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俗哲学》/韩树英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
该书反映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注重用理论来说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现象,帮助读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把握科学的方法论。
2.《易经解析与致用》/王以雍著,九洲图书出版社,2000年。
《易经》是六经之首,中国文化之源。《易经》的起源为河图、洛书,传说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依此制定出八卦。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辞,后在春秋时期,圣人孔子著了《易传》。
《易经》也叫《周易》,至少从战国时代起,就被看作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后来被列为儒家经典之首。周易的周指周代,易是变化的意思,按照古书记载,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春秋时代,《周易》作为卜筮书流行,不断有人对它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包括孔子,到战国时便出现了《易传》七种十篇,称为十翼。后来《易传》被编入《易经》,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周易》。
3.《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
儒家经典“四书”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全书内容丰富,语言形象精炼,常常通过对话写出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和思想。《论语》集中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教育理论和人生观念等,含义很深刻。
4.《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
该书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力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认识等。文章逻辑严密,感情饱满,气势充沛,常以比喻和寓言说明道理,引人入胜。
5.《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
《老子》又称《道德经》,共81章,全文约五千字。老子,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一书创作时间应在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之间。全书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所以后世又称之为《道德经》。《老子》包含有丰富的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思想。
6.《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译,中华书局,1983年。
《庄子》是春秋战国间宋国漆园吏庄周及其后学所作的著名哲学著作。有逍遥游、大宗师、养生主、应帝王等五十二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种。其语言之汪洋恣肆、挥洒自如,十余万言,大抵是寓言。与《老子》一样,《庄子》是道家的主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处世哲学。
7.《慧能与中国文化》/董群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慧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一代学术宗师。该书清晰地展示了慧能禅学的各方面内容,进一步揭示了慧能禅学既受儒、道文化滋养,又秉承释、道传统并深得其精髓,从而独立成宗,完成佛学中国本土化的学术过程。同时,本书也阐述了慧能学对后世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8.《孙子兵法[导读]》/黄葵著,巴蜀书社,1996年。
《孙子兵法》为我国春秋时代孙武所著,距今已两千五百多年,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一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学者奉为至宝。日本许多大公司,把《孙子兵法》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必读书。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如哈佛大学商学院,把《孙子兵法》融入MBA的战略课程中。
《孙子兵法》全书13篇,约六千字,是一部公认为最权威的军事战略著作,可作为战略管理、成本管理、市场营销以及通过竞争获取事业成功的哲学书。
9.《中国思想史》/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葛兆光,清华大学教授。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等。该书采取了一种和过去不同的方法、观念和系统来撰写中国思想史,自1998年出版以后,在中国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2000年,该书获得了首届长江读书奖优秀奖。
10.《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人民出版社,1979年。
该书收录了作者对近代中国自太平天国至辛亥革命时期各主要思潮和重要思想人物,如康有为、谭嗣同、严复、孙中山、章太炎、鲁迅等的系统论述和细致分析。首篇即从思想角度剖析太平天国为何“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指出农民革命战争诸多规律性现象。其后数篇乃对戊戌变法维新思想和人物的详尽分疏,于康有为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策略,评价甚高。此外,对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特殊地位,章太炎的民粹主义的突出思想特征,上世纪初知识分子由爱国而革命的心路历程以及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独特意义,都或详或略予以点明和论述。
11.《儒家文化的困境:中国近代士大夫与西方挑战》/萧功秦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该书是20世纪80年代影响十分广泛的思想史著作,它对儒家文化进行理性反思,指出儒家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对于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12.《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的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入门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该书没有中文本。直到20世纪80年代,该书才由冯友兰先生的学生第一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南斯拉夫文、日文等译本出版。几十年来,该书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
13.《哲学导论》/张世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哲学不是“知识”,哲学是“爱智慧”,哲学家必须经常保持对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的批判态度,永远处在自我怀疑之中,不停地拷问自己。因为哲学是一种无前提设定的探索真理的无尽的事业,所以即使你掌握了足够的“准确的哲学史知识”,如果缺乏对人类文明精神之根的追问和对人的真实价值的探求精神,不能说是拥有了哲学的思维和精神。《哲学导论》是一门关于哲学的入门课程或理论,它向读者提示哲学问题的缘起、性质、意义、求解的动力与途径以及这些问题与人类生活体系的关系。
