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是学校生活的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管理者及后勤人员在内)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各种具有校园特色的、客观反映学校生活主体追求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的成果的总和。它在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有如下作用:
一、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和每一位学生息息相关,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性情、品德。同时,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部分,体现着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校园文化对教职员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都有潜在的、正确的引导,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能把教职员工和青年学生引导到学校的既定目标上来,使得个体的目标与整体目标相一致。这既是成员个体目标趋向组织目标的内在动因,又是个体目标发展的导向。有目的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价值观念、生活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在渗透着社会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校园文化氛围里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相对稳定的、健康的心理素质,这正是人文素质教育所追求的。
二、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功能,它使具有相同文化背景、有共同目标的人相互吸引、相互理解,进而产生相同或相近的思维和外在行为。文化心理学把这种情况称为“认同”。
校园文化建设往往要求全体师生在学校这一大背景下凝聚人心,形成共同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并全力以赴为学校的教育目标做出努力。而校园文化中具有凝聚功能的要素主要是校园精神。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区别,主要就是学校校园精神的差别。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引导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发挥对学校的作用,犹如人的精神之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一样重要。
三、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强调学校目标与学校成员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群体成员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共同性。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给学校成员,尤其是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表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广阔空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内聚力。同时,以校园文化为校园精神目标还可以激励全体师生自信自强,团结进取,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既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通过自愿参加各种活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使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在校园中,只有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才能主动地调节自身的各种活动,使之趋向于既定的校园文化目标。
四、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是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的。文化可以通过“文化优势”创建出一些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群体规范或共同的价值准则。这些群体规范和价值准则虽不带有强制性,但它在个体心理上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往往比行政命令更为有效,更能改变个人行为,使之与群体行为一致起来。校园文化便具有这样的规范与约束功能。当一个人置身于舒适、恬静、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里,就会受到环境的无形约束,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和谐行为,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情趣得到陶冶,志趣得到升华。因此,校园文化规范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的行为,对不良、不当的思想和行为会进行自觉抑制。校园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显性约束力量,如明文规定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另一种则属于隐性约束力量,主要依靠校园BBS、学校简报刊物、电台等工具所主导的校园舆论。
五、创新作用
一方面,校园文化比较注重开拓适当的文化环境和提供大量的创造性机会,激发师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创新动机,引导创新行为;另一方面,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既能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教书育人的场所,也能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接受教育的领地。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巩固和加深所学的课堂专业知识,锻炼运用知识的能力,开发潜在的智能,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六、渗透作用
校园的围墙并不能隔开校园与社会的思想和文化交流。校园师生通过各种媒介和载体可以全方位吸纳外界信息,经加工后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更富时代气息,从而形成能反映时代特征、并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高品位校园文化。这种高品位文化会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文化的特殊力量影响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进师生尤其是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以及对自身社会角色行为的认知。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认知功能的文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既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陶。
七、补充作用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因而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其结果是教材越编越厚,学时越来越多,所学知识却越来越老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有效地弥补裸堂教学的不足。如,广泛开展的学术活动可以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各种社团组织、兴趣小组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主动发展,有组织的进行社会服务、社会调查以及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正如有学者所说:“校园文化既有理论的品格,又有现实性的品格,它是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实践性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八、娱乐功能
系列的校园文化和艺术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既展现了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发挥了校园文化的娱乐功能,对愉悦全体校园师生的身心及陶冶其情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大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爱的各种校园文体活动,不但可以满足娱乐的需要,而且使业余时间更充实、过得更有意义,使疲惫的身心得到放松,体能得到恢复,有利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使自己能够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此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社团通过开展诸如文学、艺术、体育、演讲和社会实践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并通过这些活动效果点点滴滴的渗透,使学生在这种昂扬、乐观、振奋的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审美、益智等情操的陶冶,使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和自由的发展,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