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也使中国面临的国际条件和国内的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首先,以“五四”运动为标志,表明中国的无产阶级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各国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的问题,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为迅速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也日益壮大,到“五四”前后已发展到200万左右,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工人阶级队伍。工人的斗争,由1870年至1911年的90年中有记载的罢工斗争共有105次;而1912年至1919年“五四”前夕的短短几年中,有记载的罢工斗争就达130次,罢工的规模也扩大了。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工人阶级的觉悟亦不断提高。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找科学的思想武器。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正是在这种势态下,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才得以真正广泛的传播,并发生了巨大的作用。恰如毛泽东后来所描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36]
其次,涌现了一批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极端不满于袁世凯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强烈要求改革社会,把中国推向进步和光明。于是,他们便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发动了以反封建为宗旨的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从第2卷开始改为《新青年》)。他和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文科为中心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掀起了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轰击。这一运动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有力地冲破了封建主义的禁锢,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正是在这一思想运动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逐步完成了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这就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
最后,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面临的国际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列宁领导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宣告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破产,在帝国主义的阵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这就给世界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鼓舞他们为争取社会主义而斗争。特别是对东方、对中国来说,十月革命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帝国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联结起来了。另一方面,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俄国原来也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居然一举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它不但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是世界人类不可抗拒的趋势,而且提供了革命行动的实际榜样。这就使先进的中国人懂得怎样行动才能得到解放。“第一次世界大战震动了全世界。俄国人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过去蕴藏在地下为外国人所看不见的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精力,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之下,像火山一样突然爆发出来了,中国人和全人类对俄国人都另眼相看了。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37]
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下,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为导火线,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震惊全国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这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