14.《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关于正义、社会秩序和个人问题的有关对话的实录,震古铄今,为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
15.《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该书比较充分地概括了亚里士多德的全部哲学思想,对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极深刻,作用极大,它是认识和把握亚里士多德全部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史的一把钥匙。
16.《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
该书选择了主要哲学家的原著段落,很有代表性,是学习西方哲学史课程用的教材。为了帮助初学者阅读,编者还加了一些知识性注释。
17.《小逻辑》/(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该书描述的是“理念”自身发展过程。值得注意的是,黑格尔在描述绝对理念的进展时,力图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恩格斯指出:“不读黑格尔的著作,当然不行,而且还需要时间来消化。先读《哲学全书》的《小逻辑》,是很好的办法。”
18.《纯粹理性批判》/(德)康德著;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
康德是西方哲学史上开创“哥白尼式革命”的人物。所谓“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认为人类的认识开始于经验,知识来源于理性。人类的认识活动就是用先天的认识能力对感官提供的后天经验进行整理,然后才能形成科学知识。该书与他有另外两部著作《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构成其庞大的批判哲学思想体系,在德国哲学界引发了一场革命,将古希腊泰勒斯开创的西方哲学推向了辉煌灿烂的高峰。
19.《存在与时间》/(德)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0年。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最主要的代表著作,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哲学、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法学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和释义学的方法,将“存在”与“存在者”作了区分,从分析人的存在状况中讨论“存在”的意义,突破了传统本体论依靠的逻辑推论的方法。
20.《存在与虚无》/(法)让·保尔·萨特著;陈宣良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萨特对哲学发生兴趣,是在1923年读柏格森的《给意识的直接材料》之后,他认为“哲学真了不起,可以教人认识真理”。虽然萨特的思想一生都在变化,但他始终以“人”做为他的思考焦点,因此萨特把他的存在主义称作“人学”。在萨特看来,自由是人存在的基础,人之所以比物高贵,正是因为人可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存在,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本质。因此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弄清楚“存在”、“虚无”、“自由”和“他人”的关系,就基本理出了《存在与虚无》的精神脉络。
21.《西方哲学史》/(英)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
哲学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神秘深奥、不为普通人所能理解的学问。但是罗素认为哲学并不是杰出的个人所作的独立的思考,而是当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盛行过某种体系的各种社会特点的产物,所以罗素的这本哲学史非常注重哲学与其时代背景的关系,把哲学与政治、科学、文化、宗教的关系阐述得非常透彻和清晰。在表述上,罗素把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达的通俗性结合起来,既有亚里斯多德、黑格尔的思辩性,又有伏尔泰、达芬奇的文采,书写极其生动,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
22.《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体例一出,后世官修史志都以此为准则,所以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3.《世说新语译注》/刘义庆著;刘尚慈,张万起译,中华书局,1998年。
《世说新语》记述了后汉至南朝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撰,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生动反映了“魏晋风度”。
24.《读通鉴论》/王夫之著,中华书局,1975年。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晚年系统的史论代表作之一。作者认真研读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总结历史经验,有感而发,随事阐述自己的见解、主张和思想认识。对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作了多方面的评论。全书约六十余万字,按朝代分为三十卷,卷末又附有《叙论》,没有篇题。
25.《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1982年。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历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
26.《国史大纲(上、下)》/钱穆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
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纳,删其琐节。内容于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闻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则待教者读者之自加参考,自为引伸。本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27.《考古学一百五十年》/(英)丹尼尔著;黄其煦译,文物出版社,1987年。
该书属于外国考古学译丛中的一本,阐述了一百五十年来世界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和成就。
28.《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夏伊勒,世界知识出版社,1980年。
该书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反映纳粹德国历史的巨著,它精彩绝伦地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而实际上只存在了12年零4个月的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在短短的12年中,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在人类历史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灾难,留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随着第三帝国的迅速崩溃,人们缴获了大量秘密文件、私人日记、发言记录以及纳粹党领导人的电话录音,德国外交部485吨档案当时就存放在美军的仓库里,于是,一个极端独裁政权的全部秘密和罪恶活动就在它覆灭的同时全部公之于世了。这就是本书大量真实的资料来源。
