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精神及其内涵

科学精神及其内涵

时间:2023-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力量的释放,它是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精神是贯穿于人们科学活动之中的内驱力和灵魂。科学精神能规范和影响人们的行为。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明献身精神的力量。爱因斯坦这段话道出了科学研究的真谛:对科学知识自身的热爱和献身是激励科学家探索的最强烈动机,是科学研究者的“第一动力”。勇于为真理而献身,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表现。
科学精神及其内涵_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

科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力量的释放,它是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科学创造不仅需要智力和知识,而且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科学精神的支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精神是贯穿于人们科学活动之中的内驱力和灵魂。

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所具有的意识和态度,它在科学工作者身上具体表现为信念、意志、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心理特征。正像精神是一种力量一样,科学精神也应该是一种力量。科学精神能规范和影响人们的行为。

科学已不仅仅只是一种理性创造,一种逻辑过程,一种“范式”,一个“研究纲领”或一个“信息域”,也不只是一种社会建制,科学将拥有自己的文化规范,沉淀出自己特殊的文化精神。科学精神就是科学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所涵括的一套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科学文化的核心结构。[2]

科学价值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至上的价值观,马克斯·韦伯曾对科学的价值观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科学就像一张地图,它可以告诉你如何到达某个地方,而人们“期望”到什么地方去,这是价值观的任务。也就是说,只有在价值观向人们提出某个关注目标之后,科学知识、方法才能发挥作用。对科学研究而言,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它既可以决定一个民族是否热爱科学、决定其研究旨趣,也将决定一个民族研究的层次与深度。二是献身科学的敬业心。玻恩写道:“我希望从两个角度来观察科学,一个是个人的角度,另一个是一般角度。正如我已经说过的那样,我一开始就觉得研究工作是很大的乐事,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种享受。这种乐趣有点像解决十字谜的人所体会到的那种乐趣。然而它比那还要有趣得多。也许,除艺术之外,它甚至比在其他职业方面做创造性的工作更有乐趣。这种乐趣就在于体会到洞察自然界的奥秘,发现创造的秘密,并为这个混乱的世界的某一部分带来某种情理和秩序。它是一种哲学上的乐事。”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明献身精神的力量。他说:“在科学的殿堂里有许多房舍,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种各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实在也各不相同。其中常见的有两类:追求智力上的快感和纯粹的功利性。但是,这两类不是真正投身科学事业的人,因为,对这些人来说,只要有机会,人类活动的任何领域他们都会去干;他们究竟成为工程师、官吏,还是科学家,完全取决于环境。真正投身于科学事业的人是对自然和谐与美的追求。渴望看到这种先定的和谐,是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促使人们去做这种工作的精神状态是同信仰宗教的人或谈恋爱的人的精神状态相类似的;他们每天的努力并非来自深思熟虑的意向或计划,而是直接来自激情。”爱因斯坦这段话道出了科学研究的真谛:对科学知识自身的热爱和献身是激励科学家探索的最强烈动机,是科学研究者的“第一动力”。

科学的献身精神强调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强调坚忍不拔和专心致志,强调在世俗的“钱、权、利”的强大诱惑面前,“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我不减其乐”。这是一种稳定的追求真理的坚强信念。科学是艰难的探索活动,不能靠偶然的侥幸和一时的热情来取得成功。有人问牛顿怎样获得伟大的发现,牛顿回答道:“经常想着它们。”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顽强探索思考化学元素之间的联系长达20年之久,才最终发现化学元素周期的规律。勇于为真理而献身,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表现。对此,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在临终前谆谆告诫人们,对科学一定要有不怕牺牲、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他说:“科学是要求人们为它贡献毕生的,就是有两次生命也不够用。”

科学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学术界普遍认为有以下几方面: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谦恭精神、宽容精神、敬业精神、献身精神、求实精神、探索精神等,上述这些都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