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国股市的性质与规范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持续的争论,2000~2001年间更是发生了一场席卷经济学界的股市大论战。主要论题包括:中国股市的性质是 “投机”还是“投资”?中国股市是否要借鉴海外成熟股市的经验以规范运行?“全民炒股”是好事还是坏事?政府动用行政手段干预股市应不应该?
关于“股市规范”,吴敬琏主张“股市要规范”、“投机非投资”说。指出中国股市很不规范,定位和作用不明晰,它的作用本该是对资源进行最佳的配置,一方面为效益好的企业融资,另一方面对效益差的企业剥夺融资的权利。现在却变成投资者依靠股票的价格上涨来赚钱,违规违法活动盛行,成了“投机天堂”。关于股市投机的原因,吴敬琏认为与转轨时期国企产权不明确和所有者缺位相关。反对“庄家”操纵股市,主张严格规范证券市场,加快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与证券交易立法,建立规范证券市场的体制基础。[105]董辅礽、萧灼基、韩志国、吴晓求力持“投机即投资”、“股市不规范正常”说。董辅礽指出,投资与投机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频繁的投机,就不会形成股票的合理价格,也不会有证券市场上价格引导资金的频繁流动,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106]萧灼基认为,股市一开始不规范是正常的。投资是失败的投机,投机是成功的投资。[107]韩志国指出:没有投机、没有泡沫、没有庄家就没有股市。[108]吴晓求强调:没有庄家,债券市场只会是一潭死水。[109]
关于“全民炒股”,有认同与反对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吴敬琏认同买股票“做长线”,认为“全民炒股”不正常。[110]董辅礽、厉以宁、萧灼基、吴晓求、韩志国等认为,全民炒股是正常行为,是好事。厉以宁指出,证券市场是靠众多证券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而走向成熟的。[111]韩志国认为,“全民炒股”是帮助国企解困、形成社会化投资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民群众金融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引导社会资源流向并且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条件,是中国迎接全球化的必要实践,也是改革深化和社会进步的突出表现。[112]关于政府干预股市,有人主张在股市低迷时,政府应采取诸如限制扩容、组织资金入市等政策措施托市、救市,以尽保护广大股民的利益的责任。对此,吴敬琏、张维迎等坚决反对,认为动用行政手段干预股市,会影响中国股市的成熟。吴敬琏指出,用公共财力补偿那些在股票价值回归时被“套牢”的人的损失是不合理的,也不可能长期维持高股价使持股者得益。[113]张维迎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信任度低,源于产权制度缺失与政府监管过渡及不当。[114]围绕国有资本重组问题,虽然还存在根本分歧,争论还将持续,但国家已经明确国有资本重组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在此原则基础上,国家确立了国有资本重组的基本思路: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这些思路顺应了市场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需求,符合国有资本重组的根本方向。关键在于具体的制度设计及其贯彻落实必须有创新性的突破,不能在计划经济与传统公有制的旧框框中打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