29.《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该书在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作者运用系统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及规律,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从而导致了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这对理解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中国难以进入近代化的问题开拓了新的视野。
30.《历史在这里沉思》(六卷本)/周明主编,华夏出版社,1986年。
这部多卷本《历史在这里沉思》以详细的资料记述了1966—1976年十年间中国那段特殊的历史。
31.《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余英时,1930年生,原籍安徽潜山,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1987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讲座教授。该书集结了十二篇历史研究的专论,其主要的对象都是“士”。作者在各历史阶段中选择了若干有关“士”的发展的中心论题,然后对每一论题进行比较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通过这一重点的研究方式以展示“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
32.《马克思传》/梅林著,三联书店,1965年。
该书是关于马克思的第一本大型传记,是综述马克思生平的一本有影响、有价值的权威性著作,也是作者收集、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遗著及多年工作的总结。本书既有学术性,又生动活泼,也不讳言伟人的缺点,是研究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必读之书。
33.《历史研究》/(英)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著;郭小凌,王皖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在《历史研究》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灭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历史研究》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34.《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美)保罗·肯尼迪著;陈景彪等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年。
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一书总结了公元1500年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并对“今后世界政治的格局”作了预言。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的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35.《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可令青年大学生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6.《世界三大宗教》/黄心川等编著,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
世界三大宗教指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其发源地分别为:佛教圣地兰毗尼,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共同圣地耶路撒冷。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并渗透到建筑、艺术等领域,同时它又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7.《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所谓精神分析的要旨在于对失误动作、梦、神经症等现象的考察与分析,揭开被压抑于意识内的本能欲望,使这以合理的途径得到宣泄或满足,使精神疾病获得治疗。作为了解、研究弗洛伊德学说的入门性读物,虽然此书写于八十多年前,但今天的读者仍能从中吸收到丰富的营养。该书第一篇《失误动作》介绍的是精神分析的失误动作观,它决非偶然,而是有自己的意义;第二篇《梦》讲的是弗洛伊德的梦理论;第三篇《神经症通论》则在阐明精神分析有关神经症的理论与治疗技术,并深入探讨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原理。
38.《诗经译注》/周振甫译注,中华书局,2002年。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经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305篇,历史上又称为“诗三百”。《诗经》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史有着巨大的贡献,是周代的诗歌集大成,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源头。各个时代的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虽然在风格和擅长的艺术形式上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诗经》中汲取了无尽的营养。楚国的屈原继承了《诗经》风、雅的现实主义传统,兼采楚国民歌的形式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写下了不朽的《楚辞》。自此以后,各种诗歌无不在这丰富的土壤上蓬勃发展。《诗经》的贡献还表现在诗歌的创作艺术手法和诗歌的语言修辞手法上。
39.《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楚辞》的出现,使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确实又跨进了一个完全新的阶段。楚辞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富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它的光彩像晴空的丽日一样,照耀着从周末到汉初的诗坛,风靡一时,衣被百世。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骄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40.《唐诗三百首》/蘅唐退士编,陈婉俊补注,中华书局,1984年。
中国向来以诗国自豪。在几千年的中国诗歌史上,唐代诗歌成就最高,诗人最多。唐代三百年间,史上留名的诗人就超过两千,其中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也不下百人。作为诗歌史上的高峰,唐诗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
41.《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本选集共收选唐及五代二十五家词一百五十三首,宋六十九家词五百五十五首,凡九十四家七百零八首,唐宋间的词作精华尽在其间。
42.《古文观止》(文白对照全译)/(清)吴楚材,(清)吴调侯选编;吴兆基编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十二卷,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时,以为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本书书名中“观止”二字即由此而来,是表示所选的古文极好,堪称最佳读本。
