引资的新高潮,县委书记要求政府负责组织一次大规模南下香港和江、浙、粤的招商活动。按照县委书记的想法,全市起码要去100多人。而县长具有这方面的经历,他知道平均一个人的费用没有六七万元是下不来的。这100多人意味着要花掉六七百万元。这笔账使他的心都在颤抖。更重要的是这种大忽隆式的招商不会有实际效果。经过反复思考,县长提出了招商引资三条原则,即用市场机制去招商;以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保护好本地的生态环境。当同县委书记沟通时,他用非常和缓的语气说,招商引资不能只讲形式,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这时县委书记震怒了,他说:你不要再说了。什么只讲形式?全国、全省哪个地方不是这么招商?招商团必须立即组织,几天内我就要率团南下。另外,告诉你们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为招商引资大开绿灯,不准亮红灯,谁亮红灯,县委就给他亮红灯!再有,政府是执行机关,执行什么?首先是执行县委的指示和决议,不能另搞一套!这种情况下,县长没有再选择“对抗”,而是指示副县长立即去安排这件事。但他同时告诉副县长,一定要求各县区和有关单位对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产业政策和可以发挥本地优势的项目做到心中有数,压缩行政人员,尽可能增加专业人员。他所以没有选择“对抗”,因为作为一个成熟的领导干部,他知道那种选择将使领导班子集体发生分裂,那样做损失会更大。这件事使我很感慨,真是“官兼情势,心难直遂”啊,“直遂”就伤害了大局。

在这种妥协方面,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自我牺牲精神,保证了党和国家的统一。这种牺牲代价远远超过了生命,它付出的是总理伟大光辉的品格。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损伤诋毁着他无比崇高的人格。然而,如果总理不这么做呢?不做出这种妥协呢?我们不知当时的中国会处于一种什么境况,我们无法做出这种想象,也不敢去做这种想象!这样的妥协是胸怀的展现,是境界的昭示,是灵魂的升华,是党性光芒的闪烁。说实话,在这方面指责总理的人,我认为他们没有能力去理解一颗心灵的境界。有人曾说适度妥协是芦苇的哲学,芦苇随风飘动,不是屈服,而是为了使它细弱的身躯能在狂风中挺拔。我觉得很有道理。

三是向暂时无法超越的大环境让步。正确的妥协必须把握好机会,创造好条件。很多时候,领导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干部群众并不赞同,有时甚至很不理解,意见很大,这种情况下如果领导硬要强行推行自己的主张,会遇到很大障碍,付出很大代价。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要急于实施自己的主张,要等待,要做创造条件的工作。记得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被抽到农村去搞调研,在一个村住了一个星期。当时那个村发生了一件事。村支部书记曾是果树技术员,当时他掌握了栽种富士苹果的技术,于是就号召全村人去栽种这个新品种。他的本意是想通过更换品种,提高农民收入,他知道一斤富士的价格是一斤国光的五倍。但是,没有人响应,农民们没有看到这种苹果,也不知道在他们这里能不能栽种成功,更舍不得把国光砍掉。后来这个村支部书记不再做动员工作了,而是把自己家承包的果园全部更换为富士,三年之后,结果了,几十株树挣了好几万。这一下其他农民后悔了,都纷纷更换这种新品种,结果这个村成为附近最先富裕起来的村。

四是向无原则性问题让步。这是一种很好、很重要的处世态度。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的原则问题,在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做也可、那样做也行的事,这种情况下不要“小三要尖儿”,更没必要锱铢必较,应该讲谦让,就像分东西请您先挑、相遇请您先过一样。这种让步,换来的是班子、队伍、上下级的和睦、和谐、合心,换来的是一个干事业的大环境,有一句话叫“四两拨千斤”,这个可以叫“四两换千斤”。

网络上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妥协并不是弱者,善于妥协才是真正的智慧。万物的相互妥协,才有了天地的和谐,才有了山水的相依,才有了四季的轮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