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_现代节日解读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的英文是:International Ozone Layer Protection Day。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有人把大气中的臭氧层称之为人类的保护伞。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极首次发现南极臭氧层出现美国国土面积那么大的空洞后,现在科学家认为“这把伞破了”。几十年来,世界各国一直在围绕着臭氧层的修复做文章。有人说,如果没有臭氧层,地球很可能就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据估计,如果地球上臭氧层减少1%,则太阳紫外线的辐射量大约要增加2%。紫外线辐射能影响蛋白质和脱氧核糖核酸,使细胞死亡,由此而引发的皮肤癌患者将增加5%~7%,白内障患者也将增加0.2%~0.6%。此外,紫外线的增加还会引起海洋浮游生物及虾蟹幼体、贝类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的灭绝,使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减产;过量的紫外线还可引起气温上升,以致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为了保护臭氧层免遭破坏,首先必须限制主要破坏物——氯氟烃类物质的生产量和消耗量。其次要禁止或减少氯氟烃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就必须研究和制造对环境造成灾害的氯氟烃物质的替代品。

1985年3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了有关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7年9月16日,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按照《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个日子。联合国设立这一纪念日旨在唤起人们保护臭氧层的意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以保护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健康。

在地球表面的空气层中,由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构成,平均高度85~800公里。

(1)对流层。距地球表面平均高度11公里。对流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由云滴增大成雨滴的过程多在此层进行,因而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气层。

(2)平流层。平均距地球表面高度11~35公里。地表的大气层,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臭氧一般是氧分子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下分解成氧原子,然后又和氧分子化合而成,主要分布在10~50公里的气流中,形成臭氧层,以23~25公里高度上比较集中。大气中的臭氧虽然含量很少,但却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气体,因为它对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单是臭氧层最上面一部分臭氧就可以吸收掉投射在它上面的紫外线辐射全部能量的90%以上,因而使太阳紫外线辐射几乎全部被高层大气所吸收而达不到地面。这一事实有两种意义:一是使得在40~55公里高度上的气温显著提高,二是对地面生物起保护作用。因为紫外线一方面具有杀死很多种细菌的能力,另一方面破坏了臭氧层,紫外线太强时就可以对生物细胞产生破坏作用,阻碍生物的生长发育。

①破坏臭氧层的成因。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各种化工产品应运而生,有的化工产品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氟利昂除了作为制冷剂外,还可用于农药的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溶剂等。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最大。

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大致有氟利昂12(二氟二氯甲烷)、氟利昂11(一氟三氯甲烷)。氟利昂常态下是气体,当借助外力(压缩机)压缩后,成为高压液态,当液态氟利昂在重新气化为气态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外界的温度降低。

制冷中排放的大部分氟利昂停留在大气中平均寿命达数百年,其中大部分停留在对流层,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的氟利昂分子很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利昂分子会离解出氯原子(称为自由基),然后同臭氧层发生连锁反应: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一氧化氯极不稳定,很快又变回氯原子,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如此周而复始,结果一个氟利昂分子就能破坏多达10万个臭氧分子。即1千克氟利昂可以捕捉消灭7万千克臭氧。由于臭氧层保护地球表面不受太阳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臭氧层被破坏后将会影响生物圈的动植物界,特别是会使人类皮肤癌患者增多。

②保护臭氧层的措施。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参与条约的每个成员组织(国家或国家集团)将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来减少5种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耗,冻结并减少3种溴代物的生产和消耗。

协议书规定:各签约国分阶段停止生产和使用CFCS制冷剂,发达国家要在1996年1月1日前停止生产和使用CFCS制冷剂,而其他所有国家都要在2010年1月1日前停止生产和使用CFCS制冷剂,现有设备和新设备都要改用无CFCS的制冷剂。

1989年3—5月,联合国环境署连续召开了保护臭氧层伦敦会议与公约和议定书、缔约国第一次会议——赫尔辛基会议,进一步强调了保护臭氧层的紧迫性,并于1989年5月2日通过了《保护臭氧层赫尔辛基宣言》。

1990年6月20—29日联合国在伦敦召开了有57个缔约国和40个非缔约国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又通过了若干补充条款,修正和扩大了对有害臭氧层物质的控制范围,受控物质由原来的2类8种扩大到7类上百种,规定缔约国在2000年或更早的时间里淘汰氟利昂和哈龙(海龙)。到1995年四氯化碳将减少85%,到2000年全部淘汰。到2000年三氯乙烷减少70%,2005年全部淘汰。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大量使用CFCS(氟利昂制冷剂)等臭氧层耗损物质的历史比较短。中国是《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中国已实现2010年最终淘汰臭氧层消耗物质的计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