43.《中国古代四大名剧》/俞为民校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我国的戏曲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在其八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戏曲名著,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尤以《西厢记》、《牡丹厅》、《长生殿》、《桃花扇》四剧居首。此版本将这四大名剧汇编在一起,使读者能在一册之中欣赏到我国古代戏曲的精粹。
44.《三国演义》/罗贯中著,齐鲁书社,1991年。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于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的历史,刻画了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李渔有言曰:“演义一书之奇,足以使学士读之而快,委巷不学之人读之而亦快;英雄豪杰读之而快,凡夫俗子读之而亦快。”
45.《西游记》/吴承恩著,齐鲁书社,1991年。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传是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46.《水浒传》/施耐庵著,齐鲁书社,1991年。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施耐庵祖籍一说苏州,一说今江苏兴化。《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47.《红楼梦》/曹雪芹、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因当时社会环境和手抄流传,仅保存80回,现版本很多,通行本后40回高鹗续。此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根据家族的兴衰的艺术升华,对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包办婚姻、等级制度等进行思考。
48.《金瓶梅: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王汝梅等校点,齐鲁书社,1987年。
《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本书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一段故事为引子,通过西门庆及其家庭罪恶生活的描述,揭露了明代中旧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具有较深刻的认识价值。几乎在其出现的同时,即被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连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称为“四大奇书”。不久,又被清初著名文艺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更认为“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49.《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该书“大醇小疵”。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50.《毛泽东诗词欣赏》/周振甫著,上海书店,1993。
毛泽东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开创了一代诗风。毛泽东诗词不仅诸体兼备,而且题材十分广泛,战斗硝烟、建设蓝图、外交风云、题赠吊唁、山水风景、男女恋情、别离生涯等应有尽有,从多角度记录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征程和伟人成长的历程。
51.《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
对于以思维为乐趣的人而言,王小波无疑是他们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在王小波去世后的这些年,他提供的文本的价值不仅没有因他的离去而失色,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亦显现。他创造的文学与美,像一束强光,透过时间的阻隔,启迪了广大青年的心灵。
52.《平凡的世界》/路遥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
《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本书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53.《追忆似水年华》/(法)马塞尔·普鲁斯特著;李恒基,徐继曾译,译林出版社,1989。
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故事没有连贯性,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中间经常插入各种感想、议论、倒叙,语言具有独特风格,令人回味无穷。这部作品改变了对小说的传统观念,革新了小说的题材和写作技巧。普鲁斯特作为意识流小说流派的开山鼻祖而在世界文学史上留名。
54.《日瓦戈医生》/(苏)帕斯捷尔纳克著;蓝英年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7年。
作者帕斯捷纳克是前苏联著名的诗人、作家。1958年因《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曾一度在西方社会引起“日瓦戈热”。小说的主人公日瓦戈从小就寄养在别人家里,是作者笔下的宠儿,通过与其他人物的接触、矛盾和冲突,逐步展现出主人公的个性特征:保持内心的自由与人性的尊严。
55.《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米兰·昆德拉著;韩少功、韩刚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
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是,它绝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56.《文化苦旅》/余秋雨著,东方出版中心,1992年。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散文合集,所收作品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历史、文化散文,散点论述,探寻文化;另一部分是回忆散文。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
57.《文艺心理学》/朱光潜著,漓江出版社,2011年。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方一些主要美学流派进行了介绍,是中国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58.《中国人》/林语堂著;郝志东、沈益洪译,学林出版社,1994年。
《中国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该书是应美国纽约庄台(John Day)公司之约,1934年用英语写就的,1935年由雷诺与希师阁(Reynal&Hitchcock)公司出版。这是一部有关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著作。它以中国文化为出发点,对中西文化作了广泛深入的比较,旨在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使西方人能够比较确切而客观地了解中国。该书出版之后,在西方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被推崇备至。
59.《第二十二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著;杨恝译,译林出版社,1997年。
故事围绕这第二十二条军规展开。这是一条没法违背的军规,就象哲学中的悖论一样,他规定了所有的人不能离开军队,除非他得了神经病,但得了精神病的人能要求离开吗,除非他又是正常的,这是个圈套……
60.《源氏物语》/(日)紫式部著;丰子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作品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因此可以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小说描写了平安京时期日本的风貌,揭露人性及宫中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妇女的无权地位和苦难生活。
