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姓“公”姓“私”问题闹得全国沸沸扬扬,大有将市场经济置于死地之势的时候,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袖们并没有因此惶然。他们信奉实事求是的原则,信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这一极左思潮,他们既不轻易否定,也不因此止步,而是从实践中去找答案。据有心人统计,从1995年至1997年9月十五大召开之际,江泽民在中国国内考察41次,李鹏40次,朱镕基37次。1996年5月3日和4日,江泽民又连续两天召见了7个省市的领导和企业界代表,就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进行调查与讨论。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只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改革才有正确的方向,才能不断深化。”“要鼓励探索,允许试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去试,大胆去闯。”“回避问题,退缩不前,只能无所作为。”
国内外许多人都敏锐地感觉到,中央即将对姓“公”姓“私”问题作一个决断了。
1997年5月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毕业典礼上,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他准备了几个月的讲话。这便是后来被国内外称为与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五二九”讲话。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解决了姓“社”姓“资”的问题,为后来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了理论准备,同样,江泽民的“五二九”讲话,则解决了已严重阻碍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姓“公”姓“私”问题,为三个多月后的十五大作了舆论与理论准备。江泽民在讲话中,直截了当地对公有制问题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具有重大意义。要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江泽民的讲话,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姓“公”姓“私”的问题,而且再一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判断一个问题的对错,有一个非常科学的标准,那就是“三个有利于”,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方法,可惜在一些人的“左”视下视而不见。他们只看书本,只凭教条,结果给我们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思想混乱,一个又一个的前进障碍。
1997年9月12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五大召开,江泽民总书记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把“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提出来。江泽民同志说:“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同时,我们“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另外,“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江泽民同志还明确地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原来让我们视为禁区的姓“公”姓“私”问题,不过是我们杯弓蛇影,自欺欺人!
我们终于冲出了姓“公”姓“私”的怪圈,终于冲破了姓“公”姓“私”的束缚!
新一轮改革大潮也随之而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