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白效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空白效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白效应”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苏格拉底再回答:“所以那些高于三尺的人要学会低头,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第二轮的比赛选手要分别以央视的节目主持人阿丘为嘉宾制作一期访谈节目。接下来的比赛已不再重要,最终,高个子女孩成为了胜利者。对官场上的幸运儿也不要比,有的人确实利用了一些东西,走上了领导岗位,走进了一些人认为含金量高的部门。组织上进行调查和考核后,认为这些意
空白效应_不降格以求,但要降半格_不系领带的领导科学

“空白效应”是关于艺术作品审美欣赏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一幅画如能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

曾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间有多高?”苏格拉底回答:“三尺。”这个人又问:“人有五尺,那还不把天戳个窟窿?”苏格拉底再回答:“所以那些高于三尺的人要学会低头,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始终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嫌个子矮,更不愿意低下头,这样的人,是不是压缩了自己发展的空间?

谈到这个话题使我想到了《名言警句》里登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让人很感动。央视“挑战主持人”节目进入到十六选十环节的第七场比赛时,有四位选手参与了角逐。一轮比赛以后,一位女孩被淘汰出局,剩下的三位选手无论相貌、谈吐还是心理素质都难分伯仲。其中有位女孩的身材特别高,穿着平跟鞋还比同台的女孩高出许多,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站姿不是很舒展,给人一种非常拘谨的感觉。第二轮的比赛选手要分别以央视的节目主持人阿丘为嘉宾制作一期访谈节目。前两位选手的从容发挥已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最后一位出场的是那位高个子女孩。现场一片寂静,显而易见,如果她没有特别光彩照人的表现,出局或许已不可避免。高个子女孩努力平静了一下情绪后,出人意料地与个头不高的阿丘讨论起身高:“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其时心中是很犹豫的。观众都能看得出来,我身材很高。但是观众不一定知道,这么高的一个主持人,特别还是一个女主持人,选搭档是一件挺难的事情。所以从参加比赛一直到现在,我养成了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一直含着腰,虽然我知道很难看,但是我觉得这样可能会让我降低一些身高,让我与同伴的合作更加和谐……”节目录制现场忽然变得鸦雀无声,看得出那番话感动了观众与评委,为她深沉而细腻的责任感。接下来的比赛已不再重要,最终,高个子女孩成为了胜利者。

我做组织干部工作20多年,其中做干部工作11年。这方面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就是要做到有自知之明,始终低下头来工作很难。有一些领导干部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常常信心不足,踌躇不前,但是评价自己时,特别是向组织、领导介绍自己情况争取进步时,又往往评价过高。我接触过一些干部,他们在谈个人升迁变动时,对自己的评价比组织上的评价高多了,几乎到了上不封顶的程度,似乎有经天纬地、安邦治国之才。在那种情况下你找不着和他对话的平衡点。这样有什么不好呢?可以说出很多条,其中很主要的一条是,组织上很难满足你的要求,而满足不了你的要求,你就会长久地怀有一种不良的心态,就会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就会怨天尤人,这种怀才不遇的心境会影响你的健康,影响你的进步,影响你的人际关系。我就多次见到过这样的人,成天向人家述说他的“不幸”,总是想用他的悲剧的剧情打动别人。但是,时间一长,人们就开始躲着他了。为什么?在交往中,人们愿意和诚实的人、热情的人、快乐的人、有幽默感的人交流,不愿意和成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的人交往。再一个,这样一个“怨妇”式的心态,是会被人瞧不起的,这里哪有一点男子汉的阳刚之气!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它在本质上就是境界的问题、自知之明的问题,只要下力量调整,很快会有变化。怎么调整呢?

其一,不要进行忌妒性的比较。人不要老是和比你进步快的人比,和比你走运的人比。根本用不着比,一定要比,就和不如自己的人比。有的人进步快确实是有能力,对这样的人只能佩服、尊重。然而有时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总是想从非能力因素去挖掘出点什么。这不好,英雄莫问来路,有本事就行。对官场上的幸运儿也不要比,有的人确实利用了一些东西,走上了领导岗位,走进了一些人认为含金量高的部门。和他们比什么?这样的人你可以瞧不起他,可以不理睬他,这是一种社会不公现象,只能批评,不能进行忌妒性的比较。这种忌妒性的比较实质等于把你和他放在一个水平线上了,它意味着,你没走到那一步,不是因为你不想,而是因为暂时你还不具有可以“利用”的东西。这种忌妒性的比较很快就会把你引向“投机”之路。