61.《神曲》/(意)但丁著;王维克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神曲》采用史诗的形式,描绘了诗人梦游地狱、净界、天堂三界所见的纷繁万象,反映了中古文化领域几乎所有重要成就和重大问题,即神学、哲学、诗学、史学等,堪称中世纪的百科全书。全书既包含了古典严肃的美善考问和深刻的道德自省,又透露出新兴的人文主义思想曙光。作者但丁因此被誉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
62.《荷马史诗》/(古希腊)荷马著;《伊利亚特》傅东华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奥德修记》杨宪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又译《奥德赛》),相传为公元前9世纪左右由一个盲诗人荷马所作,但诗人的生平已不可考。荷马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20世纪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堪称人类社会童年的“百科全书”。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认为它是古代最伟大的史诗。
63.《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这是一部讲究实用的普及性著作,针对普遍存在的语言混乱现象,列举大量病句,分别从语法、修辞、逻辑等不同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对人们运用语言具有指导作用。
64.《世界习俗面面观》/杨淑华等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
该书从民俗民风角度,选编了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习俗四百余则。
65.《人性的弱点》/(美)卡耐基著,谢彦、郑荣编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
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如何更好的在生活中变得快乐。当你通过本书解决好这一问题之后,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本书是世界上最经典也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为人处世参考书。
66.《世界人文社科名著导读手册》/卢大振,谭瑞岗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世界人文社科著作浩如烟海,究竟哪些是名著,哪些书值得一读,如何读,本书提供了一条攀登书山的路径。
67.《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中西文化专题比较》/高旭东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
该书从“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这两个形象鲜明而又内蕴深刻的象征性概念入手,对中西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提纲挈领、多维度的考察,在纵横比较研究之中,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理论观点,展现了“比较文化学”的乐观前景。
68.《人生关系纵横谈》/刘革文,谢殿武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
该书和青年一起讨论人生关系问题,帮助青年提高认识,为青年提供处理好各种人生关系的具体经验和方法。
69.《人类解放的故事》/房龙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该书打动读者的倒不是由事实本身来说话,而是由作者的同情心和对人道的深厚的关怀。
70.《伦理学教程》/罗国杰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
该书适用于高等院校自学哲学、伦理学理论的读者。每一章节后有思考题,便于读者能更好地掌握本书要点。
71.《美学概论》/王朝闻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
这是一部美学基础理论教科书。从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美学现象。在理论表述方面,它兼备严密和晓畅的特色。
72.《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宗白华是我国现代美学的拓荒者之一。宗白华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他生前唯一的美学著作。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中国美学精魂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轰鸣声中,也许再也难以再现。然而,如何在愈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们以这方面的启迪。
73.《美的历程》/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美的历程》从宏观鸟瞰角度对中国数千年的艺术、文学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学把握。其中提出了诸如原始远古艺术的“龙飞凤舞”,殷周青铜器艺术的“拧厉的美”,先秦理性精神的“儒道互补”,楚辞、汉赋、汉画像石之“浪漫主义”,“人的觉醒”的魏晋风度,六朝、唐、宋佛像雕塑,宋元山水绘画以及诗、词、曲各具审美三品类,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由浪漫而感伤而现实之变迁等等重要观念,多发前人之所未发。此书于1981年初版,多次再版重印达几十万册,已有英文、德文、韩文等多种译本问世。
74.《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组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科学难题是科学进步的阶梯。该书根据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编撰了100个概念清晰的科学难题,它们选自最基本的富有深远意义的前沿科学、横断科学、边缘科学,主要包含自然科学,同时也涉及与社会科学融合的超门类交叉科学乃至哲学。
75.《规训与惩罚》/(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米歇尔·福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判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直至逝世。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挖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76.《梦的解析——揭开人类心灵的奥秘》/(奥)弗洛伊德著;丹宁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
《梦的解析》最初发表于1900年,被誉为精神分析第一名著。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梦的无知、迷信和神秘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
77.《达尔文与物种起源》/(英)迈尔森著;侯静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1831—1856)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震惊当时学术界,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的解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给宗教以一次沉重的打击,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78.《中文工具书基础》/朱天俊、李国新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
