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月,英迪拉·甘地上台执政后,在外交上改变了尼赫鲁的理想主义外交政策,转而采用了彻底的实用主义和强权相结合的政策,力图把南亚建立成为印度的势力范围,不容外部势力的干涉。英迪拉第一次执政时期所采用的强硬政策、大国外交政策和不结盟政策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并由此确立了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10]英迪拉政府根据印度的利益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调整了对外战略,更多地强调实际利益,向苏联靠拢而相对疏远美国,并从两个超级大国在南亚的争夺中渔利。同时,英迪拉更注重依靠军事实力来追求大国地位,然而印度在国际、国内存在的诸多矛盾,使印度的国际地位反而呈下降趋势。英迪拉政府的外交战略受制于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印度自身的经济、军事对外的依赖性,这些因素又使得英迪拉政府不得不把寻求外援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目标。[11]
英迪拉政府外交政策行为表现出的滞后性而不是预知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突出外交政策制定的政治环境。这种政治环境由三个主要的方面构成,首先是印度独特的民主政治:挑战和压力来自英迪拉本人所在的党和印度民主政治体系本身;其次是与次大陆相关的外部势力包括超级大国的势力;再次是与印度相邻国家的性质和领导层的特点。
当1966年1月英迪拉·甘地成为印度总理时,她本人和她治下的印度都没有在她执政一段时间后变得强大。虽然印度之前在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被中国击败的惨痛记忆却仍然十分鲜明。印度的经济在耗资巨大的1965年战争中受到重创,接着又受到1966年和1967年干旱的影响而雪上加霜。在这段时期,英迪拉在国内的政治地位甚至也缺乏安稳。英迪拉的上台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大党内部辛迪加派元老莫拉吉·德赛的提携,然而英迪拉却在当政不久与德赛决裂,在接下来的五年国内政治之中,英迪拉面临着来自党内外的普遍的挑战。
外部环境的挑战也是同样,南亚邻国的领导人对于新上任的印度总理并不友好。叶海亚·汗接替阿尤布·汗担任巴基斯坦总统,斯里兰卡的统一国家党统治国家,还有马亨德拉国王的尼泊尔都想在这一时期有所作为。直到1971年印度对于这些国家的动作一直保持沉默。超级大国在这一时期试图寻找到一种对待印度与巴基斯坦的途径,然而无论如何印度都是坚决反对的。1966年,美国宣布中断对印巴两国的军事援助,这一举动对巴基斯坦的伤害远远大于具有自给能力的印度。一年之后美国暗示将恢复部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印度表示抗议。同样,1968年当苏联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援助时印度再次表示强烈抗议。虽然在印度看来苏联的举动并不像美国那样可疑,但是总的看来,在英迪拉执政初期,两个超级大国的行为在印度看来是损害了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利益。
1974年5月18日,在英迪拉的第二任期中,印度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印度政府宣称这次当量为1.5吨TNT的核试验是一次用于和平目的的核爆炸,而从未承认这是一次核武器试验。印度政府同时强调,这一爆炸证明了印度拥有研制核武器的能力。[12]在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之后,印度政府没有再连续进行公开的核试验,但是在进行秘密的核武器研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