其二,不要做资历上的比较。有的同志常讲我正科多少年了、副县多少年了,这样讲是一种很落后的观念,这不就是让组织照顾吗?我不赞成过多讲资历,因为资历更多时候是一种科层上的时间概念,它不能对能力给予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确实是很落后的观念。如果这种观念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我们的最高领导应该是年龄最大的,然后依次类推。这能成立吗?这方面我们不能把自己降低到困难补助的水准线上,那样会让人觉得很可怜,容易让人想起低保户、弱势群体这样的概念。作为领导干部,很多东西都可以比,但就是资历不能比,你想想,你那么具有资历组织上都没用你,这说明什么?一般情况下,你不是政治上、品质上有问题,就是能力不行。有时领导也拉不下面子,不好意思直接告诉你能力不行。所以不要去比这东西,比这个是最没出息的。要比,就去比能力,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

其三,努力给自己的优势、劣势做一个恰当的评价。当然这很难,因为“每个人距离自己最远”,这不是我说的,是哲学家说的。他告诉我们人做到自知之明相当困难,为什么呢?我考虑过这个问题,人有一个弱点,先天性的,有自恋情结,总觉得自己好,即便某些方面不如人家,也会想办法找出别人的其他弱点,然后用自己的长处去和他的短处比,这样一比,自己就高大起来,心里就平衡了。那么怎么办?一个是对自己公道正派,认真分析一下自己的各种情况,再一个是让自己的好同事、好朋友帮助分析一下,综合这些,给自己的“饭量”做一个评价,使自己到底能吃几碗干饭心里有个数。

有一个年轻干部,很有魄力,组织上决定让他去挑重担,让他到一个落后的地方去做主要领导。开始他干得还不错,可局面刚刚打开不久,就不行了。班子散了,没有统一意志;队伍也散了,都没有积极性。什么原因呢?就是这个主要领导把自己看得太高,把别人看得太低,什么事也不找别人商量,就自己说了算。后来很多干部写信反映他的情况,要求组织上将他调离。组织上进行调查和考核后,认为这些意见总体是对的,于是就找这个干部谈话。没想到这个干部听后很激动,觉得自己委屈,这么拼死拼活地干,怎么还弄一身毛病?他对这种现象给出了两个解释:一是干工作就得罪人,得罪人就有人整事,这是典型的看的整干的。二是这地方的人思维观念有问题,太狭隘落后,不适应形势。他很会在客观上进行深度挖掘,但是他一点儿也没找个人的原因。谈话中组织上指出了他的毛病,可他根本没往心里去,根本没有反思。又干了一段后,工作确实维持不下去了。这时他又向组织提出要对班子中其他人员进行调整。组织上没有听从他的意见,而是把他调整了出来。决定一下来,他委屈得不得了,从头到尾把自己的成绩摆了一大通。组织上对他讲,你确实干了不少事,工作也很有魄力,但现在必须调整你,因为你失去了做领导的基本条件,你带不了班子,带不了队伍。为什么带不了,就是太相信自己,太看不起别人,没有把别人当别人。经过反复帮助,他认识到了毛病,到新单位后很快判若两人。

其四,给自己降半格。其实降半格就是一种“留白”。降半格有两个理由:一是我们现在的高度不一定是自己真正的高度,有时职位无形中把我们垫起了不少。如果就以为那是我们的高度,我们会做出许多自以为是的事情来的。二是为了评价保险。我们对自己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评价后,再降下来半格,就像填高考志愿一样,这样可能有点保守,但是把握性大。有人说信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政绩就有多大。这种激情和斗志令人感动,但是,我听后总有不安。如果这些都成立,就不会有狂妄这个词了。要知道有人曾把狂热、饥荒、战争并称为人类三大敌人,而且认为迄今为止,狂热是最可怕的。降半格是一种防止出现走向不胜任职位的好办法,更是一种走向谦逊境界的心路。降半格就是让自己变低,其实,以低矮的身躯出现在别人的面前并不低矮,他的目光是仰视的,但别人的目光却要“低垂”,这是一种对“敬仰”的默认。聪明的人需要学会以一种缩小自己的方式来赢得更大空间的本领,人应该有能力使自己“消失和缩小”。有一位干了10多年副职的干部,各方面工作都非常优秀,谁都认为应该提拔,但他就不想当一把手,他对组织说,你让我当副职去“陪衬”一把手,我这片叶子可能会很绿的,可你让我去当“花王”,用不了几天,我就“花开花谢”了。我愿意评价他三句话:一不恋权,二懂自己,三以事业为重。他给自己“留白”了,留得让人感动。我们的事业需要更多这样的“伴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