这是一本了解中文工具书的书,是一部告诉读者读书门径,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的书。
79.《辞源》/商务印书馆,2009年。
《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语文辞书。它始编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至今已经修订再版多次,它凝聚了几代学者的心血。修订版《辞源》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是一部综合性、实用性极强的百科式大型工具书。全书共四册,收词近十万条,综计解说约一千二百万字,几乎超出了《资治通鉴》一倍。
80.《世界艺术史》/(法)艾黎·福尔著;张泽乾,张延风译,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世界艺术史》是一部享誉世界的艺术史权威著作,被西方评论界称为隽永的史诗和瑰丽的画卷。作者艾黎·福尔为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美学家、哲学家。作者集一生精力写成的这部篇幅告潮的巨著分五卷:1.古代艺术;2.中世纪艺术;3.文艺复兴艺术;4.近代艺术;5.现代艺术。分别论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绘画、雕刻、建筑、装饰、彩陶、园林、洞窟、神庙、音乐等艺术风格的形成和特征。这部传世之作早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并被很多国家列为艺术史权威教科书。
81.《艺术哲学》/(法)H·丹纳著;张伟译,北京出版社,2004年。
《艺术哲学》是“一部有关艺术、历史及人类文化的巨著”,“采用的不是一般教科书的形式,而是以渊博精深之见解指出艺术发展的主要潮流”。丹纳主张研究学问,应“从事实出发,不从主义出发;不是提出教训而是探求规律,证明规律”。他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从这原则出发,阐扬了意大利、尼德兰和古的艺术流派。最后一编“艺术中的理想”,为丹纳的美学。全书不但条分缕析,明白流畅,而且富有热情,充满形象,色彩富丽。
82.《艺术的起源》/(德)格罗塞著;蔡慕晖译,商务印书馆出版,2008年。
该书是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社会的经济组织和精神生活之间,尤其在艺术方面存在着一种密切的相互关系这样一种主张,并探讨了原始艺术变迁的心理和经济基础。
8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著,三联书店,2010年。
全书围绕西方文艺复兴以来近二十位美术家及其名作展开,细述了这样一种艺术的出现与发展。讨论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又涉及时代与环境,并融入了对相关文学、音乐、哲学的感悟,虽浅显通俗,却耐人回味。在傅雷的引领下,读者被带往几个世纪前的翡冷翠、罗马、荷兰、英国、法国……走近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开兹……感受杰出作品里蕴藏的精妙的造型语言、细微的情绪色彩,以及它们带给后世观者的心灵震动。
84.《论音乐的美——音乐美学的修改刍议》/(奥)汉斯立克著;杨业治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
什么是音乐所特有的美呢?“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它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这些运动着的乐音系列,是音乐艺术所特有的东西,也就是音乐美的来源。“音乐的内容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这些运动着的乐音体系,既可说是形式,也可说是内容。
85.《时间简史》/(英)霍金等著;吴忠超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年。
《时间简史》讲述的是探索时间和空间核心秘密的故事,是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包括我们的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性原理、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黑洞、黑洞不是这么黑、时间箭头等内容。第一版中的许多理论预言,后来在对微观或宏观宇宙世界观测中得到证实。自1988年首版以来,《时间简史》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译成40种文字,销售了近一千万册。
86.《歌德谈话录》/(德)爱克曼编著;叶廷芳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
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智者,歌德的谈话涉及文学、艺术、戏剧、建筑、美学、哲学、宗教、政治、社会、人生以及科学等几乎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它们贴近人性与真理,虽穿越时空的隧道而仍显得鲜活。那句“理论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树常青”的箴言,那句“建筑是石头的史诗”的铭语,那句“掌握和描写特殊乃是艺术的生命”的教诲……无不蕴涵着深刻而辩证的哲理,闪现出歌德作品“恒久的艺术魅力”。
87.《共产党宣言》/(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1997年。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写于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底,1848年2月以小册子形式在伦敦出版。在这个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
88.《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华书局,2003年。
该书是作者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讲授中国法制史和社会史的讲义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最早于194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依据大量个案和判例,深入分析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实施情况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揭示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本书的特色一是在研究法律制度演变过程的同时,重视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研究;二是注重家族、阶级、宗教与法律之间的相互作用;三是比较法家和儒家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揭示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过程。
89.《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著;吴献书译,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
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前347),出身于雅典贵族,曾执教40年。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理想国》集中表现了柏拉图的政治理想,兼涉其哲学见解和教育理念。该书以正义范畴为讨论的中心,以对话体的形式,谈及了道德、教育、专政、民主、独裁、共产、文艺、宗教以及男女平权等问题,是一部人类思想史上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开山之作。
