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天的大道九千九百九十九

通天的大道九千九百九十九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天的大道九千九百九十九,干部“你大胆往前走”!目前,甘肃省由财政负担的人数是70多万,其中事业单位就占了55万人,沉重的“人头费”开支,使财政困难的甘肃省无力投资各项建设事业。山东为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分流问题,制定出台了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搞好服务的新政策,鼓励机关干部停职从商。该政策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经本单位同意可离职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私营企业。
通天的大道九千九百九十九_世纪末中国“探戈”:问题与对策

上千万的干部要精简、转岗或改制,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上千万千部,或出身农民,或来自工厂,或毕业于大专院校,或提拔于战场军营,或被考核而来,或走后门钻营而来。他们曾经苦苦追求,终于跻身这一行列,坐铁交椅,捧铁饭碗,拿铁工资,如今要从中国的官船上分流下去,自然有人舍不得,有人不愿意,但改革无情,我们必须面向市场,重新选择。

过去,安排一名干部,就足以使人事部门、决策领导伤透脑筋,而这1000多万干部的前途和命运,又是一个多么棘手的难题。一棍子赶下去,显然不可能;逐一“妥善安排”,又只能再造一条“官船”。要成功地分流这一支庞大的队伍,关键是要打破官本位思想,消除“乌纱帽意识”,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而釜底抽薪,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淡化干部的权力意识,留用的干好,出去的搞活。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卢绍昌先生指出:“大家都对中国裁减下来的官员担心,这是所有国家行政改革中都感到棘手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把他们当做处理品或废物推出门不管的,怕引起新的社会问题。”如何对裁员进行妥善安置,以各尽其才,各用其能,是这次机构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十五大后便亲自抓机构改革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说,机构非改不可,要精简,再也不能“三个和尚没水吃”了。但干部很重要,很宝贵,要让干部各得其所。政府工作人员一般素质较高,大多具有专业知识,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因此这次机构改革确定实行“带职分流,定向培训,加强企业,优化结构”的办法,充实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以及财税、政法、市场管理等执法机构,文化、教育、卫生等单位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这些人员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大潮里,人们的出路远不止一种,当干部更非最佳的选择。虽然有人不免有些感情上的失落,灵魂上的触痛,有人不愿放弃和部分放弃手中的权力,但这是一次社会结构的重组,是一次迫不得已的改革。改革,给每个人一次新的选择,一个新的位置。

当然,精简人员不是挖开大堤泄洪,而是逐渐分流。被精简的干部也不就意味着失业下岗。实际上,这次被精简的干部不是下岗,而是“转岗”,是从人员膨胀的机关转向大有用武之地的市场。

机关工作人员不仅综合素质高,而且大都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在市场经济大潮里,他们无论是从事企业管理,还是进行技术开发,都是难得的人才。江泽民曾为精简人员指出过一条宽广的道路:“要把人员精减同提高工作效率和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既改善机关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又使大批人才转移到第三产业和其他需要加强的工作岗位上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一些地方已先走一步。

山西省隰县把原来的涉农部门科、局、委、社撤、并、转,打破行业与级别界限,组建了农技、林业、牧工商、果树、烤烟、科技等10个开发服务中心,围绕全县粮食、油料、果树、烤烟、畜牧等五大主导产业进行开发、服务。实践的结果,不仅农业总产值、农民收入翻了一番,而且分流出去的820多名干部还上缴财政34万元。

山东昌邑县把商业、粮食、丝绸、化建、供销等14个经济主管部门改成自负盈亏的企业,取消对他们的财政拨款,并停止其向企业收取管理费,靠服务求得生存,靠经营求得发展。不仅压缩了301名行政人员,每年节约30万元财政开支,而且服务了本县的工农业生产,可谓一石三鸟。

通天的大道九千九百九十九,干部“你大胆往前走”!

就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准备找出路时,温州市长钱兴中向分流干部招手了。他在北京表示,他所领导的城市和温州的民营经济欢迎“分流干部”加盟。他透露,温州市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准备将此次政府机构改革作为民营经济大规模低成本扩张人才网络的极好机会。他们认为,政府机构内集中了大量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温州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十分需要这样的人才。作为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温州现有股份制合作企业3.6万家,1997年温州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9000元,远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

一些省市也已经开始行动了。甘肃省机构改革开始试点,从1998年3月份起,选定省政府序列里的厅、委、局等19个有代表性的单位精简人员10%。目前,甘肃省由财政负担的人数是70多万,其中事业单位就占了55万人,沉重的“人头费”开支,使财政困难的甘肃省无力投资各项建设事业。针对这一主要矛盾,该省决定,从事业单位头上动刀,实施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的改革,撤并那些效能低下、不出成果的事业单位,加快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

山东为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分流问题,制定出台了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搞好服务的新政策,鼓励机关干部停职从商。该政策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经本单位同意可离职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私营企业。在离职期间,3年内按工资的60%发给本人,其他工资性补贴照发,3年期满愿回原单位工作的,由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安排适当工作或进入人才市场择业。另外,该省还进行了乡镇干部的精简工作,从1997年以来,全省乡镇一级共精简和分流乡镇干部10万多人,节约财政开支1.6亿元,减轻农民负担近2亿元。

邓小平同志把精简机构看做是一场革命,一场对体制的革命。涉及的人很多,因此他提出:“第一条决心要大,第二条工作要细。”

切实解决好机关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是当前机构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充分发挥机关人员的聪明才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我们既要决心大,又要工作细。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断送改革的成果,甚至走向改革的反面。因为这是一场涉及上千万人切身利益的改革,是一场冲破几千年传统观念的革命。

为了保证机构改革不再陷于精简后又膨胀的怪圈,机构改革法制化是一个重要途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应松年认为,作为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的行政机构,其组织、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等当然也应纳入法治的轨道,实现法定化。山西省人大副主任梁国英等32位代表也向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提交了制定“机构编制法”的议案。他们认为,每次机构改革都是虎头蛇尾,以致变成了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经常是换汤不换药,撤了门头,加了人头。有的厅局原来是一正三副,现在是一正六副。不少机构重复,实际上是为了安置人。要落实到底,不走半途而废的老路,人治是靠不住的,还要有法的保证。否则这届政府这么改,下届政府还可能改过来。许多国家都有机构编制法,我国已经有了公务员条例,也应尽快制定机构编制法,这是我们机构改革成功的惟一保证。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这可以说是机构走向法制化的第一步。有消息说,有关部门已在考虑机构编制的立法问题。相信不久以后,机构改革将成为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一个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