90.《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社会契约论》是《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的《社会契约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论最强者的权利、论主权是不可转让的、论各种不同的立法体系等内容。社会契约论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弥久长新的源泉。
91.《政治学说史》/乔治·霍兰·萨拜因著;上册盛葵阳,崔妙因译,下册刘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该书是作者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时所写的教材,由于其内容广泛,史料丰富,分析入理,论断有说服力,其他同类著作难以企及,多年来国外很多大学都把它列为政治学教科书或必读的参考书。此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古希腊以来西方主流政治思想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也客观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东方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纳粹(民族社会主义),读后会使我们头脑更清醒。
92.《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美)莱斯特·里普森著;刘晓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
这是一部以问题为中心的政治学教科书。它明确界定了政治学的基本范围,将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归结为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五个重大问题。以此为核心,对于各种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展开讨论。这种论说鲜明地凸显了政治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密切相关的学科特性。对于建设中的中国政治学学科体系和有志于研究政治学的人士来说,本书应当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93.《普通法的精神》/(美)罗斯科·庞德著;唐前宏,瘳湘文,高雪原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
该书深刻阐述了社会法理学说,主要把社会理想注入传说之中,坚持公共福利,蕴含有丰富的哲学和历史意义。没有任何在世的人像庞德院长那样在法律思想上有如此深刻的影响。《普通法的精神》是庞德最出色的著作之一,1921年夏天他在达特茅斯学院所作的精彩演讲也在其中。这部创造性的著作,是社会法理学首倡者对这一学说精神的深刻阐述。它生动地向读者讲述法律,而不是为法律工作者提供枯燥的专业工具。它竭力让广大读者看到我们的法律制度的清晰图画,简洁全面,深入浅出。
94.《科学管理原理》/(美)泰勒著;蔡上国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
泰勒,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在书中,泰勒指出在当时美国几乎所有的日常活动中,因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远比物质财富浪费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在于有系统的管理。他认为,最好的管理以明确的规律、法则和原理为基础,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在阐述管理原理时,泰勒引用了著名的砌砖法作为例子,并由此得出结论:管理人员应该发展砌砖科学,给每个工人制订严格的规则,使所有的工具和工作条件实现标准化与完美化。《科学管理原理》问世后的半个多世纪,一直是美国管理人员必读的入门书籍,泰勒原理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界的重视。
95.《科学革命的结构》/(美)库恩著;李宝恒、纪树立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
该书是20世纪世界上研究科学史的著名专著。作者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除了按常规科学一点一滴地积累之外,还必须要出现“科学革命”。科学革命不仅仅使科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而且还会引起人们世界观的变革。此书出版以后,在科学界和哲学界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
96.《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翻译小组译,科学技术出版社,1952年。
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巨著,它向全世界说明了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全书共分七卷,内容包括我国有史以来的地理和历史情况(第一卷),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第二卷),数学、天文学、地学(第三卷),物理学、工程技术(第四卷),化学、化工(第五卷),生物学、农业、医药(第六卷)以及这些学科得到发展的社会背景(第七卷)。该书有两个显而易见的优点:第一,在全球视野中对中国科学技术历史的考察;第二,最大限度地搜集了中文文献资料。因为这部著作,李约瑟的名字逐渐为每一个真正关注中国的人所熟知,所赞颂。
97.《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美)丹尼尔·贝尔著;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译,新华出版社,1997年。
贝尔,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是一部社会科学的畅销书,作者通过对美国现状的分析,论证了后工业社会的标志、特征、阶级状况、精神气质及其意义等内容,指明了在我们的经济、阶级结构和政治体制中已经在发生的那些明显而持续的变迁,认为我们可以对现代社会的未来作出有意义的预测。
98.《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
恩斯特·卡西尔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人论》是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著作。作者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他的人类文化哲学的体系。该书一经问世,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甚广,影响很大。
99.《国富论》/(英)亚当·斯密著;田翠欣,王义华译,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亚当·斯密是经济理论发展上的开拓性人物,是第一个创造完整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发表于1776年,其主要思想是:自由市场具有自身调节职能,能够自动地转向生产社会所欢迎的某个品种和某种数量的商品。《国富论》的成就之一,就在于它澄清了许多旧的模糊观念,且写得清楚、精到。亚当·斯密的自由竞争、降低关税等主张影响了许多国家的计划和政策,并在19世纪的100年中影响了国际政策,甚至至今我们仍可以感受到它的作用。公正地说,《国富论》是对政治经济进行新研究的起点。
100.《再创未来——世界杰出科学家访谈录》/(美)托马斯巴斯著;李尧,张志峰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该书汇集了11位在不同领域活跃于研究前沿的当代科学家的访谈记录,其中有艾滋病毒的发现者、有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直率的发问和睿智的回答令每一位科学家的人格和志趣跃然纸上,从中也可了解到关系人类未来的重大发现和成果,让我们共享与科学对话的奇妙世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